

格里格
作者:朱伟挪威作曲家格里格因心脏病死于1907年的9月4日,到今年正好100年。格里格与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从两个不同方向,共同构成了北欧音乐的象征。西贝柳斯在格里格之后,死于1957年的11月,到今年正好50年。
格里格最有名的作品是为易卜生的5幕戏剧《培尔·金特》所作的配乐,易卜生1874年邀格里格合作,当时格里格31岁,易卜生46岁。《培尔·金特》全部配乐共23段,演奏时间约1个半小时。其实听它的交响组曲,效果远胜听全部配乐——不仅精华都在其中,而且以第一组曲清新四溢的早晨开头,到第二组曲索尔薇格的悲音缭绕结束,结构上也严谨而恰到好处。《早晨》是此剧第四幕的前奏曲,浪子培尔·金特迎接的是墨西哥西海岸升起的太阳。格里格以长笛的清丽为呼唤,在长笛与双簧管对话中,新鲜的太阳越来越妩媚地喷薄而出。它现在常被经历一夜车轮疲惫地撞击铁轨的列车用作晨曲,晨光会像涟漪一样在车厢里不断美丽地扩展。在戏剧中,培尔·金特是在送别母亲奥丝之后才游逛到墨西哥,第三幕最后一场就是奥丝之死,培尔·金特有一段模拟赶着雪橇送母亲上路的感人的戏。组曲中,为母亲悲惋送行与这首晨曲调换了位置,然后才是动态十足的沙漠里阿拉伯酋长女儿的热舞与山妖洞窟里的杀戮进行曲。
《培尔·金特组曲》结构上的好处在,第一组曲从宁静到喧哗,第二组曲又从喧哗回到宁静。结尾是第四幕第十场培尔·金特在梦幻中听到的索尔薇格歌声,并非结尾培尔·金特真正回乡时面对的索尔薇格。全剧结尾,易卜生要表达的是男人对女人的塑造结果,索尔薇格正是在等待中才成为了圣洁。她真挚地对培尔·金特说:“你使我的一生成为一首美丽的歌,你一直在我的信念里、希望里、爱情里。”这部戏,我读的是萧乾先生翻译的剧本,历经沧桑,双目失明,老态龙钟的索尔薇格最后唱的是一首感人的摇篮曲,培尔·金特洗却野性后,如孩子般依偎在她的身边。萧先生的译文是:“孩子整天偎依着妈的心房,他现在疲倦了。睡吧,我的心肝,我的宝贝,睡吧,睡吧。我来摇你,我的孩子,我的乖。”
格里格知名度排在第二的作品,是他25岁时所作的钢琴协奏曲。他24岁与表妹、著名女高音尼娜结婚,这是结婚第二年,他带着刚出生的女儿到丹麦乡村度假,在家庭美满中沉醉周边景色的写照。我喜欢这首作品那种空山中满载着圆满天伦之乐的感觉,尤其是第二乐章,钢琴年轻而甜蜜地倾诉,那样单纯,就像空山中晶亮的清泉的荡漾。这种寒带清泉激荡的感觉,在第三乐章中段再现,给人一种充满抚慰的感动。这首协奏曲正好作于勃拉姆斯的两首钢琴协奏曲之间——勃拉姆斯的第一首协奏曲比它早10年,第二首比它晚10年。如果与勃拉姆斯对比,你会发现它在结构发展上明显气力不足。格里格靠的是感人的旋律,有一种说法,说他因胸膜炎而一生呼吸不畅,身体原因导致了乐思发展的格局不足。
格里格与西贝柳斯,由此走了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格里格是被民间音乐素材诱惑,越来越追寻单纯、简洁、精巧的古老挪威民歌与舞曲,过滤到极致就变成结晶。西贝柳斯则入迷于北欧英雄史诗那种广袤中的宏大。与西贝柳斯以管弦乐的丰雄表现北欧史诗的热情相反,格里格的兴致越来越沉迷于清秀中的清冷,这种小巧,首先体现在他的钢琴小品中。他被称为“北欧的肖邦”,但我以为,他与肖邦的最大区别,肖邦是内心世界外化为不能自制,而他则是外部世界在内心抑为结晶,所以他是被纯粹凝聚,肖邦则是线性不被束缚的巨大情感起伏。
格里格的钢琴小品,最有名是66首《抒情小品》与后来搜集改编的各种挪威旋律、民歌与舞曲。《抒情小品》从新婚之年所作的第一首甜蜜的《小咏叹调》始,到68岁充满沧桑的《回忆》结束,横跨了整44年。挪威旋律、民歌与舞曲则是他采集民间素材精心打磨的结果。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充满了借民间旋律的内省,但人们更喜欢前者那种印象的情感化。格里格钢琴小品好听在简单中的轻浅与淡泊,《抒情小品》中,有一首夜曲,一首法国小夜曲,另有《山中黄昏》与《夏日黄昏》,将它们与肖邦的夜曲对比是件饶有趣味的事。格里格的夜空似乎在特别高远处,有一种干净的空白,没有肖邦那种情绪与月色的绚丽纠葛。《牧童》、《钟声》等极少数曲子,则生动捕捉了大自然幽静中的生机,足与德彪西的《意象集》比拟。但它们只在局部,如果整套《抒情小品》听完,就明显感觉重复徘徊格局狭窄。德彪西说它是“包裹在雪中的糖”,指外表冰雪清新,内里还是甜腻,这种评介不无道理。这是他的钢琴曲难成重要地位的最根本原因。
相比较,我更喜欢他后期的管弦乐小品,比如《古老的挪威旋律变奏曲》、《两首挪威旋律》、《交响舞曲》、《两首抒情小品》,都改编自挪威民间舞曲,内省中更能展示民间音乐的质地。他室内乐中最著名的是3首小提琴奏鸣曲,但我却以为,他为他哥哥所作的大提琴奏鸣曲其实更能表现情感的厚度。格里格其实错失了诞生一部伟大作品的机会,在与易卜生合作前,他曾先与毕约森合作了气势雄浑的《十字军战士西古尔特》。毕约森是一位狂热追求民族史诗的诗人,从气质上足以影响格里格。他曾计划与格里格合作,创作一部以挪威国王奥拉夫·特拉格瓦松的传奇为题材的大歌剧,可惜只写了开头三场,就因格里格答应为《培尔·金特》配乐,伤了自尊而中断了合作。《奥拉夫·特拉格瓦松》现在演唱演奏仅半小时,变成一部残存的史诗,它让我们窥见:如果与毕约森合作,格里格的音乐将不会是淡雅的水粉画,那完全是剑拔弩张的另一番景象。 格里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