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变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一册山河)

最近,云南思茅市改名为普洱市,在我看来,这算得上开玩笑的一个创举。我在想,这样的改变谁最受益呢,比较确定的恐怕是那些刻公章、搞印刷的,因为大量的印章和办公用纸、信口袋都可以重印一遍了。

想起这几年我市的地名变更,也有异曲同工之“妙”:行政区划调整后消失的地名很多都是存续了好久的,充满了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印记。比如,常说的武进孟河四大医派,武进魏村、安家舍、孝都还有武进万绥齐梁故里,就这样丢了名字,取而代之的是“新北孟河”、“新北春江”,春江镇是由原来的魏村等三个镇合并后改的,而魏村、安家舍、孝都等连乡级地名都没有了,这使本地的地名相当混乱,因为所谓的春江镇,历史上根本没有存在过,没有地名上的沿革与传承关系。

这些年,城市的地名像是“你看,你看,月亮的脸悄悄地在改变”,可变也有道,也要有逻辑。思茅产普洱茶,就叫普洱市,那么除了福建铁观音省还可以有苏州碧螺春市,更可以有洛阳牡丹市,金华火腿市,而荷兰就该改名郁金香国了。

先不说普洱茶价格疯长跟80年代君子兰、高级兰花价钱一涨再涨同属非理性之举,单说一个城市不要历史,不要记忆,只要经济标签的举动,我以为不是明智之举。 地名文化变形

下一篇: 重建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