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不清明的“放水节”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文仕全)
我新近住成都万福桥锦江边。3月以来,进入市区的锦江水日见枯竭,如一潭死水,一渠浓液。于是,白天因江水腥臭败胃,食不甘味;晚上被腥风熏醒,寝不安席。以为是持续春旱造成上游都江堰水流锐减所致,故只得强忍下这难言之腥。
4月5日是清明节,都江堰举行了隆重的“放水节”。电视上看到仪式庄重万众欢呼,滔滔岷江清流从决口处喷涌而下的画面,我却高兴不起来:对“上游缺水”说产生了怀疑。问一知情人,答曰:有关方面为保证“清明放水节”声势浩大,两个月前就开始蓄水,减少向下游放水,年年都这样。
“世界不缺水,缺的是对水资源的有效管理。”去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世界水周”会议上,专家这一说法加深了人们对水危机的认识。如此蓄水办节是“有效的管理”吗?“清明之时,放水之日”的由头是为了纪念李冰治水,今天我们复古放水仪式,重心应落在力求风调雨顺上。但“年年都是这样”却让下游沿岸住户饱受腥臭之苦,未能感受到“风调雨顺”。这恐怕与举办放水节的初衷也相悖:既不利于有效利用水资源,也难得“清明”,难以亲民。 放水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