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种笑脸
作者:王星( 哈维·波尔 )
拿黑笔画一个圆,里面涂成明黄色,再用黑笔在黄色上点两个点,两点下勾一条两头上翘的弧线,这就是个最简单的笑脸图案(Smiley)。如今笑脸图案已经被注册,难以估算身价,但在近50年前刚诞生时,它的身价可能只是45美元。
这45美元也很难说是笑脸图案诞生时的确切身价,因为它的发明者到现在还是个扯不清的公案。被大多数人认可为笑脸图案发明者的是美国平面设计师哈维·波尔(Harvey Ball)。1963年,美国马萨诸塞州州立互助人寿公司正面临公司重组后的员工情绪低落期,为鼓舞士气并扩大营业额,公司发起一轮号召员工以微笑面对客户的促销活动,为此次活动设计宣传标志的任务就交给了波尔。波尔认为:单纯的微笑图案是最简单也最直接的解决方案。考虑到只有一道笑容与两只眼睛未免显得单薄,波尔增加了仿佛太阳般灿烂的黄色脸庞作为衬托。笑脸图案由此成形,当时波尔为这一设计得到的报酬只是45美元。
宣传标志确定后,互助人寿公司为员工定做了100枚印有笑脸图案的徽章。最初的笑脸徽章尺寸很小,直径不过2厘米左右,金属质地,后附别针。徽章一经推出便迅速得到所有职员与客户的喜爱,公司不得不额外增加几千枚的订货。10年后,当笑脸图案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时,波尔曾经感慨:“人类历史或艺术史上从未有哪件艺术品能博得如此广泛的喜爱,没有哪件艺术品比它更简单但也更容易被人理解。”然而,波尔始终未曾想过进一步使用、宣传乃至注册这一图案。
供职于美国西雅图一家广告公司的大卫·斯特恩(David Stern)也曾声称自己是笑脸图案的发明人,说是他1967年在一次广告宣传中首先设计了这一图案。不过,斯特恩也没想到为笑脸图案注册。4年后,1971年,英国伦敦的弗兰克林·卢福兰尼(Franklin Loufrani)为吸引读者而首创在报纸上以笑脸图案标识“好消息”的做法,卢福兰尼也因此自称是笑脸图案的发明者。不同于波尔与斯特恩的是,卢福兰尼随即为笑脸图案在超过100个国家的各种服务与商品领域进行了商标注册。卢福兰尼成立的“笑脸世界公司”(Smiley World)与特许制造商一起合作生产各种由笑脸图案衍生而出的商品,包括服装、配饰、室内布艺、食品、文具、玩具、礼品、日用品、出版物乃至香水。在笑脸图案流行的高峰期,仅徽章一种每年的销量就超过5000万个。
在美国,笑脸图案的真正大规模流行同样始自20世纪70年代,电影《阿甘正传》中曾有这样一个场面:正一门心思向前跑的阿甘接过一崇拜者递来的T恤,随手擦过脸丢还那崇拜者,抛下句“Have a nice day”再度上路;崇拜者手捧T恤若有所思,而T恤上出现了著名的笑脸图案。这段情节多少会令人想起圣维隆涅卡的面巾,虽嫌夸张但也足以说明笑脸图案在那个年代的地位。现实中真正在美国推动笑脸图案流行的是穆瑞·斯潘(Muray Spain)与伯纳德·斯潘(Bernard Spain)两兄弟。他们发现笑脸这个看似简单的图案在设计新奇玩意儿方面可以提供无数的灵感,于是制造了大批徽章、咖啡杯、T恤与汽车贴纸,所有产品上都醒目标有笑脸图案和那句著名的“Have a nice day”。事实上,想出这句话的是穆瑞·斯潘。
( 商品交易会上的“笑脸网球” )
美国应该是最适合笑脸图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大肆流行的地方。一方面,笑脸隐含的“轻松些”、“快活些”、“日行一善”等含意几乎全部符合美国劝善市民文学的宗旨。在美国笑脸相关物品收集狂的网站上,经常可见无数眨眼闪烁的笑脸图案簇拥着各种家庭温情小故事。甚至见过一篇故事将“smiley”一词变形为“shmily”:讲述完一个祖父母间生死不渝的爱情故事后,这个词的真实含意被揭示为:“See how much I love you。”另一方面,笑脸图案却也成为美国通俗文化中叛逆的象征。20世纪80年代,笑脸图案是被电声舞曲一代接纳的几种符号之一,在兴奋剂药片上频频出现的正是笑脸图案。此后,涅乐队曾使用变形为醉酒或狂迷状态的笑脸作为自己的标志。其中原因除笑脸图案在90年代再度流行外,另一原因是笑脸图案的自称发明者之一斯特恩来自西雅图,而西雅图在90年代是grunge音乐的圣地之一。系列漫画《变形都市》中出现过一种比较特别的“三眼笑脸”,漫画虚构出一个“瞬变运动”组织,该组织致力于将人类与外星人的DNA混合重组,有三个眼睛的笑脸图案起初只是这一组织的标志,影响扩大后进而成为外星人的标志。
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笑脸图案总少不了黑帮与暴力相关联:“Smiley”是著名暴力游戏《Manhunt》中一个黑帮的名称;在射击游戏《光晕2》中,游戏者可以选择在自己的武器上添加笑脸图案作为装饰。现实的犯罪世界里倒也真能找到笑脸图案的影子。2002年5月,爆炸犯鲁克·海尔德企图用连环爆炸在美国大地上“创造”出一个笑脸图案。他首先安置了16枚炸弹构建出笑脸的轮廓,又用分别位于内布拉斯加以及伊利诺伊和伊阿华边境间的两枚炸弹构成笑脸的双眼;在得克萨斯与科罗拉多发现的两枚炸弹显然准备用作笑容的起点,但海尔德在自己的“杰作”完成前便被警方擒获。
大洋的另一边,英国的卢福兰尼一家也在不紧不慢地开发自己掌握的笑脸资源。1997年,弗兰克林的儿子尼古拉开始为笑脸的老面孔设计更多更迎合时代潮流的表情与装束,于是笑脸进而成为各种天气、职业、国家、动物或其他稀奇古怪物品的代言人。尼古拉还设计出一系列具备了手脚、能做出更具个性的表情的笑脸,这也是互联网上可使用的第一批非字符构成的表情符号。
但互联网上更有影响力的笑脸还是字符构成的:-)。2002年9月10日,经过好事者的不懈考证,终于从早期的数据备份中确认这张笑脸的发明者是美国卡内基·梅伦大学计算机系的斯科特·E.法尔曼(Scott E. Falman)教授,发明时间也准确定位在1982年9月19日。法尔曼的原始帖发在大学内部网的公告牌上,全文如下:
提议用以下符号作为善意玩笑的表示:
:-)
请横过来看。
事实上,考虑到眼下潮流走向,确定一个标志表示“不是玩笑”更为实际。要表示“不是玩笑”,可使用:-(
( 笑脸钱包 )
后来:-(的含意却从“不是玩笑”转变成了“不快”乃至“愤怒”,这有些出乎法尔曼意料,因为这违背了他发明这些符号时希图减少网络信息间误解、平和网上气氛的初衷。时至:-)泛滥网上的今天,为方便使用者,许多应用程序增加了自动将:-)识别转化成:)的功能,但法尔曼对这番好意并不太领情,在他看来,这种做法反而泯灭了:-)原有的特立独行与新奇。与法尔曼有同感的字符笑脸使用者也不在少数,作为抵制,反向的字符笑脸(-:已经诞生并在逐渐流行。
对自己的造物抱有某种近乎洁癖的爱护,这恐怕对所有发明者来说都在所难免。黄色笑脸图案的发明者波尔也是如此。进入20世纪90年代,波尔认为笑脸图案已经完全丧失了最初的意味:“笑脸被过度商业化,传递善意、鼓励他人的本意已经丧失。我必须拯救恢复这一图案的原始意义。”被渲染上叛逆乃至暴力色彩的笑脸自不必说,即便是得意洋洋地高呼“Have a nice day”的笑脸图案在波尔看来也走入了麻痹人们“自我感觉良好”的歧途。1999年,针对卢福兰尼公司的“笑脸世界”名称,波尔创建“世界微笑公司(World Smile Corporation)”,公司税后所有利润都捐给以帮助儿童为主的慈善机构。波尔还提议:每年10月选择一天作为以帮助他人为主题的“世界微笑日”。1999年10月1日,第一届“世界微笑日”在美国沃切斯特举办,此后每年举办一届。
波尔的言行几乎是笑脸所代表的美国善行一面的完全翻版。他相信每个人都有能力为世界向积极方向转变做些事,无论这些事有多么微不足道;他试图激发人心当中最善良的一面、鼓励人们亲身行动、做有利于他人的善事。2001年,哈维·波尔去世,享年79岁。在他死后,“哈维·波尔世界微笑基金会”成立。美国一笑脸网站上归纳出经常微笑的十大好处,第一条就是:“微笑比皱眉省力气。”平时随便看看倒也罢了,站在一堆笑脸中看这句话,实在觉得微笑更累。 某种笑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