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堆盐盒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陈晓帆)

一堆盐盒子0( 起居室 )

5年前,比尔·瑞尔(Bill Ryall)和他的同居伙伴巴利·博格多尔(Barry Bergdoll)在纽约长岛的家里,决定翻新这栋签了长期租约的老旧农舍。住宅竣工后,知名度越来越大,终于有一天它被当地旅游部门拍进了风光宣传片。房子名气大,首先是因为它的两位主人鼎鼎有名。比尔·瑞尔是在纽约开业的建筑师,巴利·博格多尔被评为“世界上最卓越的建筑学者之一”,他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系的主任,从今年起担任纽约现代艺术馆建筑和设计分馆的馆长。

主人不一般,他们的家也非同凡响。瑞尔和博格多尔管他们的新家叫“盐盒房子”。严格说起来,“盐盒房子”特指农舍风格的坡顶小楼,这类房子的屋顶不对称,后半部比前半部低矮,因此后屋顶要比前屋顶长;但是瑞尔和博格多尔的房子虽有传统“盐盒房子”的不对称外观,整体风格却很现代。

建筑旅游项目的样板房后,讲解员提前到他们家来考察,被房子的风格整得极为困惑,问:“我该怎么对游客解说?”“你只管告诉游客,我们爱这块土地上的一切,所以我们用的所有材料都出自这块土地,然后把它们组合成一个新的事物。”博格多尔慢慢地说。他们之间出现了短暂的静默。讲解员环视着房子,说:“我一点都看不出你所说的意思。”

这栋与众不同的小楼真的很难描述它的外观:中间是三层坡顶不对称小楼,小楼正面和旁边各伸出一个不锈钢架结构的矩形盒子,这几个新现代主义流派的盒子堆在一起,称之为“盐盒子”倒也名副其实。线条简洁硬朗,于是材料的使用就突出了装饰性。中间的不对称坡顶小楼用混凝土砌块建成。混凝土砌块采用当地出产的矿砂制成,却在砌块外面镀了深蓝色的锌,门窗的边框装饰着鲜艳的黄色。那两个矩形盒子的框架是灰色的,一个装着透明的落地玻璃;一个悬在半空,被半透明的聚碳酸酯包了起来。屋顶上的两根壁炉烟囱由灰色混凝土砖砌成。这样的房子矗立在长岛乡间,显得生气勃勃,但它依然保留了原来农舍所具有的宁静安详。

博格多尔有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素养,他从实用舒适的角度,希望房子像老式住宅那样以厨房为中心。瑞尔奉行现代主义路线,不过他没有参考点缀在长岛各处的现代派经典建筑的风格,而是参考了位于巴黎的柯布西耶基金会的建筑元素。瑞尔不盲目崇拜现代建筑的旗手柯布西耶,他认为后者的设计并不实用。他根据自己和博格多尔的需求,将住宅设计得十分完美。厨房、餐厅、起居室、门廊、主卧都朝南,通风良好,观景的视角好,住在里面任何一个季节都能感受到好房子的魔力。

一堆盐盒子1( 起居室 )

据说瑞尔患有幽闭恐惧症,也许出于这个原因他给一楼的每间屋子都设计了两个出口。房子的另一个大门建在一个绿草如茵的小坡上,进去后直接到了中间房子的二楼,这里是厨房。厨房为灰白两色,墙壁下半部和料理台由相同的灰色混凝土砖砌成,料理台的台面是深灰色大理石,配了德国灯具设计大师英格·毛里尔的著名设计“禅语”吊灯,它的风格朴素也现代,和厨房的格调一致。

以厨房为中心,一边通向透明的起居室,一边通向半透明的门廊。透明玻璃的盒子设为起居室。起居室三面为落地窗,剩下的那堵墙用的是混凝土砌块。瑞尔铺了竹子地板,给裸露的工字钢梁、柱刷了红漆,再配上小块花地毯和桦木咖啡桌、白色亚麻套双人沙发,在房间里并不感到冷漠。

一堆盐盒子2( 门廊 )

起居室里沙发背后的矮墙藏起了通向一楼主卧的楼梯。主卧安排成一个套间,出门就是院子。博格多尔说,他在纽约城中工作极端缺乏与大自然的交流,在家里只想直接走进大自然的怀抱,尤其是夏天,多几步台阶都不愿走。主卫素朴得如同公用卫生间,深色水泥地板,墙壁下半截贴了白色瓷砖,上半部则是水泥砖打成的极薄的方砖。扁平的洗手池简洁异常,浴缸毫不讲究,旁边数十块混凝土板摞出一个小桌子,放盏台灯,正好泡澡时看书。

这栋房子的亮点是另一个盒子:半透明的悬空门廊。门廊是美国乡村风格住宅的一个鲜明特征,博格多尔希望新家有个巨大的、被适当遮掩的门廊。瑞尔对门廊的布局设置,采用既保证光线又保护隐私的聚碳酸酯材料,堪称精彩,很得同行们的赞许。门廊里更加简陋,除了三面半透明的墙,也有混凝土砌块墙;墙上简简单单做出个四方的洞,就是壁炉,在冬天的夜晚它足以温暖这个看似弱不禁风的半透明空间。竹子地板上,几块黏合在一起的胶合板装上红色金属腿,便是一张长桌子,不过铺块白色亚麻布桌椅立刻不觉得寒酸了。配的椅子是老式木条翻板椅。

一堆盐盒子3

一堆盐盒子4( 餐厅 )

·水泥和混凝土最能体现高贵的朴素。相比安藤忠雄把混凝土当成一杯苦茶,赋予其中禅意,瑞尔和博格多尔则让水泥和混凝土有了家庭气氛。他们大量使用水泥砖和混凝土砌块,但是对其外观做了艺术化的处理,比如卫生间用的水泥砖又薄又光亮,起居室和门廊用的混凝土砌块表面也经过喷砂处理。

一堆盐盒子5

上一篇: Kawaii的纯真年代
下一篇: 选民的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