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服诱惑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李玮栋)

制服诱惑0

我还小的时候,人们的职业都可以通过着装一目了然:工人戴套袖,干部穿中山装,警察头顶大盖帽,流氓通通是喇叭裤和蛤蟆镜,连幼儿园的孩子们也都身穿白色小褂,胸前绣着红色的“小朋友”三字。那时我的理想是做一名消防队员,穿戴整齐的防火服、头盔面罩,手持高压水枪,趴在拉响警报的消防车上。不过,随着我们一天天长大,着装与职业的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现如今满大街都是黑西裤白衬衣,可能是基金经理,也可能是房屋中介;可能是饭店跑堂,也可能是卖保险的。

我逛新浪的“军事论坛”,曾见过几个军迷对士兵钢盔的讨论。钢盔上缝有一圈一寸长、小指粗的窄袋,这东西究竟做何之用?有人说,为了减弱流弹对头部的冲击力;有人则说,用来填放备用的子弹。真相是:野战士兵在丛林中潜伏和行进时,往里插些树枝树叶,作为伪装。这让我拍案叫绝,联想起自己在影楼打工、拿宽大的摄影背心买大米的兄弟,不禁开始对这种物尽其用的把戏佩服得五体投地。

实用型服装的任何设计细节,往往都存在对功能的周到考虑。我在现在待的这家外企领到了自己的第一件工作服,胸前的布扣可以挂胸卡,衬里的窄袋用来插签字笔,黑色细格布的衣领更加耐磨和耐脏——对制服的这些简单改良,需要的却是对管理的长期推进与反复揣摩——去食堂排队,没戴胸卡可能端不到饭吃,去生产线做样机,不拿笔做标记会引起混乱,而忙得满头大汗去开会,汗津津的领子也确实不雅。从这种微观的角度理解,我的工作服就比我爸厂里发的那种蓝色大褂强,我们工厂的管理,也肯定比我爸他们国企的好。

制服最大的用途,在于使组织结构呈现视觉上的节奏感和效率感;当我发现公司在全球的员工都身着同样的工作服时,一种群体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油然而生。相对于草绿色T恤、2005版的短袖绿色制服以及2006版的灰色无领夹克,我更喜欢的还是2005年发的那套绿色长袖夹克,看起来挺括而精神。公司的韩国本部今年在首尔举行“Skill Olympics”年会的颁奖典礼,公司高层人手一件类似摩托车手比赛服的夹克,也看得我分外眼热。

尽管如此,制服也往往因其样式的固定统一、穿着规定的半强制性,成为束缚组织成员个性的代表。在一本名为《品味制服》的小册子里,作者曾这样写道:“我们处于某种两难的境地。人人都必须穿着某种制服,但都必须否认自己穿着制服,除非他无价的个性和独特的身份受到威胁。”到这里,我回忆起刚上初中时的情形。那时我们还没发校服,新生军训阅兵式又需要统一服装,除了白衬衣,全班同学中竟找不出一条颜色相同的裤子,于是大家回家翻条牛仔裤出来,那成为我心中一套个性制服的经典范本。 诱惑制服

上一篇: 红酒招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