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贵妇伊迪丝·华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 赫米奥娜·李 )
伊迪丝·华顿这样一位著名的作家总是只被看做另一位更著名的作家——亨利·詹姆斯的朋友。她描写上流社会的金钱、地位、婚姻和离婚的小说已经过时了,很少有人看了。她批评上流社会的势利、虚伪、扼杀人的生命,但她又乐在其中,一辈子都在享用那种世俗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开展的社交活动、美食美酒、海外观光。在很多人心目中,她是一个富有、专横的老妇人——曾经有一位著名的设计师鲁莽地指出她的餐桌落伍了,太小,她很严厉地说:“在纽约我愿意与之一起就餐的人只有8位。”
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马丁·斯科塞斯将《纯真年代》搬上银幕后,伊迪丝·华顿日益被认可为美国的经典作家,近年来有很多人研究她的生平,她位于马萨诸塞州里努克斯的故居和花园也被重建了,并摆上了她的藏书。随之而来的是赫米奥娜·李(Hermione Lee)为她写的权威的传记。赫米奥娜描述了她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及她的文学成就,不仅分析了她那些优秀的小说,像《欢乐之家》和《乡间风俗》,还搜罗到了华顿生活中的很多细节——她不知疲倦地收拾花园,创造性地装修自己的家,战争期间在巴黎帮助难民和伤员,周游世界。“如果李女士为耶稣作传的话,书中一定会就木工学究气十足地写上一章。”(耶稣是木匠的儿子)
伊迪丝·纽博尔德·琼斯1862年1月24日出生于纽约一个受人尊敬但又很保守的家庭,他们家的财产虽然排不进纽约400个最富有的家庭,但由于从她的一位远亲那儿继承到了一笔财产,也算是百万富豪了,在上流社会之列。她有两个哥哥和一个难缠的妈妈,很宠爱她的父亲在她20岁时候就去世了。11岁的时候,华顿曾小心翼翼地把自己一篇小说的开头拿给她母亲看,她在其中写道,汤普金斯夫人对布朗夫人说:“哦,你还好吧,布朗夫人?要是我知道你要来登门拜访,我应该把客厅收拾整齐。”琼斯太太冷冰冰地批评她女儿说:“客厅应该一直都很整齐。”
华顿是在家里整齐的客厅里接受的教育。后来她在图书室里自学,阅读达尔文、斯宾塞、尼采、赫胥黎和凡勃伦的著作。这种教育方式使她学到很多东西。年轻时候她就能在她召集的沙龙里跟亨利·詹姆斯和纪德交谈——跟纪德交谈时她说的还是法语。
23岁时她匆忙嫁给了比她大12岁的特迪·华顿,这桩婚姻门当户对,但特迪是一个很俗气的人,她忍受了28年之后才与之离婚。大部分华顿传的作者都认为是这桩不般配的婚姻迫使她在写作中寻求庇护。赫米奥娜点评了所有这些理论,但她认为这些说法证据不足,都不足以揭开一位天才作家的写作历程。现在只知道她自从43岁时出版了畅销书《欢乐之家》、成为知名作家后平均每年都出一本书,直到75岁时去世,一共写了48本。但她从来都不只是一位作家,“她希望拥有完整的生活,幸运的是她做到了。她的悲剧在于,她内心落寞而又浪漫,她渴望真正的爱情,但她从没得到。她丈夫有些神志不清,她的情人又很风流”。
( 伊迪丝·华顿 )
赫米奥娜记述了伊迪丝长达28年无望的婚姻。她的丈夫特迪除了打高尔夫球和打猎外就无所事事。当伊迪丝为了扩大视野而从纽约搬到巴黎后,特迪也不愿意学习法语,他觉得伊迪丝那些男性朋友谈论的学术话题很无趣。伊迪丝尽力照顾他,跟他一起旅行,给他钱花,甚至不介意他拿自己的钱去资助他那些女友。但是当他精神失常后,她只能和他离婚。“没哪个现代女性会等待那么长的时间。”
赫米奥娜以一件轶事而非对华顿的文学成就的总结和赞颂结束这部近800页的传记。在最后一页,赫米奥娜记述了她朝拜“朴素甚至丑陋”的华顿墓的经过。“坟墓上长满了荒草,还有一些破瓶子和一把早已枯萎的花。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来了。”在赫米奥娜看来,这座无人看管和拜访的坟墓显示了华顿离开祖国、客居他乡的代价。在雨中,她除去了伊迪丝坟墓上的野草,摆上了一把在墓地的商店里买的丝质杜鹃花,她说:“她可能会瞧不上人造花,但坟墓被人打扫干净应该会令她很开心。”
( 《伊迪丝·华顿传记》 ) 作家伊迪丝·华顿贵妇伊迪丝华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