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动了炸鱼薯条的油锅
作者:李孟苏( 炸鱼薯条是英国国吃,至今还有店按传统用小报做包装 )
每进入7月,英国餐饮界的一桩盛事就拉开了帷幕——评选年度十佳炸鱼薯条店和年度炸鱼师傅。评选活动由英国海洋渔业联合会、冷冻海产品商会、苏格兰海产品协会、亨氏食品集团(该品牌有一个系列的产品是为炸薯条搭配的蘸酱)主办,历时半年,现在正是海选阶段。来年1月决赛结果出来后,BBC会请美食家去一家家暗访试吃,制作一部纪录片在电视台播放。炸鱼薯条店但凡成为“十佳”,营业额立刻上升40%。
有历史和名望的炸鱼薯条店会被标在一地的旅游指南上,还有的店不参加“十佳”评选同样盛名远扬。我去赫布里底群岛中的一个小岛马儿岛,在码头上一个设在流动售货车里的炸鱼薯条店买过炸鱼薯条。鱼是刚捕捞上来的鳕鱼,特别新鲜,鱼剖完即收摊。几个月后,报上登出一条消息,查尔斯王子给它颁了个王室的荣誉奖,相当于御膳房的炸鱼薯条。
炸鱼薯条有超过150年的历史,是英国最廉价、最简单的快餐食物和外卖食物,堪称“国吃”。2006年,全英国的1万家炸鱼薯条店共卖出2.5亿份炸鱼薯条,顾客在星期五傍晚带回家的外卖食品有20%是炸鱼薯条。炸鱼薯条的吃法不尽相同,中产阶级居民占主流的地区如爱丁堡,吃的比较清淡,只撒盐和醋;格拉斯哥等工业城市的劳动阶层口味重,就喜欢蘸番茄酱和咖喱汁,还要配一个腌鸡蛋。上流社会的体面吃法是不吃鱼外面的那层面衣,他们认为面糊原本就不是为了吃的,而是为了锁住鲜美,不让鱼肉的营养流失。但是,炸鱼薯条店之间PK的一项重要内容恰恰又是面糊的配方,好面糊应该是薄薄的一层,蓬松酥脆,还不能炸得油腻腻的。非英国人(澳大利亚人和新西兰人除外)多数难以接受这一食物,对英国人深表同情:居住在一个认为上帝吃的都是粗茶淡饭、把美食看做邪恶兴趣、语言中连正确描绘烹饪的词汇也没有、菜单用法文写成的国家,除了油炸食品还能吃什么呢?进而理解了英超球星约翰·特里和斯蒂文·杰拉德在婚礼上用炸鱼薯条招待宾客的行为。
炸鱼薯条并不难吃,特别是薯条。98%的炸鱼薯条店用马利斯·派柏土豆(Maris Piper),它的水分和糖分含量低,肉质密实适中,肉色乳白不易氧化变黑,炸了以后口感很好。炸鱼薯条也并非垃圾食品。英国马铃薯协会、国家海洋渔业权威组织拿出数据说,在英国最受欢迎的外卖食品中,炸鱼薯条的热量第三低,低于印度烤肉串、咖喱鸡,是汉堡王里至尊牛肉汉堡热量的1/3,只占到女性每日卡路里摄入量的33%,男性的23%。利兹住着一位今年95岁的退休驯兽员,名叫阿尔伯特·斯托克,他从70岁以后每天有一餐饭是炸鱼薯条,为此他被收入吉尼斯世界纪录。他否认炸鱼薯条不健康,认为正是这两种食物让他长寿,保持了标准的身材。
一份薯条70~90便士,一份鳕鱼1.2~1.9英镑,炸鱼薯条始终是英国最便宜的一餐饭。从历史上看,炸鱼薯条一直廉价地为劳动阶级输送着能量。研究流行文化的历史学家约翰·沃尔顿(John K. Walton)写了本很有趣的学术专著《炸鱼薯条和1870~1940年的英国工人阶级》,书中指出,学界对于炸鱼薯条是否帮英国赢得“一战”胜利有激烈的争论,但英国在“一战”期间没有发生苏联式的布尔什维克革命,确实应该归功于炸鱼薯条,因为它们填饱了穷人们的肚子。
( 名模泰拉·帕尔默·托普金森为2001年度最佳炸鱼薯条店颁奖 )
炸鱼是葡萄牙人的吃法。狄更斯在《雾都孤儿》中提到了“卖煎鱼的小店”(见第26章),就是炸鱼薯条店的前身。小说初版于1838年,意味着维多利亚时代之前炸鱼就已经在英国出现。有人认为,第一根炸薯条出现在曼彻斯特,第一块炸鱼则在伦敦出锅;至于二者的油锅初次相逢,有很多说法,比较肯定的是第一家炸鱼薯条店开于1863年,地点在兰开夏郡的欧德海姆(Oldham)。炸鱼薯条一定要用小报来包,知道油墨对健康不益后遂改用白纸,不过一些坚守传统的店至今仍然会在白纸外面再裹一张小报。20世纪初,炸鱼薯条成为风行于英格兰北部工业城市的快餐,在欧德海姆和利兹,店铺密集到每400米就有一家。当时的主流论调认为,吃炸鱼薯条是不道德的行为,劳动阶层对快餐的依赖威胁到家庭成员之间和谐亲密的关系,给了家庭妇女逃避至少一项家庭责任的借口,悄然摧毁了最基本的家庭价值观。甚至到了20世纪末,炸鱼薯条仍被认为危害了社会道德。
总之,正派体面的人是不会吃这玩意儿的。著名推理小说家多萝西·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1893~1957)在1921年出版的小说《贝罗那俱乐部的不快事件》中安排了一个细节:戴着单片眼镜、十足大英帝国绅士派头的侦探彼得·温西爵爷造访了一间平民化的音乐厅后,买了一份炸鱼薯条做晚餐。沃尔顿评论说,温西的“这段娱乐性质的贫民窟访问情节,带着强烈的暗示”。对于不戴单片眼镜的阶层,炸鱼薯条和到贫民窟猎奇从来没有关系,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让人活命,萧条的年代足以安慰绝望的人们。1935年,一个炸鱼代表团对海鱼委员会说,在英格兰东北部老工业基地,为了能让饱受经济萧条打击的家庭吃得起炸鱼薯条,他们把价格降到了“一战”前的水准。令人吃惊的是,店家居然没有亏本,虽然利润很薄,但由于炸鱼店的诚意,顾客群和忠实度反倒提高了。
( 约翰·特里(左)和斯蒂文·杰拉德在婚礼上用炸鱼薯条招待来宾 )
就算有铁杆“粉丝”特里和杰拉德,就算有人愿意开1小时车去找一家著名的炸鱼薯条店,现实却是今天炸鱼薯条店的数量减少了一半。半个世纪前,它曾败给印度快餐。印度人把咖喱鸡带入英国,改良后成为马沙拉鸡肉(马沙拉为印度菜中最常用的香料),深得英国人追捧,前外交大臣罗宾·库克甚至称之为“英国国菜”。
50年后,油锅熄了火的基本上是传统小店家。面衣里的那块鱼肉一直取自鳕鱼的身体,鳕鱼多捕自英吉利海峡或北海;几十年的滥捕和对鳕鱼繁殖的保护缺乏,英国沿海地区的鳕鱼正濒临绝种,“国际利用海洋委员会”发布禁令,全面禁止捕捞鳕鱼。炸鱼薯条店只得改用黑线鳕等鱼,鳕鱼价格几乎是鱼市上最低的,小店成了环保战场上的失败者。暂且赢得胜利的炸鱼薯条店压力重重,多少会迫不得已地公布其鱼肉的产地,证明其完全符合环保的要求。新任外交大臣大卫·米利班最近对一本美食杂志说,他最喜欢英格兰东北部小镇南希尔兹的科尔曼炸鱼薯条店。这么说,一个原因是该镇位于他的选区之内,更重要的是这家店出售的黑线鳕鱼捕自资源可再生海域,别忘了他在布莱尔内阁曾任环境大臣。
( 约翰·特里和斯蒂文·杰拉德(右)在婚礼上用炸鱼薯条招待来宾 )
传统店里除了卖炸鱼薯条,还有裹上奶油面糊炸的冰淇淋、士力架、煮熟的鸡蛋、香肠、肉排、蘑菇,以及豌豆糊和软饮料,实在是单一老土。如今一些经营成功的炸鱼薯条店是很时髦的,不卖炸鱼而卖油渣,2英镑一份。油渣是从油锅里滤出的面糊或鱼肉的渣子,老板通常把它送给连炸鱼薯条都买不起的穷人,或者干脆扔进垃圾桶。头脑灵活的老板发现,油渣和蒜味面疙瘩、烘脆面包卷一样存在极大的开发潜力,挤上柠檬汁,或者撒上盐或辣椒面,要么豆蔻粉、胡椒,就是很有异国风味的佐酒小食——英国人应该换换口味了,他们愿意对消费者进行味觉教育。
味觉教育的内容包括,提供辣玉米片、怪味豆,豌豆糊是现做的,葡萄酒单要丰富,应季时还有白酒炖贻贝。薯条做了改进,用专门的花刀将薯条的表面加工出波纹,表面积增多后炸出来更脆。无线上网服务当然不可少。有气派的店在门口摆上大鱼缸,里面游着红鲷鱼、乌颊鱼、鳅鱼、黑鲈鱼,都不是英国海域出产的品种,顾客现点现捞,完全新鲜。 油锅薯条炸鱼炸鱼薯条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