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劫机者杨明德的“归途”
作者:陈超( 8月14日,杨明德、林文强(右图)在警方的戒护下核对身份 )
8年后的第二次遣返
8月14日一早,《马祖日报》记者曹重伟就赶到马祖福澳港,在他看来,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采访,“两个大陆劫机犯从中巴上下来,等台湾方面检验完毕就交给大陆的红十字会,遣送回大陆”。从他拍摄的现场照片看,遣送过程的气氛颇为紧张。两人清一色短发,一名略有些黑瘦,脸形较长,颧骨很高,穿着白色细横纹的Polo衫,是1993年带着妻儿劫机去台的杨明德。另一名肤色较白为林文强,他1994年劫持湖南到福州的波音737飞机飞往台湾中正机场。两人身边都有台湾“霹雳小组”队员,警员一手攥着嫌犯手腕,另一胳膊架在肋下。台湾“海基会”副秘书长林淑闵介绍:“此次押送,一共派出了10名警员。”
此前,林淑闵和“海基会”法律处处长何良武已经赶到福澳港,筹备交接仪式,何良武是海基会负责遣送的代表,他介绍了整个遣送过程:“上午9点,两架‘内政部’空中服务总队的直升机将两人从靖庐(宜兰收容所)押送到马祖,大约10点飞机抵达,又用中巴送到码头。”“我方首先出示一份交接书,说明了两人劫机来台时间,在台湾被判处的刑期、服刑状况以及健康状况、个人物品等。声明杨明德已经在台湾于今年2月17日服刑完毕,林文强于4月3日假释期满,之后两人被送往宜兰收容所,如今遣返大陆。”福建红十字会主席杨华明与边管处处长石启桓在阅读交接书后,对情况简单核实,双方在交接书上签字。11点40分,两人经过核对身份后,登上“海峡号”,由台湾海巡队警戒艇护送到中线,这次遣送才真正完成。
一个有趣细节是,按照以往惯例,大陆方面都是仔细检查遣返人员身份后才在交接书上签字,何良武透露:“这次是双方先在交接书上签字,大陆才进行身份确认的。”这是一个小小的顺序变化,“大概因为双方对交接程序都比较熟悉,互相信任,而且这两个人也不是第一次遣返了,1999年遣返过程中,他们再次劫机,才又在台湾滞留到现在”。
台湾媒体描述这次遣返:“此次工作格外谨慎小心,以特派直升机之运送方式,避免劫机犯与其他旅客有所接触,降低遣送风险,且全程由警政署刑事警察局警备队之4名‘霹雳小组’成员贴身戒护、隔离看守,并派遣两名经验丰富之外勤队刑事人员,协助周边安全维护。”如此谨慎的押解,在两岸遣送过程中非常罕见,一切原因都要回到1999年那次遣送。
( 8月14日,杨明德(下图)、林文强在警方的戒护下核对身份 )
第二次劫机
1999年2月10日左右的台湾媒体,编号为“荣立B15237”的民航飞机是焦点。这架飞机在2月8日运送了一批——9名大陆劫机犯,他们全部是1993年到1994年间劫机去台湾的,这在航空史尚属首次,因此被多家媒体称为“劫机犯专机”。按照台湾方面计划,飞机将在2月9日抵金门,由“海基会”与大陆红十字会交接遣返。这是继1997年后,台湾第二次遣返大陆劫机犯。
“劫机犯专机”的名字让人想起美国大片《空中监狱》,也是一架满载重刑犯人的飞机,而真正让这次押送成为海峡两岸关注焦点的原因,竟和电影情节出奇相似——机上的犯人发生了暴动。
“一次押送9名劫机犯,台湾海基会和警方都非常重视。”“海基会”副秘书长林淑闵今天谈起这次离奇的劫机事件,也有点困惑,“整个押送过程中20名‘霹雳小组’成员分坐在每名劫机犯身边,观察他们的行动。”据介绍,警方“行前经过多次演习”,按说万无一失。林淑闵说,“时任‘海基会’副秘书长詹志宏负责整个押送和交接”。而当时,“詹志宏坐在左侧第一排靠走道的位置”。
2月8日下午14点,飞机起飞,“三四名劫机犯频频要求如厕略有异常”,因此,当杨明德起身去卫生间的时候,“为确保安全”,“并未允许他关门”,两名警员还在门外警戒。卫生间就在飞机前端右侧,杨明德返回来时正好经过詹志宏的座位,林淑闵告诉记者,杨明德当初“向警员解释,自己的儿子杨晓明已经于年初送回大陆,他对此非常不满,想与詹志宏进行澄清”。詹志宏让他坐在右侧第一排靠过道座位上,与自己仅隔一个过道。杨明德又说飞机“声音太吵”,问能不能坐得近一些,詹志宏同意了。
当杨明德换到詹志宏左侧时候,他突然从右边袖子里拿出一把“疑似锉刀”的利器,“猛地转身,左臂架着詹志宏的脖子,右手抵着他的左颈,大喊:‘都别动!’”林淑闵讲述此事件经过就像亲身经历一样,“詹副秘书长一下子就被划伤了”。情急中詹志宏拼命向右侧的过道中挣脱,“身边两名警员冲了上来”,把他向后一推,就跌坐在第三排的位置。“这时七八名警察已经扑了过来”,夺下手中的“锉刀”,将他死死按住,立即给他戴上手铐。
就在制服杨明德的瞬间,“其他劫机犯身边的8名警察也立刻起身将他们摁在各自的座位上,防止有人应和”。杨明德被摁在前舱的地板上,他开始一直在喊“为什么铐我?为什么铐我?”被制服后,又大喊,“算了,我烂命一条,给你们了,没关系”。
医护人员对詹志宏的伤口进行了包扎,“左颈被划伤,没有大碍”。15点05分,飞机终于抵达金门尚义机场,一下飞机,受伤的詹志宏就向金门县警察局报案。
台湾方面本以为将杨明德以伤害罪或者其他刑事案件办理,不料在随后对其他劫机犯的搜身中,从林文强的鞋底找到和杨明德一样的“锉刀”,在王志华的鞋里发现一块被磨尖的铁片,在师月波的身上也找到类似铁片(后经审讯,师月波并没有参与其他几人的行动,被释放)。林淑闵介绍,这次行动是3人“基于联络”而确定的,“他们不愿就此被遣返回大陆,积极谋划,在遣返前,杨明德将靖庐洗手间的马桶水箱拉杆拆下来,磨尖,一把藏在自己右手的袖子中,另外一把由林文强藏在鞋底”,王志华也将捡来的铁条磨成一把简易的“刀具”。他们的初步计划是,由杨明德借机“首先发难”,“先挟制负责押送的詹志宏,如果得逞,两人就地呼应,将飞机劫持到日本广岛,再进一步改飞关岛,寻求美国的政治保护”。不过杨明德当时还没有来得及喊出修改航线的要求,已被警察制服,林文强和王志华也没有时间呼应,就被身边警察摁在座位上不能动弹。
从劫机到遣返
杨明德等3人的“二次劫机”让他们回大陆的时间整整晚了8年,2000年3月30日,台北“地方法院”以触犯民用航空、妨害公务等罪,判处3人有期徒刑4年零2个月。加上先前的假释期,直到今年8月14日,杨明德和林文强才返回大陆,而王志华要等明年1月刑满释放才开始执行遣送,他也是1993年到1994年劫机潮中最后一名留在台湾的大陆劫机犯,台湾“海基会”表示,“预计明年2月可以遣返”。
杨明德是在1993年的劫机潮中劫机到台湾的,从1993年4月6日刘保才、黄树刚劫机案开始,到1994年2月18日林文强劫机为止,共有12架大陆客机被劫往台湾,杨明德就是其中的一名。
杨明德在台湾的知名度要比他在大陆高。1993年9月30日是中秋节,杨明德带着妻子韩凤英和6岁的儿子杨晓明登上了四川航空从济南飞往广州的392次航班。下午13点34分,飞机起飞,香港画家蓝田后来描述,“在济南机场登机检查时,他跟在杨明德后面。当时机场安检人员曾经从杨的手提袋搜出并没收两把刀子”,不过最终仍然让他们一家登上了飞机。另有一名乘客在飞机上看到了杨明德行李中有刀子,还告诫他“应该托运”,两人在飞行过程中还有过短暂聊天,杨明德说自己“收入不错”。不料,飞行1小时后,飞机经过景德镇上空,杨明德突然揪住空姐涂江泓,抽出那把长约30厘米的水果刀,架在她脖子上,大喊:“都别动,我要劫机!”
关于这次劫机的经过,涂江泓现在向记者表示,“这是一次不美好的回忆,我实在不愿意提起来”。其他机组成员也表示不愿再提,机长李学利的夫人也表示,丈夫很少提起那次劫机,只说“那个小姑娘(涂江泓)真勇敢,为了乘客,心里害怕也不表现出来,一直跟杨明德说话”。据报道,副机长王兴华正要去洗手间,不料看到这一幕,“立即上前处理”。杨明德当时声称:“身上有炸药,如果不照其指示将飞机飞往台湾,则不惜一切,同归于尽!”王兴华苦劝无效,只得悄悄用脚跟碰响了劫机警报,机长李学利这时才知道飞机已经被劫持,于是同南昌地面取得联系,地面航管同意其转飞台湾桃园机场。于是飞机调转航向,“下午15点35分平安到达台湾”。
李机长的夫人说,杨明德夫妇刚到台湾时候,“都不相信这是台湾”,还说“你们骗我,把我带到了广州”。直到台湾警察登机,他们才相信自己真的到了台湾。当晚,机组人员和机上54名乘客在圆山过境餐厅用餐,18点30分回到机上,并于当晚安全抵达广州。第二天,机长回家,他的夫人并不知道丈夫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劫机事件,却得到了一盒台湾月饼作为中秋节礼物。
杨明德、韩凤英夫妇到了台湾,被分别判以9年和6年的徒刑,杨晓明被送到“救总”儿童福利中心,一家人从此分别。两岸红十字会虽在1990年就已经签署《金门协议》,明确规定刑事犯、刑事嫌疑犯的互相遣返,但直到1993年11月,两岸才就劫机犯遣返问题又进行专门的磋商,达成了“劫机犯原则上应予以遣返”的共识。
实质性进展一直到1997年,当年5月,大陆向台湾方面遣返了劫机犯刘善宝等人,同年1月,韩凤英假释期满,台湾也于7月16日将她和另一名劫机犯首批遣返大陆,杨晓明在1999年初也被送回黑龙江老家,杨明德1999年二次劫机后在台湾滞留至今,宜兰收容所工作人员透露,两个月前,杨明德得知儿子已经考上大学,对返回大陆已经没有抵抗情绪,欣慰之余却一直在担心:“儿子的学费怎么办?” 归途杨明德劫机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