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都爱大闷锅

作者:马戎戎

全民都爱大闷锅0

( 4月2日,凤飞飞(前左三)做客《全民大闷锅》 )

“全民大闷锅”很特别,别家综艺节目都在拼命请各界名人做嘉宾,“全民大闷锅”用自己的演员来扮演这些名人做出镜嘉宾,并且都给他们另起他名:陈水扁在这里化身陈水匾;连战变为连站;李敖的“敖”下加了四点水,变成“李熬”。“全民大闷锅”也没有主持人,所有出镜的人都是主持人。总之,它不太像一档电视节目,倒像是一部日日上演的情景喜剧,剧情都来自本日新鲜出炉的新闻,而且绝对现场直播。

“只要看节目就知道发生了什么大事。”郭子乾说。“台湾高峰会”节目主持人周玉蔻白天刚刚被停掉,晚上穿着大披肩的“周玉扣”就出现在节目里,妩媚地对大家摆手:“我是扣扣周玉扣,现在看我的节目不容易了,你们只能听广播,要看我主持的节目只能看这台了。”白天话题女王许纯美让小男友打得破相,晚上节目里“陈水匾”为了感谢“许纯镁阿镁”闹事把民生寓所的媒体都骗走,让女婿终可出门透气,要力挺“阿镁”竞选台北“市长”,还准备了吉普车和枪手让“阿镁”——“投票日前拜票中弹、隔天笃定当选!”

“全民大闷锅”里模仿讽刺的名人,从台湾小报的三版女郎到娱乐明星、政治名人,自2005年开播以来,一个也没有少。当然“全民大闷锅”并不是一降生就风华正茂,最初的时候,制作人王伟忠要做的,是一档非常严肃的高端政论节目,同时请观众打电话来讲出自己的想法,叫做“全民开讲”。“结果做了几期后发现,什么都谈不出来。政治人物都不愿意讲心里的真实想法,而且一次节目做下来,每个人平均只能讲8分钟。这8分钟里,你指望他们能讲出什么有营养的东西?”郭子乾说。

于是2002年10月,王伟忠决定,拿自己一手创办的“全民开讲”开涮,搞一个“全民乱讲”。“乱讲”和“开讲”在节目形态上保持高度一致:每晚21点开播,接受观众电话,“乱讲”主持人郭子乾化名“郭陶”模仿“开讲”主持人李涛,其他演员模仿政治人物或评论家,就当天社会热点话题展开讨论。

“乱讲”刚开播时,模仿政治人物的做法一度引起政治人物不满。郭子乾在2002年模仿当时的台北“县长”苏贞昌,苏贞昌在担任台北“县长”任内,相当重视个人形象与政绩营造,但他头发少、光头亮。于是郭子乾以沙哑的嗓音及相当大的肢体动作,创造出“冲!冲!冲!”的口头禅,并塑造了“电火球”的形象(台语“电灯泡”,秃头的谐意)。郭子乾版“苏真昌”在“全民乱讲”里几乎不谈政治观点,只是给家庭妇女传授生活常识,结果他的“电火球智能王”成为“乱讲”里收视率最高的单元。苏贞昌2002年公开批评郭子乾对自己的模仿:“根本不像我嘛!脸型不像,说话也不像!”但苏后来发现,郭子乾的模仿竟然让他的亲民程度大增,于是不再批评了,公开表达希望经常和郭子乾一起参加活动,拉着郭子乾的手一起喊:冲!冲!冲!

全民都爱大闷锅1( 2006年4月17日,《全民大闷锅》为莫文蔚征选“荧幕情侣” )

2005年1月,“全民乱讲”正式更名为“全民大闷锅”。之所以改为这个名字,是因为“当时全台湾都笼罩在‘闷’的气氛里,又不知道该怎么冲破这种气氛”。郭子乾说。詹仁雄是“乱讲”的策划人,他提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当时陈水扁因为“两颗子弹”当选,政坛一片混乱,“政治人物的真实表现比演员还夸张”,所以电视模仿节目一度失去了吸引力。2004年6月,“乱讲”开播1年零8个月后,不得不宣告暂时停播。

时政模仿秀真正红火,是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当时是李登辉主政后期,政治改革后继无力,经济逐渐走下坡路,人民对政治人物非常不信任,更已不复以往的崇敬与期待。于是很多综艺节目借着表演手法将政治人物进行综艺化和丑化。”郭子乾说。

由侯冠群模仿李登辉的“主席有约”是其中的开创者。一头花白头发、加上一口台湾国语,侯冠群扮演李登辉,号称“李祖惜”,一下子红透半边天,他每场晚会的表演价码一度高到新台币百万元以上,晚约了还排不到号。于是模仿秀突然成为各电视台争取观众的法宝。

但最成功的模仿艺人,还是出演过《那一夜我们说相声》、已经身故的倪敏然。倪敏然成名甚早,号称台湾综艺界的“祖师爷”,但早早离开舞台后,沉寂十几年,差不多被观众忘记。不料,竟靠“搞笑VERYMUCH”,再次成为各界瞩目焦点。

当时陈水扁突然宣布停建核能第四电厂,台湾经济出现停滞、倒退,引发百姓高度不满。这时,号称台湾商界艾科卡的前“经济部长”林信义为平息民怨,拍了一个倡导民进党经济政策的形象广告,广告中,林信义走在“台大”附近,脸上流下汗水,不但为停建“核四”的政策辩护,并且说自己“欢喜做、甘愿受”,立刻成为轰动台湾的名言。倪敏然当时本来正为一出相声舞台剧宣传大伤脑筋,林信义广告出来,他立刻照章拍了一个广告“相声救国篇”,不但把林信义的肢体动作与口吻学得惟妙惟肖,还特地把脸全部涂白,刻意装出汗水的痕迹,把林信义取笑到极点。被取笑的林信义从此摆脱不了“欢喜做、甘愿受”的阴影,声望一落千丈。

和所有台湾综艺节目一样,“全民大闷锅”同样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台湾综艺节目的同质化竞争非常剧烈。薛志正也是“全民大闷锅”的演员,他对台湾综艺节目的描述是:“每当一个新节目出来,一个月内就会有三到四档模仿的类型出现。”在“全民大闷锅”之前,“主席有约”之后,由于这种恶性竞争,已经有“搞笑 VERYMUCH”、“新闻对对碰”和“政治好好玩”等相继停播。

在这样的压力下,“全民大闷锅”所有成员都在全速运转。“全民大闷锅”每天都要模仿十来个人物,但常驻演员并不超过5个。郭子乾两年来扮演的人物超过200个,被称为“橡皮脸”。这两年来,他从未休息过。为了保证节目对时事的快速反应,全部节目都是现场直播,演员每天下午就来到演播室,手里拿到的只有大纲,具体细节全靠自己的积累和发挥。王伟忠加在每个演员身上的压力也是他们的噩梦。薛志正说,有一次王伟忠在演播室里大发脾气,竟然逼得一个演员下跪道歉。紧接着怒火转向郭子乾,郭子乾被逼无奈,说出了一句:“我是个好人。”从此引为业界经典。而薛志正在这样的压力下,做了几个月节目后,觉得“脑子里被消耗得空空的”,就离开了“全民大闷锅”。

同时,薛志正说,大家现在提起“全民大闷锅”,都津津乐道于被模仿的政治人物怎样不怒反乐,但其实怒的也不少。从前“主席有约”播出时,一度引起李登辉不快,要求节目停播。“全民大闷锅”能够走到现在,也和它在分寸上的把握不无关系。

“以前台湾主持人的攻击性太强,把嘉宾攻击得体无完肤。”郭子乾说。台湾综艺节目一度有“挖苦人”的传统。胡瓜当年在“连环泡”中主持“老实树”单元,邀请各类明星到现场面对面访谈,只要明星的说辞稍加掩饰,胡瓜身旁的“老实树”便会随之倒下,借此嘲讽艺人说谎,这种风格让胡瓜正式成为综艺“一哥”。后来的主持人纷纷效法这种风格,愈演愈烈,甚至发展到当场侮辱嘉宾。“全民大闷锅”对尺度的把握则是“漫画化,而不是丑化”。这也是它能在众多模仿节目中胜出的原因。郭子乾举例说,比如一档模仿“全民大闷锅”的节目模仿蔡康永,蔡康永的特色是肩膀上永远落一只鸟儿,这档节目可能会丑化他,在肩膀上落一堆鸟粪,但是“全民大闷锅”永远不会这样做。郭子乾说,“全民大闷锅”对人物的尺度是卡通化,有嘲讽,但是不讲肚脐三寸以下,不侮辱人,只是夸张出这个人的言行特点,以达到“让观众笑,也让被模仿的本尊笑”。

能够把尺度把握得适当,关键还在于艺人的功力。台湾综艺节目一向有从剧场界挖掘演员的传统,因为剧场演员对现场的反应速度,对观众情绪的把握都是其他演员无法相比的。“全民大闷锅”的演员主体都来自于有20年演剧传统的屏风剧团,在台湾,这个剧团的知名度仅次于赖声川的表演工作坊,所以郭子乾可以很自信目前“全民大闷锅”的水平暂时其他节目无法超越。但是像每一个综艺界人一样,“全民大闷锅”的演员也不知道,有一天,大众对“模仿秀”厌倦后,他们会怎样。所以郭子乾开玩笑说,他已经想好,有一天,报纸上会登出大字标题:“模仿明星何去从。” 综艺台湾王伟忠演员全民都爱爱大闷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