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妈妈咪呀的时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燕子)
我刚刚上初中的时候,老爸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批公派访问学者从美国回家了。老爸带来的有关美国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不过,照片啊巧克力啊衣服啊相机啊很快就不新鲜了。一个月后海运到岸的几只大箱子对我的影响才是深刻而久远的,那是书籍、音乐磁带和黑胶唱片。那些音乐里有卡拉扬,有巴巴拉·史翠珊,有曼托瓦尼,有叶佳修,还有ABBA,虽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他们多么有名,但是那些旋律却是寂寞惆怅妄想躁动的青春里最好的快乐和安慰。
有无数的黄昏和深夜,关上房门,戴上大耳机,让唱针落下,音乐响起,那样的世界是涛走云飞璀璨斑斓的。记得那时候还不清楚歌词意义而爱不释口的歌曲就有《Chiquitita》,ABBA的原版比现在流行的翻版更打动人的是定音鼓在每一句人声休止后强劲的敲击。
《Mama Mia》剧情开始不久,唐娜意外见到20年前的3位老情人儿,唱起《Thank you for the music》,这是ABBA解散前推出的最后一首单曲,在音乐剧中,演绎成轻声的安静优美的诉说,把思绪一下带到20年前的年少轻狂,曲罢,转瞬又回到人已中年的现实。
为了劝慰惊慌沮丧不安的唐娜,她的两位闺中密友披挂上阵,唱起了《Chiquitita》,而后3个老姐妹唱起了《Dancing Queen》,有谁能拒绝这样的青春呢!
从谈话口音听得出坐在我旁边的是一个美国佬和他的很年轻的中国女同事。那美国佬看不出多大岁数。美国佬对台上的所有歌曲都以头和肩膀的晃动来应合,而女同事显然是太年轻了,对这些经典老歌毫无反应。
音乐剧的歌舞风格完全是百老汇式的,台词都很风趣,比如,哈里询问唐娜的闺密、“结婚狂”坦娅,一个婚礼上父亲该做些什么,坦娅回答:“Pay for the bill!”于是,自以为是索菲父亲的哈里交给唐娜一张支票,唐娜看后惊呼:“这够办4个婚礼和……(稍微停顿一会儿)一个葬礼的!”这句引用1994年英国电影名字的调侃台词,引发观众会心一笑。
唐娜和她的闺密们在鲜艳的服饰、紧身衣、喇叭裤、尘封的箱子里保存的昔日画作、老情人的老吉他……所有上世纪70年代的生活元素里焕发着青春,也回想着失去爱人独自奋斗的历程。中年人在昔日情怀的温暖下找到了生活的目的,找到了爱的归宿。当山姆向唐娜求婚时,唐娜唱的那首《IDo IDo IDo IDo IDo》几乎是每个女人都想大声说出的一句永恒的台词。
谢幕时刻。我想起了在和索菲差不多的年龄,去中关村礼堂看崔健,当时和谁一起看的都记不清了。我在接近唐娜的年龄着装隆重地去人民大会堂看舞台剧《卡萨布兰卡》、穿过塞车的长龙去奥体中心看过气的偶像惠特尼·豪斯顿、寒冬去首体看古稀的帕瓦罗蒂的告别演出,那是截然两样了。 时光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