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hone的7天
作者:尚进事实情况是,从Mac电脑到iPod,苹果在技术和设计上的革命无疑存在,天天挂在口头上,似乎已经难以再让人血脉扩张。可全球化刺激下的信息焦虑情绪,以及Web2.0精神鼓舞下的个人表达欲,让iPhone,一个智能手机的上市,变成了一场超越产品发布本身的演出。疯狂的消费者、偏执的硬件媒介、手痒痒的黑客,在7天时间里直接勾勒出一幅iPhone的现实商业画卷。
7天的时间能发生什么商业事件呢?1972年的《商业周刊》曾以类似方式记录过一组数字:道-琼斯工业指数瞬间突破1000点,在这个心理关口面前,投资者已经徘徊了6年;丰田在这一周时间里,破天荒地在北美市场卖掉了102辆车。而在2007年6月30之后的7天里,我们同样可以统计出类似的疯狂数字,上海证券指数从3916点被生拉硬拽到了3563点;苹果iPhone以499美元和599美元两档高价上市,7天时间几近全部售空,只剩下俄勒冈州和宾夕法尼亚州这类美国中部地区还有零星库存,AT&T非官方确认的iPhone激活操作超过了100万次,这几乎创造了商业消费品历史上一个新的首发奇迹。
在6月30日iPhone开卖之前,纽约第五大道苹果旗舰店门前连夜派队等待的人群已经不再刺激,去年索尼PS3游戏机首发时候,东京街头排队抢购的人比苹果“粉丝”更疯狂。伴随着互联网个人视频媒体和即时性网络信息的爆发,刻意营造出蜂拥的人气,已经成为新时代商业文化的一部分。要的就是几千人连夜守在商店门前排队,并且还得有排队者心甘情愿随时网络直播自己的排队体验。迈克尔·西尔弗斯坦和约翰·巴特曼合著的那本《顾客要买什么》,越来越可以被直接套用在iPhone所代表的商业流行上。消费者对质优新奇的商业消费品产生偏执的迷恋,文化和情感因素远远超过了产品价值含量本身,而对乏味和实用主义的中端商品却避而远之,流行消费一夜之间变成了一场寻宝活动。每人都希望寻找到具有最高价值的商品,同时又希望自己是第一个摘到桃子的先来者。尽管这个桃子并不免费,甚至有些昂贵,但抢先感和追逐新潮的暗喜在iPhone面前胜过了一切。
不要以为这种iPhone带来的狂热情绪仅仅是美国物质主义消费过渡化的癫狂,在7月1日,中关村最大的PDA经销商已经收到了6份iPhone订单。人们根本不在乎iPhone目前只针对美国电信运营商AT&T的捆绑,即便更换了中国移动的SIM卡,也未必能连接手机网络的现实。也毫不在乎只有英文输入和双字节文字不能正常显示的先天问题,更不算计iPhone在499美元和599美元的硬件标价之外,还需要捆绑两年AT&T手机服务费,每个月最低还得缴纳59.99美元给AT&T。当中国出现第一个用上iPhone的人时,这种消费心理已经不再是虚荣那么简单。中国第一批拿到iPhone的用户,除了超级发烧用户,网络媒体也不少,拆开iPhone包装的过程都可以成为点击率排名第一的内容,谁也无法想象信息泛滥的时代,到底什么是真正最有价值的信息。苹果的MacBook笔记本电脑早已经不再是少数人才会买的奢侈选择,5月份占据北美地区14%的笔记本电脑市场份额,已经让苹果坐稳了第四把交椅。全球消费者之所以如此狂热,已经不再仅仅是乔布斯作为商业偶像的个人崇拜,以及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对苹果电脑作为市场小众选择的趋同。昔日少数派的消费品越来越大量普及,越来越多的人被特立独行的姿态所感染,只要苹果电脑还没有比PC更普及,保护市场弱者的消费心理光环就一直可以在苹果周围发酵,iPhone无疑在短短7天内彻底免费搭上了这股东风。
而另一方面,全球顶尖黑客们面对iPhone的到来,手痒痒成为集体性的条件反射,在6月30日之后的7天内,破解iPhone也成为iPhone商业故事中重要的一部分。“简单意味着一周内就能破解。”黑客团体的代表人GJ在接手网络采访时如此说,“iPhone的很多原始设计来自于其他手机制造商,这些传统设计和构思方法是我们所熟悉的。”之所以iPhone激起了黑客们的兴趣,并不仅因为iPhone来自苹果电脑,要知道传统黑客们宁愿破解微软操作系统,也不愿意诋毁苹果电脑的。关键在于AT&T,两年捆绑性的手机网络合同,让AT&T背负了iPhone垄断运营的黑锅,黑客们的反商业传统又找到了新的释放对象。
著名黑客DVD jon第一个出手了,这位最早破解DVD区码的挪威黑客只用了3天时间就成功破解了iPhone的激活程序,让iPhone不再受制于AT&T,他在自己的博客上发布了免iTunes的激活工具,并且注释道:“使用该工具激活后,iPhone还不能打电话,但是iPod和Wi-Fi功能已经可以使用,胜利就在眼前。”在攻破iPhone的激活程序之后,另一个更具挑战的iPhone商业限制又勾起了黑客们的兴趣。解锁iPhone,在技术上彻底不再受制于AT&T的商业束缚。黑客团体的代表人GJ说:“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我们破解出来的成果,也希望苹果因此吸取到经验,技术不能因为钱而失去自由。苹果是一个如此伟大的公司,可把每一项功能都上锁,实在是技术文明时代的耻辱。”除了炫耀性的破解,黑客们还在技术破解中寻找着苹果那些不可告人的商业秘密,Tmobile.png和Vodafone.png,两个.png文件的发现,一下子暴露了iPhone登陆欧洲市场的秘密,主导英国和西欧手机网络的沃达丰,以及控制德国电信的T-Mobile,无疑将与iPhone组成类似捆绑AT&T的欧洲商业联盟。
在这7天内,商业分析机构也没闲着,拆散iPhone零件,计算出成本价和利润率,分析机构iSuppli又一次祭出了自己的螺丝刀分析法。三星几乎包办了主要的芯片元件,8GB的NAND闪存成本48美元,4GB版本24美元,1Gb的DDR内存14美元,核心的ARM主处理器14.25美元。触摸屏幕开发商是德国Balda AG,却是国内TPK生产的,成本27美元,触摸控制元件来自爱普生、东芝和夏普,总成本24.5美元,国家半导体生产的显示接口芯片造价1.5美元,再加上英飞凌标价15.25美元的无线电收发器和电源管理元件。这样计算下来,8GB版本的iPhone成本只要265.83美元,而零售价却高高地标为599美元,光毛利率就达到了55.6%。iSuppli甚至还拿这个毛利率跟以往苹果的iPod和MacBook做比较,结果分析师认为iPhone定价并没有暴利,依旧保持苹果一贯的利润档次。这无疑在暗示华尔街的投资人,iPhone上市的头7天里,苹果至少拿到了3亿美元的利润。如果依照2007年累计卖掉450万部iPhone的商业目标,苹果年底能靠iPhone赚上15亿美元。
比偏执的全球消费者、反商业束缚的技术黑客、狡猾的商业分析师更神经,在这7天时间里,几百位应聘者更是疯狂。苹果原本计划招聘的三个工程师职位,居然一下子引来了数十倍的应聘者,据说猎头公司被这场面吓傻了,很惊奇为什么突然跑来了那么多应聘者,然后猎头跑去询问,为什么Google也在高薪挖人,大家却都跑来苹果应聘呢。很多人都敷衍说自己看好苹果未来飞速发展,看好苹果股价如何如何飙升,只有一位第一轮面试就被淘汰的人道出了实话:“听说乔布斯在内部会议上许诺苹果的员工,在7月底能免费拿到一部8GB版iPhone,不管这个人是干什么的,从工程师到零售店职员,只要属于苹果美国公司17787个职位,就都有份。”■
6月29日,买到iPhone的苹果迷 商业iPhone苹果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