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岭清河特钢厂事故背后

作者:杨璐

铁岭清河特钢厂事故背后0

( 4月18 日,事发后的铁岭清河特钢厂 )

1500摄氏度的钢包

4月18日早上7点,张晓良告诉妻子,自己不在家里吃早饭了,然后像往常一样去工厂上班。张晓良是炼钢车间的吊车工,老家在离工厂100里地的清河区聂家沟乡。由于种地的收入不高,2006年11月,他来到刚刚投入生产的清河区特钢有限责任公司上班。人缘好、爱交朋友的张晓良与班上的工友关系很好,因此,虽然很辛苦,上班依旧是一件快乐的事情。

7点40分左右,工作了一夜的丙班进行下班前的最后一炉浇铸,张晓良和其他甲班的工友也陆续来到车间做上班前的准备。按惯例,两班交接之前,要开班组会交代工作并且强调安全。铸锭工王建伟并没有参加这个会议,他从车间里面的楼梯下来,还没有站稳,就听见“刺啦”一声,紧接着热浪袭来,王建伟就拼命向外逃跑。

后来,王建伟才得知,这声巨响是装满钢水的钢包落地时发出的。钢包是一个上面略宽,下面略窄的桶状容器。虽然从外面看去,它的表面是钢制成的,但由于所盛的是1500~1600摄氏度的钢水,它的内衬要用一种叫铝镁炭砖的耐热材料制成。

当时,吊车司机朱连伟正将装有30吨钢水的钢包缓缓吊下,准备进行浇铸。盛有1500多摄氏度钢水的钢水包却从空中坠落,白亮的钢水流出来,黏稠的液态钢从门口涌入距离铸锭坑不远的会议室,1500多摄氏度的高温使里面正在开会的工人无法靠近,他们只能转向窗户和离门较远的墙角逃生。这时,钢水所散发的上千摄氏度热浪和热气充满了会议室,即便是不直接接触钢水,温度也足以使人致命。1500多摄氏度的钢水,就像沸腾的油一样,无法用水去降温,否则就会引起爆炸。救援的人们也不能马上接近会议室,于是屋里包括张晓良在内的32个工人全部遇难。

铁岭清河特钢厂事故背后1( 4月18 日,受伤工人正在医院接受治疗 )

与我们所熟悉的通红的炼钢场面不同,钢水温度越高,亮度越大,1200摄氏度左右的钢呈淡黄色,到了1500摄氏度以上,就变成液态的白亮颜色的钢水。温度达到400摄氏度以上时,水泥就会变成渣滓,1500摄氏度以上的钢水流过,车间的地面就被毁坏了。

参与处理事故现场的工友说,人体的密度小于钢水,遇难工友的遗体浮在已经凝固的钢饼上,与钢水接触的部位都已经熔化。“在会议室的两个墙角找到的遗体最多,一共装在32个编了号的袋子里。”这些遗体有的已经只剩下1米左右,二十几斤,根本无法进行辨认,只能借助DNA的技术才能让亲属们寻回自己的丈夫和儿子。

4月18日中午,亲属们开始陆续接到家人遇难的消息。29岁的张晓良有一个不到3岁的女儿。小女孩还不能懂得失去爸爸的痛苦,而他年轻的妻子只是流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错位的会议室

“我从来没有想过它会掉下来。”6位受伤者之一的王建伟摇头。39岁的王建伟已经工作了20年,与身上白皙的皮肤不同,王建伟的脸上黑里透红,10根手指和指甲缝里都是机器油一样的黑色。说话时候,他还处于第二个抗休克治疗期。为了便于观察和治疗,医生只能适当用一些止疼措施,而烧伤所带来的巨大疼痛,王建伟几乎要凭借自己的意志来承受。

其实,伤亡事故在特钢厂不是首例。“去年我家亲戚的孩子被吊车挤死了,赔了15万元,家属给安排工作。”食杂店的陈师傅说。

今年1月9日,工厂开展了车间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如果在100天内没有发生事故,公司会奖励达标车间安全奖金1万元。与高额的奖励相反,如果造成人身事故或者机械设备事故,相关责任人将会受到严厉处理,不但会取消百日安全无事故的奖金,还会罚款1000到5000元。

4月18日距1月9日是99天。发生事故的炼钢车间是厂区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它南北宽,东西长,稍高于厂外三层的灰色办公楼。面向西的一面的上方蓝底写着安全生产、高效创新。下方灰底写着“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炼钢车间已经安全生产××天”,数字的地方是空白。

32名工人遇难的会议室在VD真空炉的隔壁。事实上,这间会议室是依托着VD真空炉所建。特钢厂的VD真空炉由6根柱子支撑,其中靠近铸锭坑的4根柱子被围起来,就成了那间屋子。

在炼钢流程中,VD真空炉是冶炼特殊钢的主要设备,钢水在真空炉里面去杂质,可以提高钢的质量。经过VD炉的精炼,吊车把钢水包吊起来,再移到铸锭坑,然后,通过一个类似漏斗作用的设备把钢水倒入铸锭坑内,炼钢车间的流水作业也就基本结束了。

这样的工艺决定了VD真空炉、铸锭坑必须处于吊车的行车线上。这间由VD真空炉搭起的屋子离铸锭坑只有五六步远。会议室的门朝向东,铸锭坑就在会议室门口东南方向。人们在会议室活动,也就等于在吊车行车线的下方活动。

除了车间的布局不合理,清河区特钢厂还有很多地方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安全隐患。而这些隐患即使今天没有酿成事故,却也蕴含着危险。“早上7点多上班,晚上20点多回来”。这是张晓良白天上下班的时间。炼钢车间分为甲、乙、丙三个工时段。每个工时段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而一般的大型国有炼钢集团,不但对工作时间有严格要求,而且如果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工作,会安排两个人互相轮换。这一切的措施都是为了防止工人过度疲劳,在操作中发生危险。钢包滑落时正是朱连伟经过12个小时的工作准备下班的时候,也是人最疲惫的时候。事后,吊车司机朱连伟被警方控制,因此,记者无法采访到朱师傅,询问他当时是否因疲劳而注意力不够集中。据介绍,朱连伟是开吊车的老师傅,他带出的徒弟开吊车的技术也非常好。

因为厂里每年只发一次劳保用品,可这次遇难者之一、合金工张福祥的工作专用鞋几个月就穿坏了,由于不舍得买这种价格贵的专用鞋,只能用普通的胶鞋替代。除了厂服之外,他甚至没有正规的工作服。

特钢厂曾经把自己招收的正式工人送到大连培训,可是,由于临时工的流动性大,专业的技术培训和安全意识的培训都不严格。

明星企业

“效益好、纳税大户”这是所有被采访人对清河特钢有限责任公司的评价。它的年纳税额有3000万元,可以跻身全市民营企业纳税的前三名。清河特钢厂建于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是一家国有企业。与东北的许多工业企业相似,这家钢厂也一度亏损。“一个月只挣400多块钱,就出去蹬‘倒骑驴’了,后来,听说涨钱了才回去。”遇难者张福祥的妻子说。“倒骑驴”是一种运送货物的人力三轮车,对司机的体力要求很高。

像所有正在进行城市化的地区一样,清河也希望在工业上有所作为,在招商引资和培植现有企业的大背景下,特钢厂迅速发展,利润成为这个企业追逐的重要指标。2005年9月,在80年代的老厂房南面建起了清河特殊钢有限责任公司,也就是大家口里所说的新厂。这时,它已经是一家国有转制企业了。2006年是清河区的“项目年”,这一年的9月,工厂正式投产,并把成为东北地区的锻造钢生产基地定为自己的目标。

在特钢厂,工人们的工资一般由基本工资和奖金两部分组成,根据工龄、工种和职务的不同而领取不同的工资。普通工人每月1000元多一点。王建伟因为是副班长,工龄又长,每月可以收入1700~1800元。张晓良刚上班不久,基本工资是600元,如果超额完成任务,还可以拿到奖金。特钢厂附近租住一间房子的租金每月要100多元,其他的花费也不高。厂子对面的小饭馆里,最贵的菜炖排骨的价格是8元钱。衡量之下,这份工作对于张晓良来说比在家务农的收入会好一些。

<p "="">“这个厂还要养活区里的1000多人呢。”虽然很累,有时也有危险,但是按时开工资,这对清河区的工人来说,还是具有吸引力的。 背后铁岭真空炉钢厂清河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