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意与狂想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刘先生)

我所在城市的大报恩寺塔复建方案因存在争议迟迟无法定稿,市旅游局副局长接受采访时抛出了一个大胆设想:大报恩寺琉璃塔不妨不建成实物,而是以光影效果复建,给人们留一个想象的空间。

在伟大的想象背后,总有一个难以克服的困难:首先是大报恩寺的高度问题,其次是琉璃技术的失传。如果在明显困难的情况下,仍然要搞实物复建,那么很容易搞出个四不像。我国《文物保护法》明确规定,全部毁坏的文物不得复建,而国际公认的《国际古迹与修复宪章》也反对任何复建。我想原因就在于任何复建总是仿品,而仿品永远不能取代实物。现在,复建也是股不小的潮流,围绕大报恩寺塔的复建声音就很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冷静区分哪是真正民意,哪是狂想很重要。

副局长的设想,能够帮助我们开阔思路,走出国人对待文物的思维误区,这个误区就是文物非要“看见”才能算好,非要手能摸到雕栏、脚能踩到玉砌、相机能捕捉到“真家伙”才算圆满,于是各种各样,有些还相当低劣的复建品充斥各地,满足着人们浅薄的需要,这不能算什么幸事。放弃没有把握的复建,也是对文物应有的敬畏。 民意狂想

上一篇: 有关微笑
下一篇: 保护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