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女传奇

作者:葛维樱

盲女传奇0

( 训练中的吴晶 )

要接到哈佛、斯坦福或耶鲁的正式录取通知书,吴晶还需努力。今年春节的美国之行,她被这几所大学的面试官当场宣布录取。9月,她将先进华盛顿一所中学完成高三学业。“这里面手续还很繁杂,有很多条件,比如要达到美国高三学生的理科水平,而吴晶在中国学的高中内容以文科为主,但是主要问题解决了,几所大学答应给吴晶全额奖学金。”格雷戈里·巴特(Gregory Batt)是吴晶就读的南京外国语学校“中加班”的加方校长。吴晶入学两年来,他经常收到各种来自全世界的邮件,希望从他这里得到有关吴晶更详尽的消息。“除了哈佛等大学的来信,还有很多国外盲人协会和残疾人组织的信,我想吴晶给了他们我的邮箱,这样便于我更好地向外界介绍她。”巴特认识吴晶已经6年,他说,“我对每个人说的第一句话是,她是一个很有目标的女孩。”

她比健全人跑得快

“我从没见过一个盲人,急速从我眼前跑过去。”2001年巴特第一次见吴晶,她正在南京体育场练习100米短跑。“当时我是南京广播电台的嘉宾主持人,她给电台留言说她是个盲人,想见我。”巴特当时是南京一所高校的外教,身高1.53米的吴晶是南京盲校的学生,她像一只豹一样,在100米跑道上来回冲刺。后来,吴晶经常给巴特打电话练习英语口语。“我告诉她怎么学英语,她告诉我她做了什么,这样持续了3年。”2002年,吴晶入选江苏省残疾人运动队。“江苏是中国残疾人体育项目最强的省份。”江苏省残疾人体育协会主任李晋三说,“而吴晶出现在一个好时机。”2003年选拔奥运选手,准备参加2004年雅典残奥会,而吴晶当时的100米成绩是13秒5,李晋三说:“世界前5不成问题。”

“吴晶的身体条件其实不好,但胆识在‘残体协’早就出了名。她在扬州特殊学校就跑得很好。”江苏省“残体协”的金牌教练刘建平说。刘建平带出过很多残运会金牌,他觉得吴晶并不是天赋最优秀的。但吴晶进南京盲校后,立即被选入运动队。刘建平教练说,盲人其实适合练投掷,短跑需要保持方向感。“但是吴晶适合短跑,她有爆发力。盲人短跑,很重要是勇敢。”刘建平在跑道中间用两块木板不断敲打,给吴晶指引方向。“无论直线和弯道,她绝不畏缩。”结果,国家队选拔100米短跑比赛中,吴晶跑到70米时听到了“啪”一声,“她居然跑得比平时更快,顺利进入国家队。下场后一看,大脚趾已经骨折”。

残运会对于大多数残疾人,是一条特殊的道路,一方面能取得荣誉,有一些经济补助;另一方面却不是国家正式队员,没有固定工资。吴晶只有每月300元的补助。大多数盲人运动员正式的工作是按摩,训练以外就为赚钱贴补,而吴晶却抓紧时间学习英语。2002~2004年,吴晶在亚洲残运会和世界青年残运会上都取得过金牌,这让她获得了共5万元的奖金。除了给母亲1万元之外,她几乎将所有钱都用于了学英语。“找磁带,听节目,打电话。”刘建平说,吴晶是训练场旁边的磁带店的常客。“但凡有认识朋友,就是来给她送磁带的。”吴晶最喜欢吃小龙虾,但她最常吃的是面包,耳朵里听着从海南邮购的“海德利盲人英语教程”。“每天除了训练就是学英语,她节省钱,买了电子词典和电脑,体育比赛不断获奖的同时,她的英语提高得飞快。”

盲女传奇1( 吴晶在全国第六届残疾人运动会中夺得100米、4×100米两枚金牌和200米铜牌 )

吴晶有时一个月电话费高达1000元以上,“她有许多外国朋友”。鲍霞带吴晶上街,只要看到老外,她就告诉吴晶,“女儿会要我把她带到人家面前,然后开始对话,要来电话号码。”鲍霞对女儿已有些崇拜。家里只有母亲打工的几百块钱收入,16岁的吴晶却已经能养活自己,并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我要出国念书。”吴晶说,她知道体育无法成为自己的出路。“很多盲人四五十岁还在比赛,拿奥运会金牌同时做按摩师。”刘建平说。

奥运会第6名

盲女传奇2( “再有一个盲人点显器就更好了,这样电脑上的文字就可以直接显示到仪器上,更有利于我学英语” )

2004年雅典残疾人奥运会吴晶取得了第6名,却成为给人印象最深刻的选手。一开始吸引大家的只是她流利的口语,但吴晶在预赛中拉伤了大腿肌肉。“吴晶因为只有1.53米,平时练习只能尽最大力量挖掘潜质,她总是大幅度抻拉肌肉,希望加大步幅。”刘建平说,“后来她在预赛中肌肉拉断了,但坚持要跑决赛。我只好去和主办方协商。”曾经的一位残奥会官员被吴晶打动了,“吴晶要求检录完立刻给她打封闭针,这样药效持续20分钟,正好上场”。她终于一瘸一拐地上场,她赢得全场起立鼓掌和各种语言呼喊的“加油”。那位残奥会的官员此后成为吴晶最好朋友中的一分子。“她只是问我,怎么办?从来没有要求我为她做什么事。”吴晶从残奥会回国后,想在中央音乐学院学长笛,这位官员找到校长,“我帮她找长笛老师的时候,本来只想试一试,没想到她技惊四座,老师当场就答应收下她。后来每一次帮她,我都没有失望过”。在南京外国语学校上学,IBM公司赞助吴晶一台盲人专用笔记本电脑;还有在哈佛的朋友,都是他给牵线搭桥,但他不认为是自己为吴晶铺了路。“吴晶本人的交际能力非常强,吴晶是一个非常主动的人。这在残疾人里,在中国人里,都是一种不常见的品质。”

“她不喜欢按摩。”巴特说。尽管吴晶退役后已经开始学习按摩,却向每个人诉说着苦恼。吴晶给巴特和残奥会官员打电话,她对巴特说,希望能将英语学好,以后去国外教中文。南京外国语学校是南京最好的高中,巴特和中方校长协商的结果是,为吴晶免除高中3年16.5万元的学费,并且发给每月150元的午餐补助。“不是因为她穷,不是因为她看不见,而是因为她就是她。”吴晶的英文名字是Crystal,一进学校便成为绝对的焦点。“她上课会抢着回答问题,记笔记非常快,她在笔记本电脑上飞快地用盲文输入法敲击,旁边摆着完全一致的盲文教材。”2004年入学,吴晶每天只睡4小时,她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一直在班里名列前5。以她为首,有一个二三十人的志愿者协会,每星期都去南京盲人学校给小朋友教英语。巴特和老师们为吴晶制定了详尽的两大本“个人培养计划”。

盲女传奇3( 吴晶 )

2005年吴晶开始在“南外”专心学习英语,这时她已经在南京独自生活了4年,因过度劳累、营养不良落下了胃病。鲍霞从扬州来到南京,吴晶在电台节目中为母亲找到了工作。鲍霞留意所有适合女儿的场合,不断帮助女儿报名参加各种英语演讲、歌唱比赛。吴晶已经小有名气,她偶尔去各处演讲,也上电视台、电台做节目。有家长专门恳求学校安排自己的女儿和吴晶做舍友,还有人聘请她做家教,一个月200元。吴晶的高额电话费,参加各种文艺比赛、活动所花的费用不是小数目,但母女俩从没发生过分歧。“亲戚们开玩笑说吴晶可以去夜总会卖唱,去夜市表演贴补家用。”吴晶每次都极为轻蔑地说:“我才不去呢!”

“你可以选择失败,但不能选择放弃。”吴晶说。这期间,吴晶的交往范围不断拓展,每个人都说“她有很多朋友”,“你介绍给她的人,她会比你还熟”。但谁也说不清楚,到底在哪件事上,哪些人起到了作用,有一点是共通的,“每个人都有一种想帮助她的感觉,而她自己也非常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最重要的是,她肯定能抓住你给她的机会”。

盲女传奇4(  吴晶的母亲鲍霞 )

视力过人

“美国的帕金斯盲校,我也去过,但我觉得还是充满健全人的综合大学更适合我。”吴晶说,“我觉得哈佛校园有点挤,我喜欢斯坦福的宽松环境,这很重要,我还没有决定去哪里念大学。”吴晶的网友基本都是外国人,他们拥有共同的平台:国外的各种盲人组织和残疾人组织。这些组织大都来自民间基金会,吴晶优秀的英文使她轻而易举得到了各种信息。“我常常感谢我的盲,如果不是盲人,我不会得到现在这些。”2006年她应邀去瑞典考察,2007年春节则是美国。瑞典之行使她收获了第三任外国男友,而去美国前,她打电话给残奥会的官员:“我应该做些什么呢?”对方给的建议是去幼儿园和普通的孩子相处一段时间,而吴晶当时已经联系了7所一流大学对自己进行面试。这时,吴晶的梦想不再仅仅是一个教师了。

吴晶对记者说,她想去哈佛、耶鲁学法律,“为中国的残疾人改进立法”。但是她的启蒙老师——扬州特殊学校的华桂明说:“吴晶喜欢的还是音乐,这么多年她的目标变了很多次,也许更适合她发展,但她喜欢法律吗?”华桂明在吴晶8岁到15岁之间一直扮演着父亲和老师的双重角色,这个什么乐器都会的音乐老师,现在还坚持每天早上7点准时到学校训练盲童们练习乐器。

“无知的热心犹如在黑暗中远征。”是华桂明找来的牛顿名言,他把这句话贴在教室墙上,在盲孩子乐团背后。“吴晶是我带的第一批盲孩,后来她的长笛通过了10级考试,也成为她为自己开路的第一样武器。”吴晶在商场里最喜欢逛乐器部。“她总是把所有笛子要来吹,有一次在无锡玩一支几千块钱的笛子,她一口气吹一首《快马扬鞭》。在场的服务员不知道她是盲人,都鼓起掌来。吴晶听得到,我看得到。”鲍霞感到骄傲。到后期,她们已经在找比华桂明更好的老师了。

“人对世界的感知,70%靠眼睛。盲人的性格大部分特别内向,怯懦,但吴晶是另一种人。吴晶是对世界没有视觉记忆的孩子,对世界的感知能力是从小就培养起来的,用面颊的热来判断太阳的方位,一个十字路口和直道,空气的流动是不一样的,吴晶从小就知道。所以吴晶对黑暗没有恐惧,她总是冲在最前面的那个,比正常人跑得还快。”吴晶在扬州盲校的老师孙伟说,盲孩子常常被聋孩子欺负,而吴晶会发疯一样追逐那些骚扰者,“她会站在课桌上,拿着扫把在头上抡”。孙伟老师说,吴晶经常在操场上狂骑自行车,撞得头破血流爬起来继续骑。吴晶对光明已经毫无记忆,这反而让她更自信地活着。“年龄越长变盲的人越容易自卑。”吴晶说,“我晚上不喜欢睡觉,一个人绕着学校跑,老师在后面追,结果我爬上了旗杆,怎么也不肯下来,后来老师用一片菠萝就把我收买了。”大多数盲校的孩子都比较羞涩,但吴晶从小就非常强势,老师甚至用了“刁蛮”这个词:“聋孩子要是招惹她,她就爬到旗杆上,把假眼睛扣下来,吓唬人家。”

环境与命运

吴晶的父亲是江苏泰州黄桥镇的一个小学老师,吴晶从8岁就离开了泰州。在央视报道了吴晶、并且在解说词里说“吴晶的父亲这些年渐行渐远”之后,吴父在网上发帖子指责央视记者。伴随着吴晶名气越来越大,她父亲也招来了一些关注。有一些媒体将父亲的讲述做蓝本,构建了吴晶自强的故事。吴晶的故事并不复杂,在她自己的叙述里,母亲显然占据更重要位置。

“父母总是要老的,也没有钱,我一定要靠自己。”吴晶被摘除眼球之前,鲍霞带她到照相馆留下了一张照片,鲍霞在照片后面写了字。“吴晶的眼睛大又亮,但因为患视网膜母细胞瘤摘除眼球。”当时做售货员的鲍霞并不悲伤,“她小时候我常带她去动物园看孔雀,我说,孔雀最喜欢漂亮的女孩,晶晶今天穿得好漂亮,说不定孔雀会开屏。没想到有一天孔雀真开屏了,我就说,孔雀的毛毛都张开了,绿色反着五彩的光,就是太阳晒在脸上暖暖、痒痒的感觉。吴晶听了好高兴啊!”

鲍霞有天生的温柔乐观,她爱找成功的残疾人故事讲给吴晶听,“我一开始对她说你能行,到后来她总是安慰我说,妈妈我能行”。曾经帮助过吴晶的人们的名字和电话全部被她记在小本子上,“Rita和Coffee现在替吴晶管理学校的志愿者们”。这两个16岁中国女孩,是吴晶在“南外”的好朋友,吃过鲍霞做的饺子。母女经常一起逛街买东西,吴晶对于衣料的手感很有研究。鲍霞对女儿的朋友们和生活圈子非常熟悉,但不知道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吴晶拿回了邀请函,鲍霞才知道女儿可以出国访问,“我问费用呢,她说她自己找赞助”。吴晶说:“我打电话到国航公司,找负责人。我告诉他们我参加过奥运会,英语很棒,现在受邀请去国外考察,并且申请哈佛。”吴晶于是赢得了往返美国的机票赞助。“吴晶的意志力比我强得多,我只觉得女儿太棒了。”鲍霞说,“吴晶的事情都由她自己做,看不见已经是最大的限制了。我从不告诉吴晶什么不能做,而吴晶天生就有本事,让别人都喜欢她。我对吴晶管的大都是生活上的,即使是经济上的问题,也都以她的意见为主。吴晶能走多远,就让她走多远。” 吴晶盲女巴特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