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钱的土豆和垂死的大多数
作者:尚进新浪这类门户网站在2007年初投身视频分享的播客,曾经被很多播客先行者看做一件好事情,至少可以让这个商业模式上还有点眉目的Web2.0概念,爆发一次使用者蜂拥式的井喷。可现实并不像2005年底门户网站投身博客时候那样疯狂,门户拉客式的扩展并没有酝酿出新一轮的全民视频热潮。可美国YouTube被Google高价收购的神话太打动人了,所有人都瞄准视频是未来方向,不管是思路迷糊且克隆内容的抄袭者,还是高价收购张钰录像带那样的激进者,抢占电视台的网络空当,霸占网络动态广告成为大家心中的一致方向。
2000万美元,播客领域最早的试水者土豆网拿到了自己的第三轮融资,这也是国内Web2.0网站有史以来拿到金额最高的投资,几乎找不到哪家Web2.0网站已经融资到了第三轮阶段。今日资本、General Catalyst Partners、寰慧投资、集富亚洲基金、IDG风险投资,甚至还包括韩国KTB风险投资基金,这些风险投资界的亚洲大亨们都争着给土豆送钱。而就在土豆创始人王微准备数钱的同时,同样做播客视频的华体网却陷入了垂死挣扎。3月30日,一个周五,华体网所有人都在惦记如何过个愉快的周末,可一份裁员名单直接让200多人成了网络失业大军,这次裁员几乎只剩下了10%的扫尾员工,要知道华体网的南非MIH传媒投资背景曾经是视频类网站中最强悍的,而等待这家自称为体育垂直视频网站的,只有被《体坛周报》收购这一条出路。同样陷入生死沼泽的还有新传国际,这个新浪前任董事长姜丰年投资的公司,在2006年依靠手握世界杯网络转播权曾经很是硬气了一回,但门可罗雀的现实也让其不得不挥起了裁员的杀招。倒下去的还不止这些,磊客中国、MySee、UUMe,一个个视频播客概念网站在2007年初溃败。但是从界面和用户群上分析,拿到钱的土豆与这些已经牺牲或者垂死的视频网站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为什么Web2.0网站的生与死在2007年初变得如此微妙,中国的Web2.0还有新锐公司诞生的机会吗?为此记者专访了土豆网创始人兼CEO王微。
三联生活周刊:据悉土豆网在4月初确定拿到了第三轮融资,2000万美元,能透露一下目前你们创始团队还掌握着多少股权吗?
王微:具体数字肯定不能说。不过,这几轮的投资能砸给土豆网,最关键原因就是大家信任我们这个创业团队。
三联生活周刊:作为国内Web2.0网站中第一个拿到第三轮融资的公司,你觉得整体Web2.0概念在中国还具备多大的投资吸引力?新Web2.0公司还有机会吗?距离上市之类的资本远景,还有多远?
王微:我觉得概念本身没有多大的意义。从2004底开始说的Web2.0,到现在也已经说了两年,虽然还没有到街边的大妈都知道长尾理论是怎么回事儿的地步,也差不太远了。所以光说概念,早就没有什么意义。到最终还是看Web 2.0的思路是怎么被运用到真正解决互联网用户需要上,用户哪儿管你是1.0还是2.0还是3.0。也不是说1.0就一定不行,2.0就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比如,电视的瞬间聚集人气的优势,短时间肯定就不是网络视频能做到的。网络肯定还有无数的具体应用没被挖掘出来。我认为先想这个项目要做成什么样的,再想具体可以通过1.0还是2.0的方式去做,不能本末倒置。上市完全是财务上的决定,现在和2000年前的互联网不同了,一个公司能上市,肯定要有规模的收入和利润,目前我们距离上市还比较遥远。
三联生活周刊:2006年国内冒出来大概30多家视频网站,一些小网站在不久前已经陆陆续续关门大吉,土豆网作为最老牌的播客概念,你认为以中国互联网的容量能存活几个这类网站?
王微:一到两家,最多三家。一到两年内,做网络视频生意的网站都不可能现金流转为正,而视频网站对于资金的需求很大,所以,一定得准备好一到两年的资金。从用户方面来说,通用平台一般都是马太效应,大者趋大。没有1000万美元的融资规模,是很难的,这个不是短途冲刺的事儿,是马拉松。
三联生活周刊:新浪为首的一批门户在2007年初也投身到视频网站中来,还有更多人在惦记奥运会可能引发的网络电视热潮,你觉得目前是否存在着各种视频信息泛滥的中国式网络商业危机?
王微:任何让大家觉得有无限前景的东西都会让大量人参与进来,所以是好事。视频现在的投资量和所谓的产业规模,还只是互联网的一小角。就算全崩了,也不会对整体互联网造成毁灭性影响。虽然现在看到的大多是雷同的形式和内容,是有些让人觉得烦恼。
三联生活周刊:Google收购YouTube,似乎给全球做播客网站的公司上了个枷锁,让所有人都看到了天花板在哪里,你想过如何走出YouTube的阴影吗?有没有什么新的思路和商业模式上的突破方向?
王微:就是把该做的事做好,把计划好的广告和视频结合的模式做好,广告和视频结合是必然的模式。现在是怎么做的问题,而不是做什么的问题。■ 商业土豆网视频网站播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