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消费·理财(445)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传言中的CPI
中行和工行大涨,传言中的CPI得到证实。据部分银行和券商研究所称,市场传言7月份CPI升幅将创下10年来最高水平,达到5.6%。分析人士表示,如果传言被证实,央行不久可能会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再次上调50个基点。
记得公布6月份4.4%CPI的时候统计局还说不会引发全面物价上涨,但现在,通胀压力的加剧不再仅限于肉类价格,而是迅速扩散到其他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餐饮服务领域甚至非食品领域,非食品的CPI环比涨幅已开始加速上涨。显然,本轮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并不是由短暂的供应不足所致,而是受到货币过度扩张的推动,今年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7.78万亿元,同比增长17.06%。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3.58万亿元,同比增长20.92%,增速高于经济学家的预期水平。
一般说,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我们称为通货膨胀;而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而我们的银行利率仍比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因此在货币调控措施迟迟不出台的情况下,整体的通胀压力不会自动减弱。■
粮价蠢蠢欲动
全球小麦库存紧张局面仍在蔓延,8月6日在市场出现惊慌性买盘的推动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期货价格创下11年来新高。全球小麦产量前景继续变差,美国农业部预计2007/2008年度世界小麦库存降至1981/1982年度以来的最低水平。全球主要小麦产量大国除我国外,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需求似乎难以遏制,高昂的小麦价格面前,国际买家依然踊跃。表明全球小麦用户对于小麦供应紧张的前景日益担忧。
我国虽然增产,但在国家市场影响下也开始补涨。我国主要农产品价格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达到峰值后一直在较低水平运行。今年三种粮食的收购价平均每市斤0.78元,比2003年的0.73元仅提高了5分,提高6.8%。目前的小麦价格仍低于1996年,大豆价格低于2004年。猪肉价格虽然涨幅较大,但比1997年只上涨了30%左右。可以说,这次价格上涨在一定意义上说也是对农产品生产成本增加的补偿。■
海内外的汽车差价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汽车第三大生产国、第二大消费市场和第一大潜在市场。但规模并没有带来价格接轨,相反,国内外汽车的差价呈现随基价加速度增长的趋势,其中,进口车的国内外价差最明显,进口宝马7系的价格比美国高出百万元。
通常,国内售10万元左右的车型平均高于美国1万元以上;国内售15万元左右的车型平均高出美国5万元;而国内20万元到30万元的车型与美国差价最大,高出了10万元左右,成为价格差异曲线中最明显的转折点。30万元以上车型显现出较有规律的增长,到达百万元时差距再次明显加大。另一个明显特点是,车型越畅销,价格越离谱,尤其是经典畅销车型。在10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车型中,最显眼的无疑是两厢福克斯,高出美国5.76万元的价格仍可以在中国畅销;凯美瑞和雅阁在中国的身价更是高出美国达10万元左右。■
各国资本所得税
非但发达国家实行资本所得税,资本市场并不很发达的国家也如此。比如印度,长期资本所得的“持有期”主要有两种不同规定:股票持有期超过一年的资本所得为长期资本所得,而其他资本投资持有期在3年或3年以上的资本所得为长期资本所得。过去,印度资本所得税只对短期资本所得征税,税率为10%。从2006年开始,长期资本所得也开始征税,税率为10%或30%两档。俄罗斯资本所得税实行统一税率,分两种情形:居民的资本所得税率为13%,非居民的资本所得税率为30%。巴西是统一税率,15%。
很多国家为鼓励长期投资,只对短期投资征收,如德国,对股票持有期超过一年的资本所得以及对不动产持有期超过10年的资本所得,统称长期资本所得,不课征资本所得税。2009年,资本所得税率将由现在的25%提高至28%。而澳大利亚,股票持有期在一年以上的个人所得,纳税人可以扣减50%。■
补贴型医疗保险
补贴型医疗保险,又称津贴型医疗保险,是因意外伤害或疾病导致收入中断或减少时,由保险公司提供补偿的收入保障型保险。通俗讲是一种无论实际治疗花多少钱,保险公司都按照合同规定补贴标准,对投保人进行赔付的保险。市面上的补贴型医疗保险,主要有按住院天数累积给付的住院补贴型医疗保险,以及向接受手术者提供的手术费用补贴型医疗保险。
对终身的补贴型医疗保险,保险公司一般采用平准保费,即保费不会随被保险人年龄增长或身体状况变化而增加,且不存在中途保险公司提高保费或拒保现象,可对被保险人生存期内的疾病进行重复理赔。但也正因此,终身的补贴型医疗保险的费率较高。
补贴型医疗保险分为1年期、终身型或如10年、20年的定期。1年期补贴型医疗保险最大优点在于它的灵活性,但一旦发生重大疾病,以后年度续保难度会随之增加,保费也会因被保险人年龄的增大而逐年上升。■
丰收时候不买地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计划在9月推出其首支QDII,拟募集资金80亿~100亿元人民币。上投摩根基金管理公司称,首个QDII产品有意筹集10亿美元。
与国内基金比,这两个QDII只能算是中等规模,但比任何一家外国合格投资者拿到的投资A股的额度(QFII)都要多。瑞士银行以8亿美元居QFII额度榜首,花旗环球金融公司以5.5亿美元排名第二。外管局对申请QDII的态度是“要多少可以给多少”,明年QDII的规模可能会达到900亿元人民币。
国际市场最近因为美国次级债的风波,正在进行一轮大调整,而国内市场正是最红火时候。但反过来想,所谓否极泰来,中国QDII大发展未必是一件坏事,这给了尚未潜水国际市场的投资人上了有关投资风险的第一堂课。英谚有云,不要跟着现在球的位置跑,而要往球要去的地方跑。国内也有丰收的时候不买地,猪肉价格涨了不买猪仔等说法。此时投资国际市场未必是坏事,而一味炒高A股也可能使投资人面临远大于国际市场的危险。■
只会无风险套利?
权证暴涨暴跌,券商借抑制投机的名义无风险套利,激起民愤,据传引起国务院注意,改革方案即将出台,券商将可通过发行备兑权证来参与权证市场,与上市公司发行的权证进行区分,用独立的交易代码在交易所挂牌交易。这就是备兑权证。
备兑权证的推出使券商也必须面临风险。以后国内市场对冲权证风险比较可行的做法是让发行人进行Delta(权证价格对标的资产价格改变的敏感度)动态调整持仓的方式进行对冲来避险,可券商整体风险管理能力不强,弄不好会助涨助跌,加大Delta值,引起市场波动。另一种可能性是推出与国内股票、指数等挂钩的结构化产品,国内券商以此对冲备兑权证或结构化产品的风险,但国内缺乏这样的避险工具,又由于券商风险管理能力的有限而不能有效地控制好备兑权证的风险,此时只是把“风险”在不同券商主体之间进行转移,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对冲。
如此看,一群无能的券商还要以自己的无能为借口,无风险套利下去。■ 资本所得税粮价无风险套利消费·理财c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