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独凭什么流行全球

作者:黄燕

数独凭什么流行全球0

( 银治真起 )

数独在日本已经流行了20多年,这个名字是日本人治真起的手笔,意思是“单独的数字”,英文里的数独“Sudoku”照搬了日语发音。治真起(Mckee Kaji)把美国杂志上的数字拼图改良,将已有数字简化到少于32个,又按照日本人的审美习惯规定这些数字必须对称分布以组成图案。治真起自创的杂志《数独通信》本来一年只出2本,因为太受欢迎在1984年改成了季刊,他以此为基础成立了Nikoli公司。其实Nikoli只有20来人,杂志上的题目一多半来自爱好者投稿,小学生、家庭主妇和上班族构成了庞大的“粉丝”群体,数独高手在杂志上有专栏,还能出书、接受媒体采访。有人统计过,日本各类数独杂志发行量超过60万份,算上传阅,数独爱好者起码有100万人。

可惜日本人只顾埋头解题,竟忘了申请专利。1997年,偶然到日本旅行的韦恩·古德偶然看到了杂志上的数独题目,这个老字谜爱好者立刻迷上了新游戏。当时古德刚从香港地区高等法院退休,正学电脑打发无聊时光,于是他开始尝试编写一个电脑程序来设计数独。退休法官最终做出了史上第一个数独软件Pappocom,它能生成不同难易程度的题目,还具备提示功能。古德在自己办的Sudoku网站上提供免费的28天试用版,正式版售价14.95美元,这开启了数独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染式流行。

2004年,古德说服了《泰晤士报》在副刊上刊登数独题目,条件是免费提供自己的软件。结果居然大受欢迎,两周内就打破了报纸的零售纪录,于是《每日电讯》、《卫报》、《独立报》纷纷跟进。到2005年,纵横字谜大本营《纽约时报》也登出了数独,现在全球60个国家的350多家报纸上都有“每日数独”。去年《今日美国》评出的150部最佳畅销书中有7部是关于数独的,古德的处女作《数独》一度冲上过亚马逊排行榜前3位。数独软件的出现进一步扩大了受众群,人们可以下载软件在电脑屏幕上磨练技艺,不用等待更新连载也不必买书,点一下鼠标就能开启新游戏。除了电脑,数独游戏还出现在手机和其他手持终端上,专门的掌上数独游戏机彻底解决了玩家反复擦写笔迹的烦恼。

数独凭什么流行全球?简单到只要认识数字,手头有纸和笔就能完成,这大概是门槛最低的智力锻炼。许多人和韦恩·古德一样原本是字谜爱好者,后来才发现了排列数字的独特乐趣,“只要把数字调换一下就是一道新题目”。古德每天收到数百封电子邮件:“经常有人告诉我他们玩数独玩得坐过了站。”数独的本质是逻辑推理,还有些人相信它能提升智力,英国《教师》杂志建议把数独列入课程,已经有学校把数独当成家庭作业布置下去。迎合庞大的数独爱好者,2006年意大利举行了首届世界数独大赛,此前最早刊登数独的《泰晤士报》、瑞士和法国的字谜协会都举办过数独比赛,获奖者中既有哈佛博士、Google工程师,也有家庭主妇,可见数独并不只让聪明人变得更聪明。

与国外相比,数独在中国只能说是刚刚起步。2005年《羊城晚报》等几家南方媒体介绍了数独,2006年开始有报纸每天刊登数独题目。在《法制晚报》副刊编辑邹娅印象里,过去一年刊登数独的都市报迅速增加,“而且都有短信抽奖,我们刚开始登数独时根本没有抽奖”。给邹娅提供数独题目的设计者朴志会觉得中国玩数独的人还没找到组织,报纸上刊登的题目大部分来自国外题库,“很少有人设计数独题目,我的主业也是设计字谜”。今年3月底,《北京晚报》智力休闲俱乐部从3000个报名者中选出了6位选手组队参加第2届世界数独大赛,参赛国家增加到了32个,选手超过140人,是第1届比赛的2倍。中国选手在个人赛中没有取得名次,团体赛也只得垫底。除了报纸,市面上销售的数独书籍是他们的主要参考,其中有些照搬国外软件题库,还有些甚至错误百出。“我就看到过书里题目答案不唯一,这根本就不能称为数独题。”朴志会说。

数独凭什么流行全球1( 2007年3月27日,参加第二届世界数独大赛的印度选手 )

并非只有中国盛行电脑题库,现在数独迷争论的问题是,究竟该选择电脑设计还是人工作品?数独软件已经能提供20万道题,在数量和效率上远远超过人工,而且确保每道题只有一个答案。治真起则在博客上声明,数独的第一原则就是手工创作,“只有这样才能让读者更深切地感受到不同创作者的个性,用软件制作数独是思考的堕落”。直到2006年12月Nikoli才建立了网站,而此时互联网上已经遍布在线数独游戏。Nikoli的特色是不断开发新种类数独,每年会有15到20个游戏类型因为受欢迎被保留下来,比如对角线、双拼和锯齿数独等等。“起码有250种类型的数独游戏只能在日本看到。”这是治真起的自信。而在技术派看来,只要设计者稍稍改进程序,数独软件同样能生成新游戏。 数独流行全球什么古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