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变异忍者龟

作者:陈赛

中年变异忍者龟0

( 导演凯文·门罗 )

达·芬奇在中美洲修炼忍术,米开朗基罗在当派对小丑,天才发明家多纳泰罗成了IT民工,整日在电话里给人修理计算机,只有心浮气躁的拉斐尔夜里出来惩罚罪犯。他们不再是一心拯救世界的天真小孩,倒像是遭遇事业危机的中年男人。灵气消失了,友情不再简单,打架不再好玩,CG天空下的打斗显得压抑和阴沉,好像走错了电影,进了《蝙蝠侠》的世界。他们甚至不怎么吃意大利比萨饼了,大概必胜客没给植入广告的钱。

导演凯文·门罗说,这部电影其实更接近23年前《忍者神龟》漫画刚出道时的边缘气质。但是,老掉牙的科幻故事、毫无新意的角色造型,温吞的打斗,气氛渲染得再阴暗,也不过是个幌子。当年以讽刺精神著称的独立漫画,被好莱坞编剧大笔一挥,幽默感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道德、家庭、责任”之类的陈词滥调。老鼠大师不说话时候还像《星球大战》中的YODA,喋喋不休起“责任和团结”,简直是《大话西游》里的唐僧。看完电影后,可资讨论的只是忍者龟的肌肉多么发达,还有达·芬奇和拉斐尔在屋顶打架那场戏里,雨水的光影是如何动人。

整部电影更像一则玩具大广告,每个环节都经过了精心算计。CG动画是在香港地区做的,制片人是香港Mattel玩具公司(全球最大的玩具厂商)的前高层。忍者龟玩偶造型确实该改改了,他们的摩托、滑板、战斗车、武士刀、双节棍都该换换新样式了。米开朗基罗在下水道高速滑板那段做得很用心,大概有某滑板品牌要请他做代言。十几年前,《忍者神龟》的漫画改编成动画时,坏蛋阵营里的忍者被改成了机器人,杀了也不算杀生,本次电影如法炮制,改成了一群3000年前的石头大军。

《忍者神龟》的全名是《青少年异变忍者龟》,不仅因为忍者龟处于青春期,它们的诞生也是一个弥漫着青少年荷尔蒙气味的故事。1983年,20多岁的凯文·伊斯曼还是一个小厨师,空闲时间为一家小杂志社画些不入流的漫画;彼得·拉特穷得叮当响,一个没什么大志气的流浪画手。两人相见恨晚,成立了一家小工作室Mirage Studio,就一个卧室大小,天天躲在里面看电影、肥皂剧,画愚蠢的漫画。有一天晚上,两人喝得醉醺醺的,互画漫画取乐。凯文用铅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一只乌龟出现了,带着面罩,手握双节棍,彼得·拉特大笑之余,也跟着画了1只乌龟,也带着面罩,身后背了一把武士剑。那天晚上,他们一共画了4只乌龟,分别取名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和多纳泰罗,文艺复兴时期的4位艺术大师(国内电视台引进时,为了方便小朋友辨认,将多纳泰罗改成爱因斯坦,倒是符合它的个性,因为它总在搞些小发明,是4只忍者龟里最不暴力的)。

变异的乌龟、忍者、比萨,东方功夫,西方艺术大师的名字,挺荒谬的组合,但听起来很酷。一年后,凯文·伊斯曼从舅舅那里借了点钱,印了3000册《忍者神龟》。黑白漫画,纸质粗糙,但它在地下漫画圈的价格很快狂涨了50倍。随后几年,《忍者神龟》平步青云,出过无数版本的漫画、动画、游戏,90年代还拍过3部真人表演的电影。它们从狭窄的地下漫画圈探出头来,成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青少年流行文化的标记。米开朗基罗的口头禅“cowabunga”、“Dude”成了Hip青年的街头暗号,就跟“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一样,在街上高喊一句,能招来一班小屁孩,头戴破布在街角拿根棍子对打,狂热程度类似于当年金庸小说风靡时,中国小孩在脚上绑沙袋学轻功。美国有个参议员,也不知是真心喜欢忍者龟,还是为了表示与时俱进,正式场合也经常“cowabunga”。父母永远不能理解年轻人从这些乌龟身上看到的友情,热血,英雄情结。

中年变异忍者龟1

电影《忍者神龟》虽然明显受日本漫画影响,但和《超人》、《蜘蛛侠》、《蝙蝠侠》一样,它们是最符合美国英雄故事传统的超人。美国文化学者约瑟夫·坎贝尔写过一本书叫《千面英雄》,详细分析了美国英雄神话的原型:一次意外事故,某个小人物拥有了超能力,但他身上有某种缺陷,一开始,恶人会利用这个缺陷击败它。经常是一个无助的女人需要拯救,英雄修补自己的缺陷之后,击败恶人。这样的故事,有一半的乐趣在于看破坏,城市倒塌,交通瘫痪,路人惊恐地龟缩一旁,只有英雄站出来和恶棍奋勇作战。在成人世界里备感无力、挫折的少年,在这样的电影里得到自我认同和EGO的抚慰。一个老“粉丝”看完电影后,在Blog上感慨,“小时候看《忍者神龟》是一个多么隆重的仪式,简直是半宗教式的沉浸”。

在这样的故事内核之外,《忍者神龟》另外一层魅力在于它对当时流行文化的种种滑稽模仿,以及对成人世界的嘲讽和冒犯。虽然这种嘲讽冒犯与后来的《南方公园》相比,绝对是小巫见大巫。凯文·伊斯曼和彼得·拉特最开始画《忍者神龟》,就是对80年代初最流行的4本美国漫画的滑稽模仿(《Daredevil》、《New Mutants》、《Cerebus》和《Ronin》)。4只学习东方忍术的乌龟,却是以西方成人文化里最神圣的艺术家命名,而且是一只来自日本的大老鼠给取的名字,这本身就挺讽刺的。

中年变异忍者龟2

很多年来,美国流传最广的一则“城市传奇”就是下水道怪物,传说纽约的下水道里住着巨大的鳄鱼(70年代的电影《鳄鱼》就是根据这个传说改编)。忍者龟原本是4只宠物龟,长大后,小主人对它失去了兴趣,父母就将它们冲入下水道。因为某种神秘物质的辐射,基因突变,幻化人形,被一个同样基因突变的日本老鼠忍者收留,并教它们武功和忍术。变异,让人想起那个时代的很多电影,巨大的变异怪物光临地球,毁灭城市。但这次,变异的乌龟是拯救者,坏蛋是人类,整个世界需要几只被抛弃的乌龟来拯救,不无讽刺。

80年代流行文化里盛行东方元素,中国功夫、日本空手道、日本武士电影,以及对东方哲学的迷恋,都能在《忍者神龟》中找到影子。李奥喜欢读《孙子兵法》,老鼠大师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最伟大的力量不是来自肉体,而是精神,这是忍术的真谛”。

到底是幽默里兑点暴力,还是暴力里调些幽默,20多年来,不同媒介平台上的《忍者神龟》一直摇摆不定。它最初的漫画原型是阴暗尖锐的。但在电视强调了感情的一面,忍者龟并非以暴力解决一切问题,如果可以,他们宁愿待在下水道吃比萨看电视。1989年,《忍者神龟》第一次被改编成游戏,战斗过程极尽夸张搞笑,是当时任天堂红白机上最火的两款游戏之一。它在红白机上没能战胜《街头霸王》,但鼎盛时期的忍者龟,面孔出现在2000多种商品上,从玩具、毛巾、浴盐、床单、T恤,到剔牙线。一家叫“玩伴”(playmates)的玩具公司最早看到忍者龟在玩具上的潜力,他们从1988年开始设计忍者龟的各种玩偶造型,包括各种变身,如农夫版米开朗基罗,摇滚版达·芬奇。因为他们同时拥有《星际迷航》的玩具版权,就设计了一系列忍者龟和星际迷航交叉的玩具,至今仍是经典。忍者龟很快成了当时最受欢迎的玩具品牌之一,一年销售额10亿美元。食品业也为它们疯狂,当时有忍者龟布丁,里面是香草布丁,外包一层绿色糖粉。忍者龟冰激凌,分别以4只乌龟的名字命名4种口味的冰激凌。

归根结底,忍者龟是4棵被过度开发的摇钱树,23年后的这部新电影只是正式宣布它们老了。

中年变异忍者龟4

中年变异忍者龟5

上一篇: 在兰登书屋
下一篇: 芭蕾折子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