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毕加索的成败
作者:苌苌( 《毕加索的成败》中文版 )
1950年前后,毕加索成了点石成金的画家,一件静物画的价钱可以让他买下法国南部的一栋房舍。任何他想要的东西,画一幅画就得到了。作者约翰·伯格首先分析了毕加索获得神话般财力的时代背景。原因有三,当时的美国出台一项政策,允许任何捐赠艺术品给博物馆的公民减扣所得税,减扣立即生效,但艺术品可以在捐赠者死后才给博物馆,由此加助了欧洲艺术品的引进。其次,可用于投资的钱空前加大,战后重建,经济合并,都导致资金过剩。第三,某些投资者寻求投资范围——可以提供满足个人兴味和刺激的机会,且仍然维持相当程度的无风险,他们中的一些人发现了艺术品。
关于成功,约翰·伯格首先试图说明毕加索作为一个天才儿童,如何扩展和延伸他早年的效果及影响,他顺从他的意志,处于一种永远的当下,所以也一直保持年轻。在很小时候,毕加索就发现自己处在某种神秘的中心。他重视这股神秘力量,曾经说,“绘画比我强得多,它使我做它想要的”。毕加索是天才的事实,终其一生影响他对艺术的态度,使他着迷于自己的创造力,让他比同时代的等待历史评判的其他艺术家更自信,并最终成为20世纪最具表现力的艺术家。另一方面,毕加索艺术生命一直保持年轻,是因为他没有连贯的发展。天赋才华使得他排斥理性的力量,阻碍了任何有意的计划。他否认进步,否认研究与发现的关联,他说:“我们都知道艺术不是真理。艺术是个骗局,它使我们了解真理。艺术家必须找到使他人承认他的骗局的真实性的方法。”
约翰·伯格以批评家的身份,不仅从毕加索出生背景和各个创作时期展开分析,还涉及丰富的时代背景,穿透艺术家的光环,去再现他当时的处境。他使这本书脱离艺术史的窠臼。毫无疑问毕加索是天才,他可以看到并召唤奇迹,表现出激情的事物,但这并不是所有。
“毕加索的一个明显事实:他是西班牙的。”在伯格看来,尽管常年居住在法国,毕加索始终是个寂寞的入侵者。伯格用他的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了西班牙社会形成及其国家性,他强调,西班牙并不像法国、英国那样付出进步的代价,最富有的西班牙人不是银行家,而是土地拥有者。他们不役于资本,就意味着他们的生活虽然促狭,但并没有被金钱的力量弄成失去人性,在毕加索生长的年代,无政府主义是西班牙的象征。“这就是典型的西班牙:相信所有的事物在短暂的时刻里可以急遽而彻底地改变。”来到巴黎后的毕加索,当自己是个“高贵的野蛮人”,这种对入侵者形象的理想化,帮助他像卢梭一样,谴责他周围的社会,虽然事实上,他那个时代的欧洲人与现代政治的接触很少有比他更少的了。
当毕加索的创作生涯进入到重要的立体派时期,在进入真正的艺术分析前,伯格描述了“一战”后的社会经济局势,垄断资本主义出现,塞尚、高更的艺术理念,普朗克、爱因斯坦给现代物理学带来的革新发展,受到新技术发明刺激的新思想模式,以及电影的出现对艺术的影响。长篇大论只字未提毕加索,但给读者提供了一个广阔的认识空间。伯格对这个社会的一些基本事实做了些暗示,但是单从这些,我们无法推论或预测毕加索的发展方式。我们能够努力去做的是借助这些事实,来了解毕加索的主观经验,他晚期生活及作品的一些现象。
( 毕加索 )
1930至1944年,是毕加索创作状态最好的一个时期,他专注于强烈而深刻的生理感觉,突破所有的客体性,重组真实以强化痛苦及快乐。他反映感觉的变形——性的欲望、痛苦、幽闭恐惧症,是一种自我弃绝的结果。毕加索的这类作品对西方文化的贡献是相当可观的。没有其他艺术家像他那样使我们注意到感觉的世界,他也扩张了绘画的语言才得以表达这种知觉,这些作品依靠他们所企图破坏、否定对象来建构它们的意义。我们可以感受到勇于创作的张力。
1944年之后,这种张力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消失了。他变得多感起来,取而代之的是理想化和戏谑,毕加索开始扮演牧神的角色,他不再知道应该做什么。那些可能帮他的人帮了倒忙,大家对他抱有一种危险的期望——带来快乐。所以毕加索走上了制度化路子。伯格以《H.P.太太的画像》举例,“从1920年以来,毕加索某些时候不能发现适合的题材来表达他自己,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他实际上破坏了他所采用的名义上的题材,以至于使整个作品变得荒谬”。晚年的毕加索变成了一个国家纪念碑,却制造琐细之作。所有人和事围着他转,他的任性是法律,永远听不到批评的字眼,完全看不到有目标的奋斗,有的只有盲目的自我挣扎。“可憎之处全在于那是一种远离现实的生活,现实的失落如此严重,他周遭的人为使他保持作为伟大艺术家的努力如此狂热,以至于毕加索都不再相信自己,这么一个一直信任自己感觉的人现在知道人事已非,时不我予。”他不得不独自面对年华老去、创作力衰退的孤绝困境。
( 约翰·伯格 )
1965年,《毕加索的成败》刚出版时,毕加索还健在,正如日中天,伯格在深入分析他的画作的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指出他晚年悲剧性的失败。一些批评说作者傲慢、鲁钝,但这本书仍不可忽略地成为毕加索艺术生涯的一部重要论著。20年后,作者在新撰写的前言中,肯定了自己当初基于对这位艺术家和对这个人的同情的写作,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同情开始显露出重要。在这篇前言中,为了弥补当初写作时对艺术家基本性格的遗漏,伯格还对他在1906年的那幅《自画像》的造型做了阐释。
《毕加索的成败》不仅是教人如何看毕加索,而且还可以学习如何生活、思考和希望。此书作者约翰·伯格1926年生于伦敦,是当代英国重要的艺术史家、小说家和画家。因为想学习当个农民,最近20年在阿尔卑斯山脚下的一个法国小村庄定居。他的作品以文字简练,观点犀利著称。1972年他出版了另外一本重要的艺术理论著作《观看的方式》。2005年春天,伦敦南岸的国家电影院曾为约翰·伯格在小说、电影、剧本、艺术评论等方面的创作成就,举办了长达一个多月的回顾活动。英国《新观察家》在一篇文章中赞扬他具有高度感染力的能量和创造的好奇心。 成败毕加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