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雅教育”之外的现实主义
作者:王恺( 2003年8月14日,香港科技大学一名物理系学生展示装备了该校研发的新型合金紫外线探测器的玩具熊 )
坐九广西铁,半个多小时后,才会到达坐落于香港西部山坡上的岭南大学,岭南大学和香港其他一些大学的距离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精神上的:这是亚洲唯一以“博雅教育”为号召的大学。
“博雅教育”努力奉行一种从传统中延续下来的精神:学生不仅不分学科,而且跨专业培养;每个学生都配有一名学术导师;在学校几年中,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和校长同桌吃一次早餐的机会;高尔夫、红酒、拉丁舞、个人财富管理都是专业课程。
三联生活周刊: 除美国之外,以“博雅教育”为号召的学校很少,你们怎么吸引学生?特别是内地学生。
李经文:香港社会经过这么多年商业化发展,已经到达一定阶段,这个阶段正好适合出现以“博雅”为取向的教育。在美国,虽然只有6%的高等院校学生就读博雅学校,但是六成领袖人物都接受过博雅本科生教育——所以,我们的学校在亚洲,特别是东南亚,很有号召力。
一般的博雅学院规模小,学生基本住校,学科跨度很大,基本上只包括三大范畴:人文,物理、生物科学与数学。一句话,我们还是想培养“通才”,例如选择修社会科学的学生,他兴趣可能是商科,但一定要选修心理学、社会学和经济学,因为这也是和现代社会相协调的,现代社会里经济问题往往是社会问题。
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可能更适合现代社会需要,例如瑞士的一些银行现在招收新职员,他们的选择往往就是非商科毕业,而需要你有更广阔的社会科学背景。
我们在面试内地考生时,一定会对他说明什么是“博雅教育”,让他自己先在心里有选择权。
第一年我们一般不提供奖学金,内地学生还是很能接受我们提出的观念,去年我们接到1300份申请,最后只录取了30名学生。内地学生比香港本地学生更有社会责任感,另外,也更有国际视野。他们和香港学生结合在一起,很多获得了国际奖项。
三联生活周刊:你们所招收的学生标准是什么?现在香港最好的学生可能会去国外读书,而内地的高分学生也会选择港大、中文大学或科大,你们怎样保证自己学生的质量?
李经文:其实香港并不只是最好的学生去国外,成绩最不好的学生,只要家里有钱,也会去国外。香港的高考升学率只有18%,所以,“控制供给”后,我们还是能招收到不错的学生。
在本港的学校之间怎么竞争?我们的经济学科近年在全港各大学排名第一,商科排名第二,学生对各个学校有了解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排名做选择。
三联生活周刊:经过“博雅教育”出来的学生,怎么和别校专门的商科或学法律的学生竞争一个岗位?
李经文:我们的多元教育注重的是个人发展,所以不少雇主喜欢岭南大学的学生,最近一次香港的雇主调查显示:雇主觉得岭南大学毕业的学生“忠诚度”和“应变能力”非常高,另外,他们在做事情时很善于沟通。
三联生活周刊:前几年香港政府进行过大学考评,除了港大、中文大学、科大,其他的香港高等学校的“研究性”都曾受到过质疑,对于岭南大学,这一状况在几年间有什么改变?
李经文:尽管按照美国标准,我们应该是不进入大学考评体系的,“博雅教育”大学有专门的考评机制,但因为亚洲没有这样的大学排名体系,所以我们也和别的大学一起参加排名。2006年的香港八大院校的研究审评表示,我们的研究指数从38%左右上升到76%左右,我们仅次于那3所研究性大学。经济学研究中我们引进了不少有内地背景的学者——这正是我们一贯坚持国际化的成果。
在研究之外,我们没有放弃“博雅”的特点,比如我们的“高尔夫”、“红酒”、“个人财富管理”等课程的学时规定在75小时内,不完成会影响学生毕业——一个不知道如何品尝红酒的学生,也许在社会适应性上会差一些。
(封面人物为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 大学博雅博雅教育教育现实主义李经文岭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