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胸罩
作者:于萍(困困)( 2006年9月28日,美国彭尼公司在纽约一家画廊里发布新内衣品牌“Ambrielle”。模特们模仿名画,演绎画中人物 )
与“束腰”的斗争
有个叫郝桑的服装史学家专门收藏束腰,其中制作于1860~1870年的被这样描述:“质料为暗黑色丝绸,内有细棉衬里,设计极端复杂,针脚细密,用了20根鲸骨,140条系带线。”胸罩出现前,女性戴着这样的东西已经超过400年,胸罩的首要任务就是挤掉束腰。
束腰起源于宫廷,野史说是法国的约瑟芬女王偷情怀孕了,为掩人耳目拿布使劲缠住腹部,竟出现了将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时兴的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见,一时成为潮流。男性认为束腰形成了骇俗形象,只为引起猥亵好色之心,女性却认为这样便于展示珠宝。胸罩出现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于木板条、鲸骨和皮革束腰的压迫,如果胆敢脱掉束腰,姿态松散,就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劳工阶层女性和农妇买不起昂贵的束腰,又会妨碍工作,还应运而生了平价的小束腰,胸前系带,不必仆人帮忙。当时上流阶层有绝对引领潮流的优势,虽然胸罩的发明人保罗·波烈专侍贵族,他那脱了束腰的老婆也仅仅被当成惊世骇俗的超时髦人士,效仿者寥寥。
18世纪中期,欧洲有过一股由医生发起的反束腰运动,打着科学的旗号,与反奶妈运动并肩作战。有名的言论出自法国一位叫波诺的男人写的小册子:“使用鲸骨束腰导致人类物种退化,违反自然规律,增加人口减少的危机,劣化了男人的品质。换言之,女人名为孕育男人,却让他自受孕成形那一刹那便受刑。”这种自私的男性观点着实叫人恼火,但目标却与早期的女性主义者相同。1876年,美国的女性存在主义教母乌尔森(Abba Goold Woolson)在一次反束腰演讲中说:“我存在,首要的角色不是妻子,也不是母亲,而是女人,我有作为女人存在的权利。新女人有权穿得坚强、舒服与快乐。”可没人听他们的,虽然束腰让女性遭了罪,并以色情意味符合男性的“勾引原则”,可妇女比男人更多利用了性感而出人头地,只要不脱下束腰,就有晋身上流的可能性。
胸罩证明了战争与缪斯可以共存。“一战”一爆发,德国和法国也相应发起了“束腰”对“胸罩”的大战。一幅刊登在德国《莱比锡新闻》上的广告痛斥巴黎人发明的“胸罩”是危险的,强力推销真正的德国精神束腰,它直扣至腰部,给乳房盔甲般的支撑。不过,胸罩大战跟真实战争一样,法国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一战”后是史上少数平胸风潮之一,社交女孩努力显得平板,好让长串珍珠项链顺身而下,人造丝也问世,胸罩价格低廉,要勾引的贵族男性日渐破落,女性必须外出工作,便利的胸罩成为首选。接着是“二战”。美国政府号召女性抛弃藏有大量钢丝的束腰,以支援战场,据说3年间节省了2.8万吨钢材,够造两艘军舰。正逢华纳兄弟公司刚拿到胸罩专利,适时推出全布胸罩,还给信鸽设计了布背心,大发了一笔战争财。
( 电影《绝代艳后》在服装上展现了洛可可时期的宫廷风格 )
此后不论流行大的,小的,尖的,圆的,束腰再也没有取代胸罩。在1994年的巴黎时装周上,“高级时装的曲线与束腰”又惊鸿一瞥,由唐娜·凯伦推出,以塑胶撑骨制成,比前辈要适于穿着,但依旧不大方便。从束腰到胸罩的转变,女性看上去获得了解放,但取代鲸骨束腰的是现代审美标准的“肌肉紧身衣”,要想达到标准腰围必须减肥,要想胸部高耸还要隆胸,比起只要穿上束腰成本更高。
“火不是很大嘛!”
( 2006年9月28日,美国彭尼公司在纽约一家画廊里发布新内衣品牌“Ambrielle”。模特们模仿名画,演绎画中人物 )
伍迪·艾伦的电影《傻瓜大闹科学城》讲的是2173年的事儿,他指着上世纪60年代的一张“焚烧胸罩运动”的照片说:“看,火不是很大嘛!”实际情况是,火根本没烧起来。1968年“美国小姐”典礼现场,声称“胸罩是罪恶发明”的女权主义者杰蔓·可瑞尔带着一群拥趸冲进会场,她们垒起一个“自由的垃圾筒”,把胸罩、高跟鞋、假睫毛、卷发棒、丝袜、时尚杂志等一大堆象征女性遭受压迫的物件扔了进去,准备点把火烧了。可惜没有获得放火许可证,抗议了一阵便作鸟兽散,也没一个敢当场脱下胸罩。
对应于美国的“焚烧胸罩”,法国掀起的是上空游泳热潮。打从60年代初期,一些激进女性主义者就在海滩上脱了上围,在1968年5月的学生运动背景下显得格外有冲击力。很多女性开始不戴胸罩,不管是法国、意大利或西班牙,沙滩上四处可见裸着上身的女性。胸罩厂商利润剧减,防晒霜热卖。
(
19世纪初,正在着装的巴黎女子 )
与反对束腰的理由相似,桎梏了身体以取悦男性,两片布成了阻碍女性前进的大碍。60年代的美国女子长得越来越像她们的祖母(曾经历过上世纪20年代的平胸风潮洗礼),削短了头发,想方设法使胸部纤小,渴望获得更多政治权利与社会自由。医生也参与进来。与17世纪的阴险言论形成鲜明对比,当时有本《遮起乳房,不然就得癌症》的小册子,企图误导大众相信裸露乳房与乳腺癌有关。60年代却有个人类学家撰文写道:“戴胸罩与乳腺癌有必然联系”(未经科学证实)。日本一科学家对11名戴胸罩的妇女进行了3个月的研究,得出结论:胸罩就像中国古代的裹小脚,给女性带来难言的痛苦,长期戴胸罩还会加速乳房的下垂。另一些科学家的研究结果没这么耸人听闻。美国医师尼尔森·劳伦森和苏珊·乐芙分别研究声明:戴胸罩既无危险也没有治疗作用,更没有延缓乳房下垂的功效,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
也许真是个问题,只不过稍稍鼓了一些,为什么男性可以不戴,女性非要戴呢?按照波兰社会学家切龙的理论,历史已经把女性与衣着的“琐事”联系起来,定义为琐碎、浅薄、爱慕虚荣甚至邪恶,而男性以“等级制原则”着衣,强调社会地位,超脱了琐事转而肩负更高级的职责。都是身体,女性定要多穿一层。女性主义抓住了这一不公平的历史。可虽然很多女性在心里抛弃了胸罩,公共场合依旧会把它武装上身,也许女性主义忽略了另外一点:女性的穿戴依然比男性衣着更具道德危险,而任何场合的裸露都是不自在的,即使宣称“我只穿夏奈尔5号”,那也是经过修饰。真正用胸罩来展示男女平等的,恐怕要属“运动胸罩”的发明人亨达·米勒(Hinda Miller),她把两个男运动员用的下体弹力护罩缝在一起,发明了“泰龙胸罩”,与女性主义者总跟自己过不去相反,她的创举表明:男性不穿的女性穿也无妨,男性穿的女性也可以穿。
( 爱娃·赫兹高娃 )
“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
“侍女胸罩”公司(Maidenform)发迹于上世纪20年代,正值平胸浪潮,可这个公司不管风向如何变换,始终坚持一个宗旨:制造有托举功能的胸罩,塑造女性弧形曲线。1949年,侍女胸罩推出“梦想”系列广告第一篇,一个女人身着缎质胸罩,广告语为:“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逛街。”此后这个系列广告一直延续,60年代性解放时期,广告语变成了:“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抓住公牛的角。”美女手抓牛角的样子颇有性意味。1953年一女议员竞选阿拉巴马州州长,竞选词是:“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当了州长。”后来她真选上了,有讽刺意味的是没过执政期得了乳腺癌而死。这个系列广告前后持续了20多年,成为无数卡通、贺卡,大众文化模仿与反讽的对象,改编语包括:“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80天环游世界”,“我梦见我戴着侍女胸罩,因不雅暴露被捕”……“我梦见”广告揭开了胸罩的新篇章:女性再也不管男权思想和女性主义怎么标榜,而彻底臣服于时尚工业制造的假象。
( 《侍女胸罩》海报 )
能让乳房高挺的魔术胸罩是典型代表。40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突然在1991年大放异彩。美国的“莎拉李亲密公司”(Sara Lee Intimate)获得魔术胸罩在美国的销售权,撒下千万美元广告费和五花八门的销售计划。时尚杂志为其推波助澜,1992年《Vogue》写道:“显露乳沟,游走于走光边缘的胸罩,最能展示新女性魅力。”1994年5月,魔术胸罩在纽约的初登场可谓大阵仗:百货公司门口不仅有管乐队吹奏恭迎,还有一队歌剧男高音高唱赞歌,运送队伍是一支美艳的拉拉队,乘坐专用缆车抵达,而主角——魔术胸罩,被装在防弹运钞车里,清晨就排队的抢购者蜂拥而上,魔术胸罩成了胸罩乃至服装业最让人惊异的奇迹。
倡导新奢侈的公司里,胸罩制造商“维多利亚的秘密”始终被当成翘楚。发家故事不过是一人收购了一家快要破产的内衣小店,发现前任店主一直以为都是男性帮女性购买内衣,在店里搞了很多皮革和黑色布置,使女性顾客心生抗拒。收购人没想设计出什么新型胸罩,却精心编造了一个创始人故事:维多利亚是个英、法混血,她聪慧又典雅,成熟又时尚,在伦敦的高尚住宅区开一间专卖欧式风情的内衣小店。不论产品开发,市场营销还是店铺设计,“维多利亚的秘密”始终围绕着这个虚拟人物。品牌迅速迷惑了消费者,在美国平均零售价比同类产品高出10美元,却是自1997年始增长速度最快的内衣品牌。失败的“前维多利亚的秘密”说明了胸罩的误区:不要让罗密欧决定胸罩的式样,头脑才是人体最性感的部位,胸罩的问题还是问朱丽叶吧。成功的“维多利亚的秘密”则证明:要想让女性掏腰包多么简单,只要编个故事。
( 简·拉塞尔 )
胸罩跌宕的前世今生也许被隐匿在塞得过满的衣柜里,女性木然地穿上它,脱下它,却永远不能忘记它在个人历史中的瞬间。女性13岁跟着母亲第一次走进一家胸罩专卖店。母亲是个简单地把生活分成“支持”与“反对”的人:喷发胶,支持;不涂唇膏就出门,反对;不戴胸罩,绝对绝对反对。母亲告诉她,这些小事反映了女人如何对待自己。母亲要帮她挑选三件胸罩:一个白色标准型,一个米色的夏天穿,一个蓝色的留待冬天(黑色太猥亵了)。店员在她换胸罩的时候进进出出,她觉得受到了粗鲁的对待,但她们根本不注意她刚刚发育的胸,而专注于那些产品。她穿着新买的胸罩走出店门,默默跟在母亲身后,脸上既有成为小妇人的喜悦,又有对成长的惶惑。这种表情在几个月前她初潮那天有过,在几年后她失去了贞洁时会有,在更多年后她初为人母时又出现了。
( 2004年10月,“维多利亚的秘密”展示有112克拉钻石的胸罩 )
资料:
胸罩大事件
1907年,法国时装设计师保罗·波烈率先将女性从束腰中解放出来。
1907年,美版《Vogue》出现了“胸罩”(brassiere)一词,胸罩开始被大众熟悉和接受。
( 美国NBC《今日秀》主持人莫拉莱斯扮作麦当娜 )
1910年,美国社交名流玛丽·菲尔普斯·雅格布用两块手帕、一些细线设计出了简单的露背文胸,1914年,获得了露背文胸的专利权。后来玛丽将此专利以1500美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华纳兄弟紧身胸衣公司,后来有人估计这项专利至少价值1500万美元。
1923年,俄罗斯人艾达·罗尔森塔和她的丈夫创立了胸罩品牌“侍女胸罩”(Maidenform)推翻了胸罩均码的历史,启用不同尺码的胸罩,还获得了胸罩肩带的专利。
( “维多利亚的秘密”成为圣诞节前夕的年度盛典 )
1935年,华纳兄弟紧身胸衣公司推出“A'lure Bra”,首次将“胸罩”简化为“Bra”这个词。
1937年,华纳兄弟公司引入A到D为标识的胸罩罩杯尺寸概念。
( “维多利亚的秘密”赋予女性魅力 )
1940年,“二战”使钢铁成为紧俏物资,这促使更多女性抛弃由钢条制成的束腰,转投胸罩。
1950年,尖锥形的“子弹胸罩”在好莱坞风行。最著名的是拉纳·特娜与简·拉塞尔把尖锥形胸罩套在毛衣里的形象。
( 2月15日,在马德里2007~2008秋冬时装周上展出的安德烈斯·萨达设计的内衣 )
1951年,美国Wrapture公司推出“秘密膨胀胸罩”,可以用麦管往里吹气,使胸罩达到理想的大小。
1959年,合成弹力纤维的发明使胸罩具备了托举功能,并增强了舒适性和服帖感。
1964年,能够造成义胸效果的“魔术胸罩”出现,并风靡一时。1994年“魔术胸罩”重新流行,据说归功于爱娃·赫兹高娃(Eva Herzigova)做的“你好,小伙子们”的广告。
1968年,抗议者在当年的“美国小姐”选美中将胸罩、束腰、尼龙丝袜等扔在地上以抗议对女性的压制。后来被传为“焚烧胸罩”运动,并成为当时女性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1977年,服装设计师亨达·米勒(Hinda Miller)把两个男运动员用的下体弹力护罩缝在一起,称为“泰龙胸罩”。这是运动胸罩的前身。
1997年,意大利品牌Santoni发明了循环缝纫机,可以实现无缝缝纫,无缝胸罩出现。
2002年,“维多利亚的秘密”推出“梦幻”胸罩(Red Hot Fantasy),由红色丝缎和1300块宝石制成,定价1500万美元,是世界上最贵的胸罩。
2007年,胸罩厂商融入了环保大潮,开始使用竹子取代胸罩内部的钢条。■
(以上资讯参考自figleaves.com)
资料:
胸罩资讯
最痛苦的胸罩穿法
1939年首映的《乱世佳人》中有一幕场景,费雯丽饰演的郝思嘉为了在爱慕已久的艾希礼以及众多女孩面前展示出自己最迷人的曲线,在保姆的帮助下穿胸衣,她双手抱着床边的柱子,不停地做深呼吸,保姆不断收紧马甲上的两个带子,郝思嘉不断叫痛的同时又要求再紧些,类似镜头也在《茜茜公主》和《泰坦尼克号》中出现过。第79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获奖影片《绝代艳后》中,包括紧身胸衣在内的服装营造出来的人造美再现了18世纪欧洲宫廷生活的奢华。
没有胸罩的胸罩
1965年,鲁迪·葛雷奇(Rudi Gernreich)利用了有承托力而不变形的莱卡来缝制内衣,设计出了名为“没有胸罩的胸罩”(NoBarbar),由于质料纤薄,“没有胸罩的胸罩”即便穿在身上也仿如不觉。不幸的是,当时女性解放和女性主义的势力正盛,国际女性组织的女权分子焚烧和摈弃内衣,“没有胸罩的胸罩”一度消沉,直到1979年回归,再度成为潮流。
黑色的意义
从1960年AFI美国100部最佳惊险片排名第一的希区·柯克指导的《精神病患者》中,“浴室受难者”珍妮特·李穿的黑色胸罩,到1967年《毕业生》中,“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少男达斯汀·霍夫曼摸索着解开“半老徐娘”的安妮·班克罗夫特的黑色蕾丝胸罩,再到1988年莲娜·欧琳在《布拉格之恋》中身着黑色胸罩搭配黑色礼帽,保持着崇尚自由与反对媚俗的性格(下图)。大导演们的“胸罩观”一次一次地表明:“胸罩”这个符号一旦在电影中出现,其含义便会由原本的遮体物品上升为一种精神含义。
锥形的麦当娜
1990年,麦当娜穿着让·保尔·戈尔捷(John Paul Gaultier)设计的锥形胸罩和雕像般的紧身衣,开始了她的“金发女郎的野心”(Blonde Ambition)世界巡回演出。锥体上的缝线方式是典型的50年代胸罩风格。之后,紧身胸衣和黑色尖头胸罩的招牌打扮,成为这位时代女郎的经典形象。
最声名狼藉的胸罩
1943年,航天工程师哈沃德·休斯根据悬臂式桥梁的原理为影片《不法之徒》(The Outlaw)的女主角珍·罗素设计了一个悬臂式伸展的胸罩,以更好地突出女主角乳沟的效果,但珍说它极不舒服。
最昂贵的胸罩
1977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毕业生罗伊·雷蒙德在旧金山建立了“维多利亚的秘密”(Victoria's Secret),曾一度因为在大商场众目睽睽之下给自己的妻子买内衣而面红耳赤的罗伊·雷蒙德一上来就高调地把第一家“维多利亚的秘密”开在了斯坦福购物中心。倡导“穿出你的线条,穿出你的魅力,穿出属于你的秘密风景”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每分钟可在全球售出600件内衣,已成为世界女性趋之若鹜的时尚符号。“维多利亚的秘密”在一次时装秀上展示了价值1250万美元的名为“The Sexy Splendor Fantasy”的胸罩,它是由珠宝设计师莫沃德(Mouawad)设计这款胸罩和22颗深粉红色宝石分别镶嵌在18K白金里制成的,与之相配的内裤也价值75万美元。两个罩杯是由一个重达101克拉的天然梨形钻石连接而成的,另外的部分镶嵌有2900个小钻石。 束腰维多利亚的秘密胸罩百年内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