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师画家藏在魔法图书馆里

作者:李孟苏

巫师画家藏在魔法图书馆里0

( 罗伯特·林克微支 )

在林克微支密不透光、阴森森的私人图书馆里翻他的书,很有可能从某本16世纪出版的魔法书页中会掉出个黑乎乎的东西,还带着鳞片,着实吓你一大跳——仔细看,原来是干瘪的蜥蜴。蜥蜴的干尸算什么,在图书馆的“死亡之屋”里能发现压瘪的两只蟾蜍、一只青蛙;拉开抽屉,里面还有一具干尸。

林克微支生前居住在英格兰西南部的海滨城市普利茅斯,如今他的工作室辟为纪念馆,免费对公众开放。他的图书馆在其工作室内,多达7个房间,简直是个养兔场,架上密密麻麻插满了书,地上也堆着书。2003年索斯比已经拍卖了林克微支的有关魔法、巫术的书籍,是他藏书中最珍贵的一批,拍得60万英镑,但留在普利茅斯图书馆里的尚有10万册图书。林克微支搜集了些什么书?《肉刑的历史》、《头或颅相学的艺术》、波里道里写的小说《吸血鬼》(The Vampyre,波里道里是拜伦的私人医生,该书写于1819年,据说是献给拜伦的,而且书中吸血鬼的性格也来自拜伦)、《疯癫与抑郁观察记》、《西高地上的凶眼》、《蛇怪》、《龙和其他虚构生物》等等。看得出来,这位艺术家的兴趣真是与众不同。

其实,林克微支的藏书更多是哲学著作和经典文学作品,不乏孤本。其中包括剑桥哲学家托马斯·泰勒于19世纪翻译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全集——它们对英国社会起了重大影响;16世纪的法国古希腊文字专家亨利·埃斯蒂安的著作《柏拉图》(1578年版);牛津大学月刊,其中一本上刊有奥斯卡·王尔德和他的同性恋人阿尔弗雷德·道格拉斯爵士合写的诗歌;还有牛顿、洛克、休谟等伟大哲学家的重要著作。在那间“死亡之屋”内,800多卷藏书都关乎死亡、衰老、老年病、临终关怀、抑郁症和自杀等黑色主题,也有研究葬礼的考古学论文,涉及死亡的社会学和文学著作。

林克微支被誉为当代伦勃朗,纪念馆里保留的他的作品大多数画的是垂死的人、流浪汉、精神失常者,画面的诡异难以言表。有这样的画,这样的书,就算抽屉里的干尸已经运走,整幢房子里仍然弥散着死亡的气息,一个人断不敢待在里面。

一般来说,藏书家买的书远远多过他看的书。林克微支显然不仅仅是个藏书人,书里有很多他写下的笔记,可见他的阅读量相当大。林克微支的阅读兴趣和他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是他艺术创作的基石。

巫师画家藏在魔法图书馆里1( 林克微支的作品,从左至右为“游移不定”系列之《圣诞节晚餐》、“爱和平庸”系列作品之一、“心理缺陷”系列作品之一 )

1941年,林克微支出生在伦敦,他的父母是分别是从德国和波兰逃亡来的犹太难民。林克微支夫妇开了家“闪米特人旅馆”,专门收留大屠杀幸存者。旅客们有的孤身一人,有的精神错乱,有的身患重病,共同点是他们都遭受了人间最极端的苦难。在闪米特人旅馆里长大的林克微支终日目睹饱受折磨的灵魂,“很小就理解了苦难”。他的第一幅画,画的是闪米特人旅馆。他曾对记者说过:“那旅馆是最最特别的地方。我和精神病患者、受苦受难的人,以及死亡整日厮混在一起。我的第一批保姆就是这些人。现在回头看,我和他们一样疯癫。”

在看了一出讲伦勃朗的戏剧后,林克微支迷上了绘画。12岁,他从一本破破烂烂的《大英百科全书》中读完有关尼采的内容后,迷上了哲学。16岁,他进入伦敦圣马丁艺术学院学习。他很有钻研精神,为了画好一只鸽子,会在宿舍的床上解剖鸽子。毕业后他又进入皇家艺术学院继续学习。

巫师画家藏在魔法图书馆里2

林克微支是个艺术天才,天才的一个特征是质疑时代精神。同时代的艺术家被裹挟进“多姿多彩的60年代”之时,他却在画边缘题材,自我放逐于主流之外。他在伦敦的工作室常常收留一些无家可归的人、瘾君子、精神病患者,为他们提供庇护、食物和倾听。这些人就以做模特儿来回报他。林克微支的行为引起社区居民的抵制,他被警察驱赶,迫不得已离开伦敦,先到康沃尔郡教书,最后定居普利茅斯。

在普利茅斯,林克微支被当地人视作传奇人物。他的浅色头发留得很长,胡子也不剃,整日里须发飘飘,穿着不修边幅的大褂工作服和渔夫的靴子,活脱脱一个中世纪巫师。流言飞语很快就传了出来,有人说这位疯子艺术家在棺材里睡觉。棺材谣言还未被证实,他又碰到了别的麻烦。在旁人看来,他的生活方式太奇怪了。为帮助流浪者,他开了9家收容所,雇了不少女佣。于是,有谣言说他结了三次婚,生了11个孩子,和3000个女人有性关系,她们中很多人做过他的模特儿。

巫师画家藏在魔法图书馆里3

林克微支终生关心流浪者,每年圣诞节都要设宴招待他们。70年代初,某市议员在他的以流浪汉为主题的画展《游移不定》开幕式上说,本地没有无家可归的人;他就叫来他的流浪汉朋友们,以事实反驳官方的无视现实。他有很多流浪汉朋友,管其中一位埃德温·麦肯锡叫“戴奥真尼斯”(古希腊哲学家),称另一位有优雅牛津口音的为“大主教”。他和“戴奥真尼斯”还演绎出一段传奇。1985年,麦肯锡在医院去世,当时林克微支守在他床边。林克微支带走了他的遗体,卫生部门的公务员遍寻不着尸体,前去林克微支的画室搜查,只见他跳出棺材大喊:“人身保护令!”拒不交出尸首,说麦肯锡留有遗言要求尸体经他之手做防腐处理。若干年后,林克微支说,麦肯锡死得非常不是时候,恰逢他的死亡研究最紧张之际。他和麦肯锡商量,能否撑两周再死,麦肯锡摇摇头:我熬不过明天了。林克微支死后,人们在“死亡之屋”的一个抽屉里发现了麦肯锡的僵尸,和16世纪的巫师骨头以及很多恐怖的东西放在一起。

普利茅斯市民中喜欢他的人和讨厌他的人一样多。1971年,他以犹太哲学为主题,画了一幅300平方米的大型室外壁画,引起了相当部分市民的恐慌,人们为是否该拆除它争论了很多年。壁画最终保留了下来,成为当地的一个地标,林克微支也在死后成为普利茅斯市的荣耀。

正是在普利茅斯,林克微支系统地开始了他的创作。他最有影响的作品是“联系系列”(Relationship),包括20个系列,共有数百幅作品。1973年,他开始创作第一个系列《游移不定》,最后一个系列《上瘾的行为》于1996年完成。每一系列的主题都与精神障碍、爱、嫉妒、兴奋、老年、自杀、性行为有关,甚至还有对教育的观察。如此大的创作量,使艺术界评价林克微支至少在肖像画创作上是二流水平。2002年8月林克微支因心脏病突发去世。《泰晤士报》发的讣告中说,林克微支“自我宣传的天赋超过了他使用画笔或铅笔的本事”。

林克微支有清醒的自我认识。2001年12月他说过一句话:“我没把自己看做是艺术家。我认为自己是个画工,出产的是从视觉角度出发的社会调查报告。”他的作品题材宽泛,但都集中在一个中心:精神和内心的困扰。他不断用绘画阐述“困扰”在生理上的表现,它体现为哪一种形式,狂热、上瘾还是单纯的爱?他认为自己的作品严肃探讨了人类的强迫性行为、对信仰的狂热等问题,每一个系列都附带一份学术报告,因而得到的社会批评和艺术界的批评一样多。Lyon & Turnbull拍卖公司美术品部门的总监说,林克微支的绘画作品必须放在他的个人经历、图书收藏和研究兴趣中去评判,“他从不认为自己的绘画作品能够单独呈现”。有评论文章概括他的作品和生活时说,他所有的创作其实都暗藏了一个主题,即探索法西斯主义的起源。

在林克微支的大多数作品里能看到死亡,他创作的肖像中约有70幅是模特儿弥留之际的写照。但他否认自己迷恋死亡。不过,他曾饶有兴致地策划了一次自己的死亡事件,看看人们对此有何反应。1990年,林克微支在当地报纸上发布了自己的讣告,然后跑到朋友家躲了3天。当他重新面世时,在自己的工作室外看到了一群激动的记者。他匆忙发表了简短的声明,慌张逃掉,还没忘把一班记者反锁在工作室里面。

林克微支死后留下满屋子谜团,最大一个是他居然没有银行户头,这在现今社会几乎无法想象。他生前用作品抵账,留下的遗产只有40英镑现金,藏在一只锅里。据林克微支基金会的管理者说,他留下的书籍、画估价500万英镑,即便能顺利变现,也要先填上巨大的债务窟窿。这样的一个人是如何搜集到汗牛充栋的珍贵书籍的?他的朋友说,林克微支往往上一周还穷得揭不开锅,要靠朋友施粥,下一周口袋里就有了2万英镑。如果他有了钱,立刻狂热地奔进旧书市场。他抵制不住书的诱惑。 图书馆画家林克艺术巫师魔法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