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古怪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周小洪)
今年“五一”在Y县看到的新靖节堂,配置相当高端:门前是一个广场,广场中央矗立着陶渊明7.8米高的古怪模样,东、南、西、北四区分别栽种荷、柳、菊、桂,还建有氏陵亭和碑林为游客助兴。就兴“奔腾”升级换代?
Y县不是浔阳,怎么搞起了陶渊明的名堂?读《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之句,极佩服陶渊明纯粹的隐逸精神:连故里和姓名都隐匿不彰,这在“自我推销”为时尚的今天是一种“自绝于人民”的行为艺术。但此举给后人留下了遐想空间,从宋朝起,关于陶渊明的籍贯有种种说法,Y县是其中之一。为了说服游客,Y县旅游部门将陶渊明始家Y县的史料编成册子作为随团礼物奉送。其中很有号召力的,是咸淳元年(公元1265年)文天祥知筠州(下辖Y县)时“捐粟”建“陶靖节祠”于州署后之碧落山,春秋祭祀。这倒是正宗文物,可谓“世远倾圮,故址今存”。在Y县,故址今存的还有“靖节祠”、“洗墨池”、“藏书墩”、“柳斋”、“靖节桥”、“南山”、“菊轩”、“渊明洞”、“醉卧石”等,这些“实物”大都摆放在Y县县志里,现在已变形为新靖节堂的某一象征物。
Y县现政府建靖节堂是为旅游开发,这不会给游人留下什么困惑。而历史上宋、元、明、清官建靖节祠的目的何在?导游小姐语焉不详。 古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