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

作者:李三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0与美洲杯帆船赛相比,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顾拜旦12年后才出生,第一届世界杯足球赛79年后才在乌拉圭开赛,而F1赛事更是一个世纪后才发车。美洲杯帆船赛自1851年开始,迄今32届,与奥运会、世界杯足球赛及F1赛车一起,是全球公认的最具影响的四大体育赛事。显然,在“四大”中,美洲杯帆船赛最为古老。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1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2正常情况下,美洲杯比赛船上会有17名船员,但美洲杯帆船赛还有一个所谓“第18个人”的说法,每只帆船都会留出一个位置来,这是专门留给投资人、船主、赞助商或者其他VIP的。

正如约翰·肯尼迪所说,世界顶级富豪、社会名流以及“蓝血”贵族,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大海的痴迷者,也因此被吸引到帆船的桅杆下。摩纳哥国王阿尔伯特二世、甲骨文公司总裁拉里·埃里森、微软创始人之一保罗·艾伦、Prada老板帕特里奇奥·伯特利,以及好莱坞明星汤姆·克鲁斯等都是美帆赛的积极参与者。远的不说,在第32届美洲杯赛分站,尤文图斯教练卡佩罗、前F1车王舒马赫、网球名将桑切斯和库尔尼科娃就都曾到场观战,据说桑切斯还曾登船小试身手,库娃也在船队练习课上与船员们共同出海,而舒马赫则登上了著名的“新西兰酋长号”成为第18位成员。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也曾作为新西兰酋长队的“第18个人”在帆船上度过了一个下午,这位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大当家”非常激动,“对于像我这样的非专业船员来说,感觉真是非同寻常”。

除了名门贵族,迷恋大海的还有另一群人,美洲杯帆船赛的每一支参赛船队都有雄厚的财富支持。与其他赛事强调的运动员的个人英雄主义不同,美帆赛更多是以企业实力和合作精神为载体的国家竞争,因此,在比赛现场,在电视转播画面中,人们不大能够看得清船员个人的细微动作,也不一定记得住所有船员的名字,但船身或船帆上赞助商的Logo清晰可见,是船队背后的强大支持和强劲动力。美洲杯帆船赛号称世界上赞助金额最高的体育赛事,早已形成了成熟的商业模式,赞助商阵容豪华,路易·威登、甲骨文、宝马、阿尔卡特、阿联酋航空、丰田等各个出手不凡,赞助商也因此成为船队故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瑞士富豪的“阿灵基”

瑞士阿灵基队(Team Alinghi)有两个主赞助商,其中一个是瑞士联合银行,另外,还有6个二级赞助商,2006年,阿灵基帆船队的船员开始代言奔驰新款R级车,奔驰相信会在这笔投资中获得回报。作为上一届美洲杯卫冕冠军,“阿灵基”可支配的资金在1.2亿欧元以上。

阿灵基队的所有者是瑞士年轻富豪厄内斯托·贝塔莱利(Ernesto Bertarelli)。1965年出生在意大利罗马的贝塔莱利国籍是瑞士,目前他在《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位居第37位,拥有47亿美元财富,他是世界第三大生物技术公司的所有者。贝塔莱利同时拥有哈佛大学管理学位和巴普森学院艺术和科学硕士学历,因为酷爱帆船运动,他在帆船赛上的投入出手非常慷慨,在他支持下,洛桑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研究建造了“阿灵基”赛船。2003年,贝塔莱利把美洲杯第一次带回欧洲本土。

阿灵基队的船长是曾经获得美洲杯的新西兰人布特沃斯,经理则是德国帆船界最王牌的运动员。阿灵基队实力雄厚,两条帆船,共雇用了36个船员,平均年龄为40岁。瑞士人很有自信把美洲杯留在欧洲。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3传奇的“新西兰酋长”

新西兰酋长队(Emirates Team New Zealand),凭借1995年和1999年两届美洲杯得主的号召力,新西兰队赢得了阿联酋航空公司和丰田汽车公司以及西班牙一家大啤酒公司的赞助,8000万欧元的资金支持让这个船队劲头十足。

新西兰酋长队有136年美洲杯比赛经验,有29个船员,平均年龄36岁。这是一支有着传奇故事的船队。1995年,新西兰酋长队戏剧性地以5比0的成绩终结了美国人对美洲杯长达149年(美国只在1983年时被澳大利亚战胜了一回)的占有,他们的传奇因此成为精彩的故事脚本,被写成书籍拍成电影。而其中的关键角色是彼得·布莱克——一位留着风靡那个时代的克尔特式胡子的伟大水手,他改变了船队的公共关系,和企业模式接轨并首推大型赛事中的体育赞助活动,此举把美洲杯带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两年之后,情势转变。一部分新西兰队的元老转会去了新成立的瑞士阿灵基队。彼得·布莱克于2001年在巴西亚马逊河遭海盗袭击遇害。新西兰酋长队失去了美洲杯!

第32届,是新西兰酋长队卷土重来的一次挑战。作为2007年瓦伦西亚(Valencia)路易·威登杯的胜者,他们已经成为美洲杯的挑战者,6月23日,新西兰酋长队将再度与阿灵基队遭遇。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4软件狂人的BMW甲骨文

从早期的洛克菲勒、摩根到卡内基再到CNN的创始人特纳,美国队简直就是一些具有时代精神的大企业家的传承,现在,传到甲骨文的拉里·埃里森手中。

软件狂人拉里·埃里森是美国IT行业敢于叫板盖茨的人,他的甲骨文公司为他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社会地位,2000年他曾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人,甚至一度扬言要超过盖茨成为世界首富。埃里森热爱各种冒险刺激的运动,在帆船上投入更是大手笔。生活在硅谷的埃里森把自己的船队注册在旧金山金门帆船俱乐部,他的梦想是将来在旧金山的港口举办美洲杯挑战赛。

在宝马甲骨文队的赞助商名单上,顾名思义,宝马和甲骨文是船队最大的赞助商,此外,世界上最大的保险公司德国安联保险被冠以“船队唯一的主赞助商”荣誉,甲骨文老板还把自己的另外一个公司拉进赞助商行列,瑞士著名奢侈钟表制造商吉拉德·佩罗斯(Girard Perregaux)也在其中。这个队伍有1.5亿欧元的可支配资金。

宝马甲骨文队有两条船和37个船员,平均年龄37岁,参加美洲杯的历史为166年,曾经获得过12次美洲杯挑战赛的胜利。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5Prada的“月亮神”

1946年,帕特里西欧·博泰利(Patrizio Bertelli)出生在一个意大利律师家庭,1977年他结识了后来的夫人普拉达(Prada)并一同开发了Prada品牌,Prada集团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知名的奢侈品王国。在聚集巨大的财富之后,博泰利把金钱投入到他的航海爱好上,美帆赛这项浪漫而刺激的赛事不但满足了博泰利对航海的欲望,同时,还给他的Prada集团带来一定的品牌宣传。

在经历了1999年和2003年挑战赛的失败之后,博泰利在2007年又回到了挑战者的队伍中,这一次,“月亮神号”(Luna Rossa Challenge)争取到了意大利电讯集团等资金雄厚的赞助伙伴。9000万欧元的资金加上37个水手和150年参加美洲杯挑战赛的经验,意大利人希望一个好的结局。其实,至于到底能取得什么样的成绩,意大利人可能并不是十分在乎,即使不能进入最后决赛,“月亮神”也会给Prada集团挣到足够的出镜机会。参与这个比赛本身就是一个商业举动,既然名气最大的奢侈品牌路易·威登都拿美洲杯宣传自己,Prada为什么缺席呢?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6胜利挑战者的舵手

雨果·施坦贝克(Hugo Stenbeck)是“胜利挑战号”(Victory Challenge)的老板,他是在美国出生的瑞典人,完成学业后进入美国摩根银行,后来建立了自己的公司,现在拥有欧洲通讯公司以及一家报纸和电视网。他对帆船的爱好来自父亲的遗愿,他的父亲是一个狂热的帆船爱好者,在决定参加美洲杯挑战赛的前夕,59岁的扬·施坦贝克不幸突发心脏病去世。出生在纽约长岛的雨果·施坦贝克是所有参加美洲杯挑战赛中最年轻的老板,而且亲自战斗在第一线,他在船上的分工是“舵手”。

施坦贝克有两条船和40个水手,平均年龄只有34岁是“胜利挑战号”这个团队最大的资本,有了红牛运动饮料品牌资助,这个年轻的团队拥有最多的水手,他们的目标显然不是只参加一次比赛。■

最古老的赛事,最悠久的奖杯

1851年,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已经遥遥领先于世界,强大的国力毋庸置疑,维多利亚女王发出外交邀请信函,最后有10个国家接受了邀请。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7为了显示自己在技术方面特别是在航海方面的成就,英国皇家海军帆船俱乐部(RSY)发起了一个环怀特岛(Isle of Wight)帆船赛,并设立了奖金,奖励获胜者100基尼(基尼是英国旧时使用的金币,价值21先令,现值1.05英镑,基尼主要用于医生、律师等专业人员的收费),也因此,这个帆船比赛后来也被称为“基尼杯”。皇家海军帆船俱乐部将比赛地点选择在距离英国本土朴次茅斯港口附近的怀特岛,比赛线路是环绕怀特岛。

美国人接受了这个挑战,纽约帆船俱乐部的船长约翰·斯蒂文(John Cox Steven)集合了当时一些富有的商人组建了船队,由乔治·斯蒂尔斯(George Steers)负责设计赛船,新的大帆船船长101英尺,命名为“美国号”。美国人驾驶这艘双桅四帆的快船横跨大西洋的时候就已经创造了新纪录,比赛在怀特岛举行,“美国号”甩开了包括卫冕船队的所有14支英国对手,最终赢得了比赛。据说当维多利亚女王听说美国人赢得了比赛之后,曾下意识地询问:“美国人得了第一,谁是亚军呢?”女王陛下得到的回答是:这个比赛没有第二名。从此,“只有第一”就成了美洲杯的精神内涵。

纽约帆船俱乐部把纯银制成的奖杯带回美国后,他们便把这个比赛的名称更改为“美洲杯”,在以后的岁月中,帆船比赛成为一项常规赛事,争夺美洲杯成为一项体现帆船制造技术以及航海毅力的竞技。尽管赛制规定每届获胜者在获胜后的第4年在本国的海域举办新一次帆船挑战赛,但戏剧性的是,美洲杯在此后的132年里一直没有易主,这也许是杯赛史上最长的一个世界纪录了。

1983年,澳大利亚人成为第一个挑战美洲杯成功的国家,船长约翰·伯特兰德(John Bertrand)指挥“澳洲2号”,隶属澳大利亚皇家珀斯帆船俱乐部的“澳洲2号”为翼式龙骨设计,它战胜了“美国自由号”,澳大利亚抱走当时摆在纽约帆船俱乐部已有132年历史之久的奖杯。

他们为什么如此迷恋大海81987年,澳大利亚人在本土珀斯(Perth)迎接来自13条帆船的挑战。4年前,美国队船长丹尼斯·康纳尔(Dennis Conner)曾经丢掉了美洲杯,4年后,他指挥“星条旗号”又杀了回来,他首先给了其他12支挑战者队以毁灭性的打击,在与澳大利亚人的挑战比赛中,他取得绝对胜利,在丢掉曾经捍卫了132年的荣誉之后,美洲杯又回到了美国人的手里。

优质的航海资源培育了新西兰优秀的航海基因,他们决定挑战。因为美洲杯许诺可以迎接任何挑战,新西兰人开始在技术上功夫,他们的船帆几乎可以与飞机的机翼媲美。在船长彼得·布莱克的率领下,新西兰在1995年终于成为新的美洲杯的霸主。在2000年的挑战中新西兰卫冕成功,从而成为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成功卫冕的国家,彼得·布莱克也成为新西兰的民族英雄,彼得·布莱克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就连彼得·布莱克的红色袜子都成为一种胜利的象征,据说当时约400万新西兰队的支持者都穿着红袜子!

2003年,瑞士人成功地打败了新西兰人,在经历152年后美洲杯终于回到了欧洲,在那场著名的“阿灵基”的胜利中,船主欧内斯托·伯塔利(Ernesto Bertarelli)和他拥有的瑞士阿灵基队(Team Alinghi)击败卫冕冠军新西兰队。但这还是一个有非议的胜利,有一些帆船美洲杯爱好者耿耿于怀,认为瑞士人成功的秘密是雇佣了新西兰人打败了新西兰人。

2007年6月6日,“新西兰酋长”在路易·威登杯决赛中以5∶0的总比分战胜意大利船队“月亮神号”,从而赢得向“美洲杯”卫冕冠军“阿灵基”复仇的绝好良机。

第32届美洲杯决战始于6月23日——奖杯因此将有两个归宿:一个在瑞士的山岭之上,另一个在新西兰的豪拉基湾(Hauraki)。■

中国船中国人的第一次

无论是对中国选手还是中国观众来说,古老的美洲杯帆船赛是一项“年轻”的竞技,“中国之队”在第32届第一次到场。

“你们谁想成为中国的拉里·埃里森(宝马甲骨文队的拥有者)?”据说中国之队的所有者汪潮涌曾以此询问国内好几位年轻有为的财富榜人物,但游说未果,最后汪决定自己动手。

老牌海归汪潮涌,因为组建“中国之队”参加美帆赛登上过2005年中国富豪奢侈榜。2004年9月,汪潮涌应邀到法国马赛观赛,“我曾经在华尔街工作,有过一些帆船的体验,华尔街大银行都有这方面的培训计划”,但是到了马赛帆船赛现场,汪潮涌还是被彻底震撼了,“中国正在筹办奥运会,F1已经在上海成功举办,我想我应该做一件事”。

最初参加美洲杯帆船赛的中国船是CHN69和CHN79,并非中国制造,它们的前身是法国乐迪菲公司组建的美洲杯船队挑战队的赛船。根据规定,到路易·威登循环赛阶段,中国队就必须由一艘自己制造的美洲杯级帆船出场。于是去年7月,在广东东莞,第一艘中国的美洲杯大帆船正式开工,4个月后,CHN95建成。CHN95被命名为“龙之子”,是156年以来美洲杯赛的第95艘。CHN95身价非凡,是由世界各地精英组成的设计团队的杰作——40位工人,2万工时,200立方米的木材,4000平方米的碳纤维布,13种昂贵材料组合,船长26米,耗资1亿元人民币。

“中国之队”全队17名船员,其中4名中国船员。另有数十人负责船队的管理、训练以及中国本土船员的选拔和测试。包括赛事报名费、船只设计建造等,总费用达到4亿元人民币,相当于3000多万欧元。

按照“中国之队”管理公司的设计:顶级赞助商3名,每名1000万欧元,分3年投入,如有企业将3名顶级赞助商的位置都买下来,就可冠名船队;其次是二级赞助商5名,每名300万欧元,平均每年100万欧元;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活动赞助商。

“汇源果汁”的国际知名度实在不能和甲骨文、宝马等世界顶级品牌等量齐观,但它绝对是一滴有远见的果汁,并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印记,因为汇源事实上已经成为第一家赞助美洲杯帆船赛的中国品牌。

对首次参加美洲杯帆船赛的“中国之队”来说,最终挑战卫冕冠军从一开始就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国之队”以垫底的成绩铩羽而归。但这也许并不重要,更为重要的在于——已经起航。路易·威登杯的策划人布鲁诺说:“几百年前,中国有让人惊叹的航海历史,现在他们需要的只是时间。”■ 商业帆船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