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的画

作者:曾焱

林风眠的画0

( 三槐堂藏品《湖岸春柳图》,69cm×69cm,估价261.9万~428.57万元港币  )

对于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徐悲鸿和林风眠都是先驱人物,同年赴法国留学,回国后都成为融合中西的大师,一个主导古典写实主义,另一个主张自由改革的现代艺术,但在中国美术史上所得境遇却大不相同,徐悲鸿作为主流领袖备受尊崇,林风眠则多年无法见容于正统,大隐于市。对他们画作和艺术主张的评价,高下各有见解。在今天的收藏市场上,徐悲鸿和林风眠的作品跨越油画和水墨两系,引领华人艺术市场。法国艺术行情公司2007年2月发布一份《2006艺术市场趋势》专题研究报告,其中列出了年度“500大成交量艺术家排行”名单,徐悲鸿在第91位,林风眠列第73位。进入前100名的华人艺术家还有赵无极(30)、张晓刚(38)、常玉(65)、朱德群(71)、张大千(74)、吴冠中(76)、齐白石(80)、傅抱石(96)、廖继春(99),9人中居然有3人同出林风眠门下,这3人是赵无极、朱德群和吴冠中,他们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曾先后受教于林风眠创办并任校长的西湖杭州艺专。

徐悲鸿油画作品的拍卖价位目前远高于他的水墨,每季拍卖会都刷新纪录,《放下你的鞭子》4月7日刚在香港拍出7200万元港币的天价,而他水墨画的最高价格仍是2004年以1705万人民币成交的《九州无事乐耕耘》。即便如此,林风眠水墨作品的市场行情和徐悲鸿相比也是差距悬殊。他的个人作品最高成交纪录为2005年10月在香港拍卖的彩墨《四美图》,773.6万元港币当时合人民币820万元,约每平方尺190万元,而徐悲鸿的作品每平方尺价格最高达到331万元。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拍卖纪录的数字并不完全指向艺术收藏价值,它还取决于市场收藏品味的取向:有实力的新一代藏家大多出生于60年代,他们更认同那些在中国美术史上留下过深刻痕迹的作品。林风眠几乎没有巨幅作品,画的又多是静物、花鸟、风景、仕女,无关历史和时代主题,这是他在拍卖市场上难以产生动辄数千万元纪录的主要原因。根据专业机构提供的“林风眠拍卖成交量和市场区域分布图(1999~2006)”,其交易市场首先在香港(42.9%),其次是北京(33.9%)和上海(12.8%)。2005年是林风眠作品交易量最大的一年,在此之前,市场成交从未超过100笔,2005年骤然增加到349笔。

林风眠1977年迁居香港,到1991年去世,在那里度过了他最后的生活和创作时期,早期几位重要的林风眠收藏家因此都出在香港。6月3日,台湾罗芙奥2007春季拍卖将推出林风眠专场,拍品即来自香港重要的林风眠收藏家“三槐堂”堂主。他从1978年开始,收藏了上百幅林风眠作品,上海美术馆林风眠百年展、香港艺术中心的特展、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印全集,都有他提供的重要藏品。就林风眠作品的市场情况,他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当年您是从收藏西方名画转向独家收藏林风眠,他的画什么地方打动您做出这样的选择?

三槐堂:当年我是非常西化的,对中国传统的东西很不喜欢。也买画,全部是西方油画,喜欢毕加索、马蒂斯。但是我1978年第一次去看林风眠在香港的展览,一眼就喜欢上了。他是用西方的方法在画中国传统的东西,那种情趣和意境至今在我看来有很多无人能及的地方。林风眠的画都不大,适合挂在家里慢慢品味。喜欢才能收藏,对于一个真正的收藏家来说,百看不厌是最重要的标准。

林风眠的画1( 三槐堂藏品《黄山松涛图》,134cm×68cm,估价171.43万~214.29万元港币 )

三联生活周刊:有篇文章说您30年里已经看遍林风眠的所有作品。那么他大约有多少件作品存世?收藏他作品的人主要在哪些地方?

三槐堂:看遍不敢说,应该说在我能涉及到的范围内看得比较多。林风眠的作品存世并不算太多,但数百幅是有的。他在内地时期的作品因为“文革”的缘故基本上都被销毁了,他从内地到香港的时候只带出几十张画。香港时期应该是他作品保存最多的。

林风眠的画2( (5)油画《山村》,76.5cm×77cm,2005年5月728.8万元港币成交 )

直到上世纪90年代,林风眠作品的价格在市场上变化都不大,收藏的人也很少,就那么几个。2001年以后,他的作品在艺术市场上一下子热起来,炒的人也多起来了。几年前香港藏家收他的作品比较多,这两年台湾藏家比较多。内地也有,但整体上还是没有香港和台湾的量大。

三联生活周刊:有一种说法,林风眠在1960年后就没有画过油画了?

林风眠的画3( (4)油画《宝莲灯》,60cm×60cm,2006年6月605万元人民币成交 )

三槐堂:应该说是1960年之后比较少。他本来就较少画油画,加上“文化大革命”销毁了很多,现在市面上真正是他画的油画更少。物以稀为贵,但收藏还是要看藏家的喜好和作品本身的品相。品相好的林风眠水墨画绝对超过油画。我收藏他油画不多,天津人民出版社那套画册里的《霸王别姬》曾经是我的收藏。

三联生活周刊:您在市场上见过林风眠赝品吗?怎么区分真假?

林风眠的画4( (3)油画《荷塘》,73.6cm×74.5cm,2006年4月740万元港币成交 )

三槐堂:很多假的作品。这两年投资的人多了,假东西就更多。区别真假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说清楚的,能区分的人仔细看看就会分辨,不能区分的人,标准说再多意义也不大。就拍卖来说,有著录、出版过、参加过展览,特别是被重要的藏家收藏过,清晰的来龙去脉是比作品本身更容易让大家接受的判断标准。

三联生活周刊:您最喜欢他哪个时期的风格?

林风眠的画5( (2)彩墨《四美图》,69.5cm×69.5cm,2005年10月773.6万元港币成交 )

三槐堂:我个人认为他最精彩的还是水墨风景画。从30年代开始摸索水墨画,50年代越来越好,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的最好。但1986年以后,他的作品因为年纪大了,线条僵了,色彩也不再通透,我就不再收了。

林风眠的画6( 林风眠作品拍卖成交纪录前5位 (1)油画《白蛇传》,46.5cm×58cm,2005年5月594.4万元港币成交 ) 油画风景林风眠香港油画三槐堂艺术美术文化徐悲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