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公室》:从绝望中找乐子

作者:陈赛

《办公室》:从绝望中找乐子0

( 瑞奇·格维斯 )

《办公室》是一部让人笑不出来的喜剧片。它以伪纪录片的格式,一方面拍摄英国温汉霍格(Wernham Hogg)纸厂办公室里一群人的日常工作,另一方面不时穿插一对一的采访,以探索每个角色的真实内心。在摄影机冷酷的双重视角下,我们清晰看到现代职场生涯的种种病态,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笨拙,人类行为的琐碎、自负与愚蠢。

如果你习惯了美国情景喜剧的热闹夸张,《办公室》的黯淡萧条会显得很另类。温汉霍格纸厂位于伦敦西部一个工业小镇,办公大楼楼如其名,一座沉闷而丑陋的建筑物。窗外是青灰的天,迂回的车道,寥落的几辆巴士,办公室内则终日不见阳光,空气始终是迟钝的。褪了色的桃灰色地毯,码满了文件的橱柜、打印机、复印机、蠢笨的台式电脑,白墙上贴的白纸,惨白的台灯,衣架上神色木然的毛绒猴子,一切都是单调的,连恶作剧都是沉闷的——你永远搞不明白,一次次把同事的订书机冻到果冻里到底有什么可乐的?

办公室里安静得很,大部分时间只听到纸张的沙沙声、电话铃声、复印机和打印机的声音,还有担心丢掉饭碗的人们在一旁的窃窃私语。这里没什么大悲大喜的故事,无非是朝九晚五,老板的管理哲学,小职员之间的无聊恶作剧,没完没了的培训会议,在网上传看老板的色情图片,八卦上头派来的钦差大臣,讨好新来的漂亮女同事……人们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平静地浪费着生命,绝望地平庸着。

这部电视剧一共只拍了12集,但播出五六年了,还不断有新“粉丝”加入,好几个国家都在翻拍它的本国版本。有人说它像青橄榄,在嘴里含久了,自然有回甘的余味。这是编剧瑞奇·格威斯(Ricky Gervais)的本事,他懂得如何用糟糕的笑话讲迷人的故事,从日常的虚无中寻到幽默感。但更重要的是,《办公室》揭示了现代人职场生涯的一种基本悲剧:我们要靠工作衡量自己在世上的位置,但大部分人的工作是如此的单调荒芜,久而久之,连为自己悲哀都忘记了。

温汉霍格办公室里的人个个看起来疲惫苍白,唯一不同的是老板大卫·布伦特(David Brent),面色红润,精力过人,最可怕的是时刻都有幽默的雅兴。他自认为是天底下难得的好老板,幽默、智慧,愿意给员工机会,一心想在办公室里营造一种“家庭”和“娱乐”的气氛,先朋友,后老板,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爱他,但他的喋喋不休和拙劣幽默只是讨人嫌而已。其实,很多老板都是这样的,你不担心他发火,最怕他的幽默。他靠在你的办公桌前,一个并不好笑的笑话讲得唾沫飞溅,然后对着你露齿而笑,等着你的回应,甚而要亲密地摸摸你的脑袋,真让人毛骨悚然。《办公室》真正可笑之处不在那些糟糕的笑话,而在于笑话与笑话之间尴尬的沉默。表演幽默最经不起观众的冷眼旁观,这在大卫·布伦特却是家常便饭。

《办公室》:从绝望中找乐子1( 英国版《办公室》 )

大卫·布伦特是编剧瑞奇·格威斯亲自扮演的,《办公室》成名后,他已经是欧美喜剧界的大红人。英国《卫报》评论他比同时代的任何喜剧演员都更深刻地改变了英式幽默的面貌。他整个人就很具喜剧感,肥短身材,四方面孔,微微露出的两颗锥形门牙,笑起来带点贱贱的味道。英国人说话飘忽不定,有一下没一下,听的人筋疲力尽,但几个回合后,你会发现自己一看到这位脓包老板就有咧嘴笑的冲动,因为他的天才不在语言,而在微妙的身体动作。他那些滑稽古怪的手势,匪夷所思的姿势,时时不忘与摄影机的眼神交流,媚眼抛了一个又一个。无论心中得意,或者幽默冷场,他那肥短的兰花指就会摸胸前的领带,直摸得溜光水滑。他甚至随身带一本红宝书,时时背诵哲学家们的格言警句,冒充自己的智慧传授给下属。

大卫·布伦特最怕被嘲笑,但明里暗里都在被嘲笑,而且你会发现他并非完全没有自知之明。最后一集中,他前一分钟还在志得意满地接受采访,下一分钟就被通知再次下岗,他刚刚收拾起一贯的虚张声势,低声下气求老板收回成命,转脸又在记者的镜头下摆出自以为很酷的姿势。就是这样一个全世界最讨人嫌的老板,一个幽默过了头的小丑,你觉得他俗不可耐,却偏偏恨不起来,因为他有他的可怜之处。他的错觉、幻觉、种种自恋和自以为是,在你身上未必没有。

《办公室》:从绝望中找乐子2( 英国版《办公室》 )

小职员蒂姆是剧中唯一讨人喜欢的角色,聪明、友好,他很清楚自己的工作毫无意义,但不安全感把他牢牢绑在这个没有前途的职业上。有大卫·布伦特这样的老板已经很惨了,他旁边还坐着一个神经兮兮的马屁精格瑞斯,此君长得骨瘦如柴,面若白纸,马桶盖发型,像滑稽版的中世纪吸血鬼,也不知导演何处找来的人才。他热衷于各种无聊的办公室游戏,制造奇奇怪怪的噪音,为老板按摩,义务监视同事,拿着鸡毛当令箭,但有时候他的愚蠢中有让人心软的天真。一想到此生要花1/3的时间听这位芳邻玩碎纸机,蒂姆的人生观就要崩溃一次。他想离开温汉霍格办公室,想读心理咨询师,但他始终是个没勇气的人,30岁了还和父母住在一起,“我从不轻易谈人生,因为我根本没有人生”。每当老板有提拔的意思,他总是推给格瑞斯,他的理论是,“这只是一份工作。如果升职了,说明这是我的事业,如果这是我的事业,那我宁愿去撞火车”。

《办公室》在不同的国家被翻拍成很多新版本,反映了各国不同的国民性。有人总结说,英国版里,没有人在工作,没有人开心,人人关系恶劣,人人都很沮丧。法国版里没有人工作,但大家过得挺开心,人人都有迷人的私人生活。德国版是每个人都认真工作,大家都在结党成派,随时都在吃喝,拿办公室当厨房。美国版则更明亮,更吵闹,更多的海报、派对、百事可乐和《阁楼》杂志。NBC的老板谈到两个版本《办公室》的差别时说:“美国人总是相信生活中有一些可以期待的东西。但英国人不,他们更喜欢从绝望中找乐子。” 绝望乐子办公室

下一篇: 某种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