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医院何时设“一米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吴先生)
前不久,我患牙疾去医院求诊。诊疗室里塞满了患者,也有陪同的亲属,像众星捧月般地把大夫围在中间。我把挂号票交给护士,退到走廊上等。等了一个多小时,还不见护士叫我的号,疑是别人插了队,也到诊疗室里面等,不露声色地监督护士叫号。
房间里的人口密度总不见降低。看好病的走掉了,后面的求诊者又来了,无形中让患者产生了焦虑,生怕看不上病。同时也在无形中增加了大夫的压力。那天在我等候的两个多小时里,大夫没休息一下,好几回她自言自语地说,还这么多人呀。并叫护士通知楼下的人停止挂号。她化解“人口压力”的一个办法,就是把人当号码,只问哪里痛,便开始弄刀舞钳或开药方。我想和她交流几句——什么病?病因何在?怎么预防?见那种阵势,实在不忍心打扰人家。
这种事完全可以避免:大夫挂号数设置上限,求诊者一律门外等候。医生和患者形成一对一格局后,患者很容易成为现场的中心,医生也就会更自觉地把眼前的患者当做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号。在清静的氛围中,医患双方才可能有交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