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会Lomo精神领袖

作者:于萍(困困)

拜会Lomo精神领袖0

( Supersampler )

北京前海西街有一招牌,红字“Lomograghy”,一个照片糊成的纸人站门口,走进去不过十几平方米,屋中间还立着一栋青石墙。店员小强迎出来:“欢迎来到中国内地第一家Lomo‘旗舰’店。”因为是首日开张,店内挤满蜂拥而来的Lomo发烧友,有的对着一墙的照片做凝视状,有的掏出自己的Lomo相机边比对边摇头(之前淘的相机价钱都比较贵)。突然有人喊:沃夫冈先生到酒会现场了!众人立刻一哄而散,集体换地儿。

酒会也选在很有北京特色的地方:一家胡同酒吧,土炕、太师椅一齐招呼,仗着在胡同内,再脏再小也吃得开。站酒吧中间的白衣中年男人就是Lomo的创始人之一沃夫冈·施特晶格(Wolfgang Stranzinger),簇拥下他有点紧张,带颤音儿地发表了简短演讲,大意为见到中国的Lomo发烧友很高兴,希望日后大家加强交流团结合作,说完举起手里的Lomo相机,以最正宗的Lomo姿势,随便一晃一拍,伴以四起的掌声,很有些领受万众欢呼的领袖风范。

关于Lomo的发轫,流传着这样的故事:1984年,苏联一个专门生产军用光学镜片的工厂(Leningradskije Optiki Mechanitscheskije Objedi nienie,简称LOMO)研发出一种小型、可以随身携带的相机,特点是镜头宽(32毫米)、速度快、色彩强烈、没有闪光灯,在灯光越暗的地方照相效果越好,还有一种特殊的“隧道效果”,照片的四周会比中间暗。1991年,学艺术的沃夫冈和他的同学马蒂亚斯·菲格(Matthias Fiegl)在布拉格买到了这么一部造型古旧、颇有苏联写实主义风格的相机,带回维也纳后,竟成为地下艺术圈、文化圈的宠儿。由于需求呼声越来越高,这两人在1995年跑到圣彼得堡要求早已关闭的工厂重新开张,再生产Lomo相机。后来Lomo相片暗角和浓艳的色彩吸引了越来越多年轻人,Lomo衍生为一种随意捕捉、想拍就拍的摄影态度,成为青年文化的一支。

这个传说的细节,沃夫冈有一些修正:他和马蒂亚斯根本不是学艺术的,他学法律,马蒂亚斯是个善变的家伙,原来学生物,后来又改学经济。他们的关系也不是同学那么简单,而是一块偷着喝酒、偷着抽烟的“发小”。关于神奇地说服Lomo厂家再生产的经历,沃夫冈重新做了演绎:

“那年夏天的布拉格之行后,我们在组织派对时就用Lomo相机拍的照片装饰背景墙,没想到上百人都赞不绝口,强烈要求得到一部这样的相机。我们就去俄罗斯淘,为了规避法律,成立了Lomographic Society,只要交入会费,就可以免费得到相机。有点供不应求的时候,我们给Lomo厂家写了封信,口气特谦卑:‘我们爱死你们的相机了,请你们重新生产’,诸如此类,结果石沉大海。到1994年,我们已经在全球组织了好几次Lomo展,10月正好在莫斯科举办,我们就把Lomo厂家的工作人员请到现场,让他们看那上千张照片,厂家代表很惊讶,说太不好意思了,我们收到了你们的信,可一直以为是解雇员工开的玩笑。厂家重新生产相机,我们合作到1995年,突然又宣布要停产。当时我们已经全情投入到Lomo上,一停产可是大灾难。就托人找到圣彼得堡市长去说情,市长没空,就派了当时俄罗斯的一个部长出马,和Lomo的厂长坐在一起聊了一下午,又说Lomo利于弘扬俄式文化,又答应给相机降税,这才同意重新生产。几年后,那位救星部长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他就是普京,而那个和他聊了一下午的Lomo厂长成了国防部长。”

拜会Lomo精神领袖1( POP9 )

现在的Lomo貌似面临着竞争。一个是博客的兴起,相比于图片泛滥的网络日志,Lomo发烧友交流的传统方式——照片冲洗好了做成Lomo墙全球巡展,显得那么老旧。另一冲击来自数码相机,比起Lomo烧钱似的胶卷用量,数码相机越发节省。沃夫冈却不以为然,他说博客更唤起了年轻人对摄影和影像的认同,算是Lomo的义务宣传员;数码相机也与Lomo相机分工明确:要精确记录当属数码相机,想艺术表达则是Lomo。“我们从不强调Lomo的技术,而重在精神。”这种精神便是想怎样就怎样的散漫劲头儿,可以从色彩艳丽充斥着跳跃影子的照片上看到,可以从酒会中来回穿梭乱拍一气的Lomo发烧友身上看到,甚至连全球组织Lomographic Society的章程都散漫得莫名其妙。比如有种称得上“荣誉”的身份——Lomo大使,全球40多个国家已经有75位Lomo大使,义务推广和宣传Lomo文化。问沃夫冈,想成为大使得具备什么资格,他的回答特简单:“给我发信,告诉我你能干什么,符合条件,那你成为大使了。”Lomo照片的评判标准更加是“没有标准”,无所谓好的坏的,无所谓艺术高低,这在举办Lomo展时就有了矛盾:总要从上百万张照片中选出几千张。沃夫冈说,Lomographic Society会请到一群资深Lomo友,从堆满地板的照片中挑选,“感觉,全靠感觉”。Lomo精神的最佳诠释可能是“Lomograghy十法则”(见下)。沃夫冈说这些法则是个教建筑的英国老师写的,一开始只有前9条,他添加了第10条。第10条是Lomo精神的精髓。

Lomo果真百无禁忌吗?采访将结束,突发奇想,提出要与沃夫冈合影留念,使用他的Lomo相机,由对面的助手帮忙摆拍。他脸上迅速掠过不情愿的表情,最后还是自己拿起相机,晃动着拍了两张“二人自拍”。由此我看出了两条Lomo禁忌:一是自己的相机别人碰不得;二是不知趣的摆拍者Lomo不大欢迎。

拜会Lomo精神领袖2( Fisheye No.2 )

资料:

拜会Lomo精神领袖3( LC-A+ )

Lomograghy十法则:

1. 走哪儿把Lomo带哪儿。

拜会Lomo精神领袖4( 2005年3月,在上海展出的《街角》Lomo影像装置展览 )

2. 不舍昼夜。

3. 不用担心Lomo打扰你的生活,它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拜会Lomo精神领袖5( Colorsplash )

4. 想拍啥就拍啥。

5. 近点儿,再近点儿。

拜会Lomo精神领袖6( 2004年7月,在北京日坛举办的Lomo摄影展 )

6. 什么都不用想。

7. 要快。

8. 没必要了解你要拍什么。

9. 更不必了解你拍到了什么。

10. 把以上9条都忘掉。

Lomo经典产品使用指南:

LC-A+

Lomo Kompakt Automat的简称,Lomo相机的始祖,两位维也纳学生最初发现的一款相机。32毫米镜头,自动曝光可以让快门维持长达60秒的开启时间,出现光影迷离的氛围。使用35毫米胶卷,不需闪光灯,在任何光线下使用。

Supersampler

没有取景框,只有4个镜头。拉一下快门绳,可获得连续4格的动感照片,变动式快门速度,能在2秒或1/5秒间拍摄连续场景。最适合刚入门的人玩。使用35毫米胶卷,以正常程序冲洗,仅限白天使用。

Fisheye No.2

Fisheye是全球首部35毫米内置鱼眼镜相机,具有170度大广角,既适合拍大特写,又能拍远景。Fisheye No.2新增了长时间曝光设定,可以让快门长时间开启,能够出现在同一底片上重复曝光多次的效果。使用窍门:尽量接近目标。

POP9

每次拍摄都可以切割出9个完全一致的影像,内置闪光灯可以在夜间拍摄。使用35毫米胶卷,以正常程序冲洗,电子闪光灯必须使用AA电池。

Colorsplash

加入了4种不同颜色的滤镜,使用专利色轮系统,色彩迷幻,能拍出夜晚派对的效果。适合拍静物,先转动闪灯上的颜色轮,然后对准静物拍摄。使用35毫米胶卷,正常程序冲洗。 Lomo精神领袖拜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