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研究之名,窥视你的生活

作者:李孟苏

以研究之名,窥视你的生活0

( 与研究对象相处一段时间是人种学家做研究的方法之一 )

说今天的英国全民出演真实秀“老大哥”,毫不夸张。据英国独立人权组织“自由”发布的最新数据,英国境内现有400万个闭路电视监控器(CCTV),每14个人就“拥有”一个监控摄像头。如果生活在伦敦,每天会被摄像头拍300次,平均4.8分钟被拍一次。过去,邻里之间没有秘密,因为社区里有走街串巷的送奶工、邮差、送报人、清洁工。他们不自觉地搜集、散布社区小道消息,对突然闯入的陌生人怀有几分警惕,兼职尽着保安的责任,更了解居民的日常生活细节——史密斯老太太一准卧床不起了,因为头天放在她家门口的奶没动过;布朗家不订星期六的报纸;而麦高文家从不吃古乌达奶酪。

现代社会早已没有了传统的人情味,但400万个高高在上、可以180度转动的摄像头却把每个人的秘密悄悄记录下来。商店、超市是摄像头最多的地方,像伦敦牛津广场的Topshop服装店里就装了200个摄像头。消费场所的摄像头拍下的录像带,有一部分被送到了人种学家的实验室。学者们研究每一帧画面,从中总结出消费者的购物心理,为零售商和制造商提供分析报告。英特尔用户体验部门总监、人种学家基尼维弗·贝尔博士(Genevieve Bell)根据录像带发现,非洲裔英国小伙子也有发短信的习惯,但生活在伦敦的哈西德教派犹太人却不接受高科技。贝尔和她的研究小组还发现,一个产品不可能全世界通用,英特尔75%的新产品没有市场,因此没必要推向市场,仅这条建议就能帮公司避免数以亿计的损失。著名内衣品牌“维多利亚的秘密”根据学者的分析,重新设计了店面,把丝绸睡衣挂在一进门的地方,内裤摆成扇形放在店堂中央,文胸则在店堂后面区域。他们还观察到父母在飞机、火车等公共场所为孩子换尿布很不方便,于是建议发明了一拉就能穿上的纸尿裤,孩子不必躺下来就可以换好尿布。——不知不觉中,每一个人成了人种学家图表上的一个点。

也有人明知被CCTV监控,仍然兴致勃勃参与进来。麦肯集团旗下的FutureBrand咨询公司受到“老大哥”的启发,在伦敦装备了一栋类似“老大哥”现场的房子;被调查者住进房子,一举一动被无处不在的摄像头拍摄下来,FutureBrand请来的学者们根据素材研究消费者与品牌、产品之间的互动。按传统的调研,被测试者们只要在指定的时间内试用新产品就算完成任务,实验无需确认他们在使用过程中是否产生乏味、烦躁、挫败、愤怒等情绪。在“老大哥”房子里,被测试者与产品共同生活一天到两个月不等的时间,微笑的次数都被研究人员记录在案。如此,才能发现哪种设想是好的,而哪种产品才是实用的。

按传统概念,人种学者研究的是巴布亚新几内亚原住民等少数民族的文化,要从事田野调查工作。但今天不少人种学家凭借CCTV或便携式摄像机,运用人类学研究的方法在实验室内分析录像带,为商业服务,发展出“消费者观察”这一研究新领域。人种学者和商人结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全球经济衰退时期。经济衰退导致社会消费能力降低,制造、零售巨头们为获取新的利润增长,认为必须改变流行的“一个尺寸适合全部”的生产和销售模式。他们已经深刻认识到,消费者可不愿被当作“群众”对待,所属的群体越小越酷、越证明自己有个性;因而要根据顾客的种类细分品牌,使每个品牌对应各自的消费群体。这就需要人种学家的专业分析。

在人种学家的参与下,CCTV被运用到了新高度。美国明尼阿波利斯市有一家商店,看上去和普通家具折扣卖场别无二致,顾客几乎无人知道自己打量、拿放、研究商品的每一个细节都被暗藏的摄像头拍摄了下来,更不知道分析员们躲在单向玻璃窗后观察着自己的一举一动。家居用品制造商只要付钱,就可以把一种产品摆进商店,然后获取相关录像带和分析报告,了解顾客对该产品的反应。

以研究之名,窥视你的生活1( 伦敦大都会警察局的警察正在通过监视器查看CCTV拍到的情况 )

大规模使用CCTV有一个弊病,就是时间长,成本太高。FutureBrand公司卖掉了“老大哥”房子,飞利浦公司在荷兰总部原本有个类似的“家庭实验室”,现在也关闭了。商家和人种学者采用了另一种方式:由学者拿着便携式摄像机,进入被访者家中去观察、拍摄。FutureBrand的洞察经理说,在自己家不仅使消费者感到放松自然,家里的一切物品都能提供额外的线索。

今年1月,连锁超市森斯伯里推出了一个新的食品系列“免用”,是为食物过敏型消费者开发的。上市前,超市请人种学家萨拉利(Siamack Salari)为其做市场分析。萨拉利有“市场研究领域的大卫·艾登堡”之称,艾登堡(David Attenborough)是生态纪录片大师,他常年拍摄野生动物,为BBC制作了大量优秀纪录片。萨拉利也日复一日地拍摄私人日常生活,比如一个女人如何刮掉腿上的汗毛,一个男人又如何洗车。这一次,他请一对母子做被访者,对他们做了两天的跟踪拍摄。他发现被访者家的冰箱里有一个抽屉专门存放不会引发过敏的食物,建议超市向这对母子学习,专门辟出一块区域销售“免用”系列的食品。在一个孩子聚会上,他发现这个男孩很不开心,因为主人没有准备“垃圾食品”。于是,萨拉利建议,该系列食品的包装不妨做得像药品,要突出其健康特色。最终“免用”系列采用了醒目、独特的黄颜色包装。

以研究之名,窥视你的生活2( 伦敦中心的皮卡迪里广场是人种学家观察消费者的良好场所 )

人种学家的商业研究方式还有“捡垃圾”。干这一行谁也比不上美国学者威廉·雷斯叶(William Rathje)。雷斯叶原本主攻垃圾考古学,拿到了哈佛大学考古学博士学位。1973年,他在任教的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建立了一个“垃圾计划”研究小组,此后天天戴着呼吸器在垃圾掩埋场和实验室里扒拉垃圾。他先冷冻垃圾——这样可以减少臭味,然后详细记录下每一种垃圾的情状。食品业巨头极其信任他的分析数据和研究报告,甚至连小型家庭作坊也会购买他的研究结果。30多年的研究经历,他总结出现代消费主义的一个重要特征——每个人都在说谎:“我们喝的酒比我们宣称的多,我们其实没吃那么多的芦笋。垃圾披露了人类的真实行为,它还有切实的经济学价值。大公司越来越注重品牌价值,但他们必须首先了解消费者的生活,才能知道品牌该如何介入消费者的生活。垃圾则提供了有力的、可以计量的数据。”

<p "="">资料:

城市街头包含的人种学信息:

家庭生活的真相。拍摄街边公寓里某个家庭的生活,会有极大收获。几天后,观察对象就放松了,意识不到自己被拍。

报亭是个观察点。学者携带摄像机暗藏在此,近距离观察买报人的消费习惯。

公开的CCTV。CCTV在消费者毫无意识的情况下拍到很多素材,录像带有时会被市场调研者买走。

公交车。公交车是研究者观察人群的最佳场所。英特尔的贝尔博士就常常在伦敦73路公交车上观察乘客使用手机的情形。

街头交谈。根据严格的学术要求,人种学者至少应该和被访者共同生活一年,但是出于省钱的原则,商家更鼓励学者与研究对象做短时访谈。■ 生活研究之名窥视

上一篇: 速度鸿沟
下一篇: Dior在凡尔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