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布莱尔的十年
作者:薛巍( 布莱尔 )
布莱尔说:“有时,征服权力诱惑的唯一方式就是放下权力。”
1997年5月2日布莱尔入主唐宁街10号的时候,伦敦街头挤满兴奋的人群,彩旗飘扬。10年后的5月1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英国中部塞奇菲尔德选区正式宣布将于6月27日卸任时,没有旗帜,只有一些标语:“谢谢你,托尼”;“英国变得更好了”。
布莱尔说:“有时,征服权力诱惑的唯一方式就是放下权力。”按照英国法律,工党通过选举产生新的党领袖后,其新领袖将接替布莱尔担任内阁首相,直至2010年5月本届首相任期期满。他提前下台的直接原因是去年在黎以战争上的立场引起了工党内部其他人的不满。
布莱尔在辞职演说中历数了自己的政绩:“1997年顺理成章地成为一个崭新的开始,它把过去的碎片一扫而空。认真对比一下1997年5月和如今的2007年你们自己的生活状况。问一下,你们上一次需要排队一年才轮到医疗机会,是什么时候了?你们上一次听说福利金被冻结而难以安稳度过寒冬,是什么时候了?我们创立了最低工资、假日工资、充满人性关怀的产假制度,以及给予同性恋人群的平等机会。”媒体列举的布莱尔令人难忘的十个方面还包括:应对气候变化和帮助伦敦争得2012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独立报》上的一篇文章说:“布莱尔在辞职演说中说英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这用他的荒谬标准来看也是令人吃惊的。我以为我所属于的国家是一个勇敢和超级自信的地方;是下午茶、圆顶礼帽、黄色浓雾、乘独木舟顺亚马逊河而下去教化土著的烟斗客的地方。但我真实居住的国家是一个全国罢工、后殖民地时期的负罪感、停电和卷发的中产母亲为核裁军运动游行的国家。人民,我的人民,成就和体制应该令世界羡慕的人民——似乎不可解释地阴郁。”
1997年,戴安娜王妃不幸遭遇车祸。他率先称她为“人民王妃”,大得人心。2001年“9·11”事件和2005年伦敦遇袭都给布莱尔提供了表现演说能力和铲除恐怖分子的决心的机会。但《泰晤士报》在虚构的布莱尔对自己执政10年的记录中讽刺了他反恐不力:“恐怖分子袭击了伦敦地铁。我搞不懂。我一直以为,只要我们允许激进伊斯兰分子自由地筹款、训练和鼓吹圣战,我们就会安全。看来这么做很愚蠢。”
54岁的布莱尔承认他曾犯过错误,并激起了“人们的严重不满情绪”。10年前,布莱尔以清廉的形象上台,力惩官场腐败曾是他响亮的口号,可“金钱换爵位”的丑闻让他食言了。更为严重的是参加伊拉克战争。萨达姆很快被推翻了,但是很多人在战争中丧生,也没找到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武器专家戴维·凯利自杀身亡。
人们非常在意的是,他决定参战,是做了布什的走狗,还是出于他自己的政治见解。很长时间以来,英美之间的关系就已经是由美国主导了,“做走狗不是自布莱尔开始的,丘吉尔那时就开始了”。《经济学家》说,布莱尔确实跟布什关系很好。他发现布什比克林顿更好合作。跟克林顿合作时,他是经验不够丰富的一方,克林顿在北爱和科索沃问题上曾经让他失落。
在国际问题上布莱尔也有自己的抱负。2004年他在演讲中说:“早在‘9·11’之前,我就得出了跟传统看法不同的国际关系哲学——传统以为不能干涉别国国内事务,除非它威胁到了你、违背了条约或者没有尽到盟国的义务。”《时代》周刊说:“在英国成功干涉了科索沃和塞拉利昂问题之后,布莱尔更加大胆地认为使用武力实现人道主义的目的是可行的。但他在一些重大问题上跟布什意见相左。对布莱尔来说,通过军事干涉除掉塔利班和萨达姆从来都不是打击伊斯兰极端分子唯一的方法。他还认为,解决巴以问题可以使激进伊斯兰丧失吸引力。在英国,用铁拳打击嫌犯的同时他尽力尊重伊斯兰。他率领富有国家减除非洲的债务以免那里滋生极端主义。”
《经济学家》说:“作为政治家,布莱尔成就斐然,使工党重新获得了竞争能力,政府开支巨大,但主要的政党都没要求予以削减。接替他的布朗和保守党的新领袖卡梅伦都在努力仿效他。 国际社会英国布莱尔十年布莱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