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香雪
作者:朱伟又一年丁香开花时节。到京西潭柘寺踏春,毗卢阁下那丛浸透岁月沧桑的白丁香密集成香雪缤纷,清香溢满整个斋院。
潭柘寺是京郊最漂亮的寺,漂亮在花树掩隐,寺舒展而不紧促。登高到观音殿前平台,听绕户竹风、碧涧泉鸣,看伸展而去的寺院错落,每季都被花香萦绕。整个寺院,斋院是花树中心。毗卢阁下的白丁香,美妙在与旁边那巨大的白玉兰互为映衬。白玉兰盛开时,丁香新绿刚萌成孱弱的娇嫩;而等白丁香怒放成团团簇簇,白玉兰欲谢未谢,又摇曳出一树的淡然春愁。可惜是,院中那几株紫玉兰颜色太艳,天长日久,白玉兰已经被染成浅红,在春天的阳光中,怎么都会让人生出不合时宜的对春闺红伤的怜悯。
赏花最好去处是寺院。不仅因寺院中总有淡泊中的安适与静谧,还因那寺院中的花树经过了一代又一代超凡脱俗者的熏染,有慈悲之心孕育,所以花色总比别处浓厚与灿烂。我相信花树都喜清洁,需清心寡欲与慈悲为怀者的呵护,所以嗜欲为乐与贪得无厌者的院子,总是开不好清净浪漫之花。
寺院一般都栽丁香,但这丁香原本却不是佛家道家之物。《广群芳谱》中的归类,丁香是药而非花,其名称,“丁”是“钉”的古字,花如钉而细微。按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说法,丁香是俗名,正名应是“鸡舌香,俗人以其似丁子,故为丁子香也”。如何称“鸡舌”?丁香花绽开后是单薄的四瓣,顺理两向,正好合并起来两个张开的鸡舌。古人说,采丁香花能酿成一种口含香料。在东汉应劭所著《汉官仪》中,就记载桓帝刘志当时身边的侍中老年口臭,刘志就拿酿成的鸡舌香让他含在嘴里。因为此香微辣刺舌,老侍中就以为自己有过失,皇帝赐了毒药,不敢咀咽,回家要自行了断,招致全家哀泣。后来同僚告诉他这是口香之药,笑他无知,才皆大欢喜。
因为鸡舌纤弱又芳馨,李后主就用“丁香颗”来比喻樱桃小口中的美人玲珑之舌。他把李商隐的名句“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改写为:“晓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向人微露丁香颗。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虽是艳曲,还算雅致。到金代董解元写《西厢记》,张生与崔莺莺情急而相会,变成了“云尤雨,靠人紧把腰儿贴。颤声不彻,肯放郎教歇!檀口微微,笑吐丁香舌,喷龙麝,被郎轻啮,却更嗔人劣”,真正云雨缱绻,就俗了。
寺院中肯定不能容忍这样解读丁香,僧人看中的是它的清淡与暗香。丁香花单朵其实本无香,丛集才有清香,文人们由此称结团之花为“丁香结”——结为聚,用的是《诗经·桧风·素冠》中“庶见素兮?我心蕴结兮,聊与子如一兮”的意境。《素冠》是一曲年轻寡妇面对亡夫遗容的悼歌,所谓抚尸哀恸。“素”是素色的革制护膝,类似裙围。“庶见素兮?”意思是,幸而又见那素色的护膝,我心怀郁结。“聊”在这里是“且”——且与子如一,同生共死。
我查丁香结最早出现在诗词中,应该是《花间词》中五代前蜀尹鹗的《拨棹子》:“寸心恰似丁香结,看看瘦尽胸前雪。偏挂恨,少年抛掷。羞觑见、绣被堆红闲不撤。”这是一首被无情郎抛弃的少女的哀歌,从丁香结低头看酥胸塌陷;怨恨被遗弃而羞见绣被堆红中曾经的温柔梦。尹鹗之后,后唐中主李作《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将丁香结渲染得更加哀婉。李一生就留下4首词,他27岁继位当南唐中主,一心振兴南唐却屡战屡败,最后只能面对无可挽回的江河日下。那种飘零无奈,给了丁香结一种特殊的悲怆。
有关丁香的诗词,诗,我最喜欢杜甫的《丁香》:“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深栽小斋后,庶使幽人占。晚坠兰麝中,休怀粉身念。”“垫”实际是“下”,“下”即“坠”。此诗意为:丁香体弱,素面朝天,深栽寒斋之后,本自孤寒,只堪与寒士幽人为缘。如坠身兰麝浓香之中,必将粉身不保。我想寺院栽此花,与此意境肯定有很大关系。
词,我则最喜欢王国维的《点绛唇》:“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此词作于1907年的丁香盛开时节,距今正好100年。1907年王国维30岁,作此词大约半年后,他恩爱的莫氏夫人就因难产而去世。这种渗透骨髓的悲剧气质——丁香如月色如霜,那傲然澹澹之香就有了一种令人肃然的骨气。
丁香肯定是域外引进树种。读美国人谢弗著《唐代外来文明》,说丁香的“钉子”来自古法文单词“clou”,而鸡舌的名称来自英文单词“clove”。他说唐朝的鸡舌香是从印度尼西亚引进,他认为《本草纲目》中引五代前蜀词人、尹鹗好友李《海药本草》中“丁香生东海及昆仑国”的说法,应该就是指印尼摩鹿加群岛丁香的原产地。他所说有无根据?查晋朝嵇含的《南方草木状》,其中有“鸡舌香”,记载在“珍异之木”中,看来原产“南方”大约没问题。但所记与今天的丁香显然有差别,他说蜜香、沉香、马蹄、鸡舌等8种香同出一树,“其花不香,成实乃香,为鸡舌香”。那么产地呢?同是晋朝的郭仪恭的《广志》上说:“鸡舌出南海中,及剽国,蔓生,实熟贯之。”“剽国”,“剽”是抢掠,古人称南海中多海盗,看来谢弗的结论多少有依据。但蔓生,又不对了。《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说,爪哇派赴中国汉朝的使者觐见皇帝时进献的丁香,时间确定为公元前210年,公元前210是秦始皇死之年,还未到汉朝。 丁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