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谁启动了后流量时代
作者:尚进作为通用汽车、雀巢、伊莱克斯、埃森哲等全球巨型公司的董事,出井伸之的到来无疑在暗示着百度进军日本脚步的加快。而另一方面,6月11日,谷歌与新浪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除了新浪内部的博客和视频还继续沿用新浪自己的爱问搜索外,所有网页搜索一律投靠谷歌,原本百度与谷歌间66.2%对21.2%的市场份额,很有可能因为来自新浪的访问流量直接介入,在今年第三季度发生巨变。
“我只警惕腾讯。”这是新浪资深副总裁陈彤在2007年初的私下说法,实际上腾讯与百度,这两家2000年以后才崛起的网络公司,已经悄悄被中国互联网业内众多老臣看做威胁。不仅仅是因为腾讯和百度分别以68亿和53亿美元的市值领先于众多纳斯达克上市的互联网公司,更因为腾讯掌门人马化腾和百度大佬李彦宏几乎没有犯过什么致命错误,并且死死守卫着各自的技术堡垒,在即时通讯和搜索引擎保持着流量上的压倒性优势。以至于一些Web2.0一代的小网站主哭诉道:“腾讯和百度简直是中国互联网的两座新大山。”
流量决定一切,这条中国互联网十余年来最原始的业务法则,依旧发挥着功效,但却渐渐出现了裂变和动摇。拿到新闻牌照的百度,一夜之间成为很多网站战略上的心腹大患。尤其是对于那些死守传统门户思路的老巨头们,博客在2006年末成为他们保持流量稳定的唯一法宝,在1.4亿中国网民总量难以发生变化的阶段,对于那些老门户们,广告总额的分流要比流量被稀释更可怕。从新浪今年第一季度净营收5130万美元不难看出,3180万美元的广告收入比去年同期猛增了43%,可依旧被百度第一季度以搜索关键字广告为主的3570万美元收入超越,百度同比增长103.3%的势头让所有依靠流量生存的中国网站胆寒。
流量与收入,这两个并不直接挂钩的网络数据,间接性的关系越来越复杂。淘宝和易趣在2005年的疯狂对垒,曾经让流量第一次与现金对接,那些个人网站和地方性小网站只要将网民引导到淘宝或者易趣上,立马能够拿到现金分成。这种流量倒入模式被此后短信联盟和流氓软件疯狂复制,植入流氓代码的电脑比比皆是,“肉鸡”,这个黑客界的专业词汇,几乎席卷了中国一半以上连接互联网的电脑。被植入流量代码的“肉鸡”们在2006年疯狂创造流量,不仅仅是网络植入方式换取流量的鼻祖网站3721,甚至百度也曾经参与到搜索联盟的交易中,流量买卖早已经不再是秘密。1万个独立IP流量标价75至100元不等,这几乎是2007年以前中国互联网流量倒卖最普遍的价格,流量倒爷不再是稀有动物,数千个中小网站主都投身到这场网络流量倒卖中。现在的问题是流量贬值了,以前流量大买主们不是成功崛起,就是走进了死胡同。今年的中国互联网没有人再为不黑不白的流量买单了。传统中国特色的网络流量买卖,随着流氓软件的人人喊打,以及流量老客户的改邪归正,失去了生意上的成长空间。
就是在今年6月的关口,谷歌出现了,中国互联网上的流量交易有了新的囤积者,一场有别于传统地下网络流量交易的后流量时代渐渐凸现出来。按照正常思维,谁也无法想象谷歌要“买”流量了,不仅是与新浪的合作,可以给谷歌直接带来巨大的流量,包括此前谷歌收购的导航网站265.com,以及4月份与中国本土浏览器傲游建立合作,还有给Google丢脸的谷歌拼音输入法,都可以直接为谷歌贡献惊人的流量。从质量和道德上,这些正规流量要比此前网络上充斥的地下流量干净得多,但是这些流量依旧被认为充斥着金钱的味道。雅虎中国的副总裁张忆芬更是跑出来揭露谷歌的流量黑幕,张忆芬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谷歌宣称流量增长了60%,却并不是靠技术创新而是靠其他手段买来的,谷歌出了6倍于雅虎的价格才争取到与新浪的搜索合作。在张忆芬看来,谷歌另一个创造流量的技巧在于导流,将访问google.com的用户直接导向.cn下,必须手动选取英文版才能访问到.com。百度手中的新闻牌照,始终让新浪等传统门户惴惴不安,宁可放弃爱问与百度知道的直接竞争,也要卡住百度对网络新闻的入侵,这种防守思维像传染病一样在中国互联网界传播。包括张朝阳和陈彤在内的中国互联网元老没有谁喜欢谷歌导师李开复,可谷歌的搜索技术和海量现金却是抑制百度最好的砝码,恰恰谷歌在今年对于业绩和市场份额的极端目标,更催生中国互联网的大踏步奔向后流量时代。■
体验比流量更重要
——百度副总裁俞军如是说
1700万个提问与回答,这是百度知道上线两年后积累的成绩。曾经早于百度知道发布的新浪爱问,却因为新浪与Google的战略合作,而开始被悄悄淡化。另一面,Google在4月份推出谷歌输入法,却被指抄袭搜狐,并且将本地搜索的域名在拼音“本地”和“地图”间更替,更放弃使用全球通用的Map域名。相比百度却稳定和从容得多,从“超女”时代红火起来的百度贴吧,到国内最大的知识库“百度百科”,从准博客思维的百度空间到试探海外搜索市场的“百度日本”,依靠一个搜索的核心技术,演化出各种各样不同的网络产品,百度的网络产品设计水平远高出了国内同级别的大多数网络公司。这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叫俞军的人,作为百度首席架构师,副总裁俞军被公认是百度高管中实际影响力最大的人。不久前,俞早年写给百度CEO李彦宏的求职信被人贴在了博客上,除了联系方式和简单履历,那段“本人热爱搜索成痴,只要是做搜索,不计较地域,不计较职位,不计较薪水,不计较工作强度”,被很多人视作百度崛起的疯狂精神动力,为此记者专访了百度副总裁俞军。
三联生活周刊:新浪在两周前跟Google进行了合作,新浪自己的爱问由此退居幕后,你研究过爱问吗?
俞军:爱问比百度知道早一年多诞生,其实百度知道的早期研发者是一位在校研究生,当时“知道”产品小组参考研究过很多国内外的类似产品,我们发现这种将网民参与跟网络程序结合的机制,非常能补充搜索引擎的功能优势,与网页搜索产生一种良性配合。
三联生活周刊:长期以来维基百科都不能顺利访问,最近维基英文开始能浏览了,你觉得维基没有进来,是否为百度知道、百度百科腾出了最初生存的空间。
俞军:维基百科可能跟百度百科更接近,百科更试图传达知识,那些固定的,有明确答案的标准知识,而百度知道更近似生活知识和经验的提供。对于维基百科不能访问,这是一个敏感的网络问题,可能涉及某些安全政策,不过我认为并不是百度占了维基迟到的空缺,网络上有很多类似的知识库啊。其实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他们热衷的依旧是方便快捷的本地化体验。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还在乎流量吗?要知道两年以前,百度还通过与其他网站合作来获得流量。
俞军: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网站,一天能有1000万人的流量,他们就觉得非常了不起了,并且会拼命把流量转化为商业利益。但对于百度来说,“知道”每天访问者就超过千万,贴吧一天也超过1000万,MP3和图片搜索也超过1000万,百度空间用不了多久也会每天来1000万人。今年的中国互联网,流量不再决定一切,真正有价值的还是高质量的网络使用体验。
三联生活周刊:从市场份额上看,百度远远超过了Google,甚至排名第三位的搜狗或者雅虎都可以忽略不计了,但我们注意到百度所有的功能和产品都依靠于搜索引擎。可搜索引擎技术本身再升级的空间不大了,很难说谁比谁好多少。一旦搜索技术被超越,百度有没有第二个核心技术来保持活力呢?
俞军:搜索引擎现在越来越强调综合体验,只要你综合体验比别人高一点,那使用者就会自然向你流动。百度目前贴吧、知道、国学搜索、盲道等等,这些产品都是以搜索作为核心,一切以搜索技术为根基。不是说我们放弃对新技术新模式的寻找,而是目前还没有看到更好的机会和新方向。
三联生活周刊:那是否意味着,百度将永远死守在浏览器上?
俞军:互联网目前最直接的阅读方式依旧是浏览器,你要看到Ajex等技术的出现,可以让浏览器承载很多以前需要应用软件实现的功能。■ 流量商业用户体验百度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