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县煤矿透水事故76小时纪实
作者:杨璐( 69名矿工被困在井下76小时后于8月1日全部被救生还 )
7月29日8点40分,大水
早上7点多,持续一夜的暴雨终于小了点,王正业看了看天,没带伞,就走出门去。他揣上两个馍,要在井下连续8小时从事体力劳动,怕饿。8点准时到井口开班前会,队长又强调了一遍安全问题。在支建煤矿,因为干旱少雨,瓦斯事故一直是防范重点,而透水并没有多少防范。王正业是支建煤矿掘进队的工人,这一天,他的工作是带领六七个人铺6米轨道,挖1米巷道。
“快跑,发水了!”8点40分,王正业刚从井口走到作业面,下了道钉,就听喊声从运输队那边传来。运输队的作业面在一个280米长的平巷,当时,雨水沿460米长的轨道冲下来,直接流到平巷里。他们迎着水向井口的方向跑,“越跑越深,跑了大约200米的时候水到脖子了,我们就往回跑”。运输队往回跑有一个40米坡,上面是一个平台,下面就是掘进队和采煤队工作面。因为被平台挡住,王正业没有看见水流进来,他只是觉得“热,闷,没有风,像是停电了”。
“听到漏水,我扔下工具,带上馍就往平台上跑。”王正业到达平台时候,8点班的其他队也都陆续跑到了平台上。这是巷道里的一块高地,大约有30米长,可以算是井下的交通要道。平台上摆放着高压泵,还有一部电话。平时,矿工们利用这部电话与采煤队联系,沟通泵机压力的大小。这部电话也可以打到井上,是矿里的内线。
但是,冲进巷道的洪水毁坏了电话线路,也淹没了平巷里的供电设施,巷道里黑漆漆的,只能靠头上的矿灯照明。平台上很乱,有人哭也有人骂。
( 7月31日,河南陕县支建煤矿救援现场,井口正在换班的救援人员 )
井上的人在第一时间发现漏水。井长贺井祥看见大水冲下斜坡,大喊:“水怎么不把我冲走呢!”支建煤矿启动了紧急情况预案,“先用麻袋把水往泵坑里堵,泵坑有水泵往外抽水。麻袋来不及,把棉被也用上了”。洪水携带的淤泥把巷道堵死了。被困矿工的数目和生死都不清楚。10点17分,三门峡市煤炭管理局接到淹井报告赶往现场,11点15分,豫西最大的煤炭企业义煤集团前来抢险救灾。此时,漏水地点也已经找到,陕县消防大队赶到漏水点堵水固堤。
7月29日12点,三条生命线
( 8月1日,被困矿工安全升井并被送上救护车 )
当所有人刚刚集中在平台上的时候,王正业感觉“巷道里残留了微风,很热,流汗,不过呼吸没有问题”。安全员郭石屯让大家原地休息,不要惊慌。恐慌的矿工们开始接受了被困井下的事实。
开拓队的曹百成第一个跳下水捞风钻,风钻是他们队平时的工具,他知道,连接钻头的风管通向井外的储气罐。他拆掉钻头,风管里的风就送到了平台上。后来,救援人员在风管上加了一个三通,混合空气和氧气向井内输送。义煤集团的副总经理贾学勤对记者说,是否要输送氧气曾引起很大争议,因为氧气少了人会缺氧,但多了又会引起氧中毒,而且与瓦斯接触会发生爆炸。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氧气和空气才可以防止爆炸。这条风管成了69名矿工的第一条生命线。
( 7月31日,河南陕县支建煤矿事故现场,救援人员正在补充食物 )
采煤班的班长吉先法强作镇定,从工具箱里拿出纸和笔,一个一个登记被困矿工的姓名。突然,平台上的电话响了,大家的情绪开始沸腾。这说明,井上的救援人员接好了被水冲断的电话线路——这是第二条生命线。吉先法激动地拿起话筒,那头是个安监员,他把刚刚统计好的人数告诉井上——69人。
受困井下,食物成了维持生命的宝贵财富。吉先法和其他队的负责人商量决定把大家带下井的食物收上来。吉先法很严肃地说,“任何人不许动,把自己带的馍交上来”。王正业于是把早上下井带的两个馍交了上去。
兰建宁带了6个鸡蛋、一包拉皮和一瓶纯净水,不过发水的时候,由于逃得匆忙,把食物扔在了工作面。兰建宁对吉先法说,“我不敢取,你要就派人去取”。最后决定由吉先法和其他两个人去把兰建宁的食物取来。就这样,一共收了17袋馍。这些食物当着全体矿工的面清点,然后锁入了工具箱。商定24小时之后才可以打开,这之前谁要是饿了就喝水。
因为担心万一洪水再次袭来,冲毁风管,有人建议把采煤队平时用来降温灭尘的水管扯上来。后来,这条水管改为送风送食物,成为被困矿工的第三条生命线。三条生命线都接通的时候,差不多是29日的中午12点。
7月30日21点,喝上牛奶
29日下午,由于采煤队的人数最多,采煤队的副队长朱念群和班长吉先法被推举出来作为负责人。吉先法又推荐了安全员郭石屯。这三人成了被困矿工的临时领导班子,守着电话跟井上救援人员联系。其他的矿工都或坐或躺,在沉默中等待。“想老婆改嫁怎么办,以后的生活怎么办。”矿工张群官哭了,他自己说是因为牙疼,可有人说他是因为想女儿哭了。
29日下午13点30分,支援救援的义煤集团赶到现场。义煤集团的安监局长张新伟看过图纸后,认为出水点离两条巷山非常近,必须围绕巷山排水清淤。但是,洪水对巷道的破坏非常严重,整个运输系统和供电系统全部瘫痪,排水需要的水泵、水管和电机都要靠人拉肩扛运输到巷道并现场安装,而最大的设备重量达600公斤,排水系统的安装用了23个小时。
清淤工作也只能靠人力完成。在义煤集团生产处的曹焕举处长看来,支建煤矿只能算是一个小煤矿,不但巷道空间狭小而且没有专用的装载机和挖掘机。义煤集团的清淤工人先在淤泥里挖一个坑,人坐进去,头可以露出水面,然后再挖周围的淤泥。清淤工作就这样一锹一锹地推进。30日下午13点30分,第一台水泵开始以每小时100立方米的速度排水。
而此时的井下,距离收食物已经超过24个小时了。矿工们已经饿到了极限。一直牙疼的张群官说:“我牙疼受不了,你让我吃一点,我牙也好受一点。”推举出来的负责人开始分食物。第一个拿到食物的是兰建宁,他分到了自己贡献的一个鸡蛋、一包拉皮和半瓶矿泉水。其他的工人,烧饼2个人分1个,包子2个人分1个,馍4个人分1个。开箱时候,矿工王保卫因为饿得太久,“闻到馍的味就屁股朝上,头朝下栽在煤上吐酸水”。害怕把宝贵的食物吃进去再吐出来,王保卫没有吃分到的半个烧饼。剩下的鸡蛋分给了年龄大的人,年龄最大的董建方分到了1个鸡蛋,老贺没有分到,因为负责人发现他多吃了烧饼。这些食物远远不够维持矿工的体力和生命,吉先法要求救援人员“通过管道从井上输送液体性营养”。7月30日晚21点,井下的被困矿工喝上了牛奶,“喝上牛奶,人就精神了”。
8月1日12点50分,逃生
“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心里急得慌就去看水,水位没有下降心就烦,眼一闭就等待。”最年轻的被困矿工、22岁的侯海峰告诉记者。在井下的漫长时间里,矿工们每两个人一班,每次半小时察看水位下降的情况。王正业值班的时候水位下去两指,而到了7月31日,矿工已经在井下被困两天两夜了,水位只下降了两砖的高度。一直非常冷静的吉先法也感到了恐惧,他与哥哥通电话时候,哭着说,抓紧救我们,联系新闻媒体,“泣不成声,就把电话挂断了”。这时,不满的情绪也在部分矿工之间蔓延,“技术这么发达,这点水怎么就排不出去”。
8月1日早上6点,因为部分矿工不习惯喝牛奶,救援人员开始向井下输送稀面汤。尽管之前已经非常仔细地滤去了面汤里的面疙瘩,但是,黏稠的面汤还是堵住了管子。经过了3天时间,69个人的呼吸和排泄已经令井下的空气越来越差,空压机连续运转,向井下输送的空气温度越来越高,由于空间是密封的,这些气体也让井下的压强变大。当时井下的瓦斯员检测,瓦斯浓度最高的时候达到了0.27%,二氧化碳的浓度达到了0.58%。矿工们开始胸闷、头晕、满脸流汗,大部分人都开始哭泣。
这时,原来充满水的平巷,水位已经降到了可以趟的程度。早上八九点,年龄最大的董建方和另外10人下水探路,并没有经过3名临时负责人的允许。负责人之一吉先法是采煤队的班长,他在后面大喊:“采煤队的人罚款200元。”也阻止不了探路者的脚步。由于平巷有轻微的斜坡,董建方们越往井口的方向走,水就越深,他探路的尽头看到了2根工字钢。支建煤矿的巷道里一共有七八根工字钢,据吉先法推算,离逃生的出口应该不到10米。
这一次,矿工们派出会游泳的杨万军和张建伟再一次探路。杨万军带来的消息更加令人振奋,他居然和井外救援的工友薛旭辉对上了话!听到这里,兰建宁“自作主张”下水了,“我看见建宁下水,我也跟上了”。王正业说。吉先法马上打电话给泵水那边,“已经有2个人过去了,发现他们请积极营救”。
这时,井外的救援人员正在全力打通一个狭窄的通道。义煤集团开拓科的张副科长说,“原来计划是挖出一个高度在1.2米到1.5米的通道之后,再进去救人”。但是,发现了巷道顶端的窄洞向里延伸,救援工人们就利用这个洞向里挖,最后挖出了大约一个人的宽度,两个人的厚度的13米通道。排在最前面的救援工人任耀隐约看见灯光摆动,就喊话说:“兄弟、兄弟快出来吧。”任耀所在的出口离兰建宁还有大约2米的距离,这段路的水最深,需要潜水。任耀说:“你捏着鼻子我拉你。”8月1日11点13分,矿工兰建宁第一个获救。随后,王正业也被拉了出来。
资料:
脆弱的采空区
坐车沿着颠簸的盘山路一直向下,就到了支建煤矿的矿区。这条山沟叫做铁炉沟,它的底部就是发生事故的东风二井。8月3日,陕县政府组织67名矿工离开医院之时,东风二井的水泵还在隆隆作响,偶尔有几个工人下井维修。除了突如其来的暴雨,矿区的人们还把矛头指向了矿井附近的中铝公司巨大的铝矿坑。
陕县的支建煤矿是国有地方煤矿。2005年底实行股份制改革,陕县境内的河南惠能集团以1800万元入股,成为支建煤矿最大的股东。2006年,惠能集团以3000万元的价格把东风二井西北的铝矿开采权卖给了中铝集团。不过也有知情人称,当时转让时,中铝集团并不知道这块铝矿有采空区。
铝矿层在煤层的下方,随着铝矿的开采,铁炉沟又有了一个新的低度。如果不是有明显的挖掘痕迹,记者甚至不能相信这个巨大到像沟底的低地是人工挖出来的大坑。站在坑边向下看,坑底还残留着一些水,挖掘机和工棚显得十分渺小。
7月28日晚20点到7月29日早上8点,三门峡市突降暴雨,降雨量达到115毫米,在邻近的卢氏县这场暴雨甚至造成了山洪和泥石流。由于铝矿坑的位置低于河沟,大量雨水顺着地势流入了铝矿坑。而铝矿坑的开采使原来东风二井废弃的巷道暴露出来,雨水就这样从巷道流入了东风二井。29日下午16点30分赶到现场的三门峡消防支队负责填堵巷道和加固河堤。据消防支队的李家甫支队长介绍,他们达到之后就用机械搬运石头填堵巷道,再在上面放置沙袋和铺塑料布,同时加固河堤,防止洪水漫堤。武警支队则用挖掘机在矿坑四周开挖出一道排洪沟,将洪水引入其他的方向。除了这个铝矿坑,支建煤矿两个废弃的老井也在向里面漏水。
河南省今年正在对小煤矿进行整改,4月时,义煤集团的专家组曾经对支建煤矿进行整改验收,当时并没有通过,因此,7月29日漏水之时,支建煤矿正处在整改期间。陕县的官员告诉媒体,煤矿当时在修整,没有生产。可是,被困井下的有采煤队、掘进队、开拓队、机电队、运输队和修护队一共102名矿工,其中采煤队26人。 煤矿纪实76小时透水陕县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