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

作者:曾焱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0帕丽丝·希尔顿被披露到一家清谈节目做嘉宾时开口索价50 万美元

5.64万欧元的发票

3月底,法国著名电视制作人让-路易斯·雷米约(Jean-Louis Remilleux)被巴黎凡尔赛法院判处10个月缓刑并罚款4万欧元,罪名是他为让影星卡特琳娜·德纳芙(Catherine Deneuve)和卡罗尔·布盖(Karole Bouquet)到节目中做嘉宾,支付对方“隐形报酬”,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灰色收入。

其实是两年前的旧事。2004年5月22日法国《解放报》发了一则小消息,披露戛纳电影节期间,大明星德纳芙在Canal+电视台“8点10分准时播报”节目中露那一面,私下收受了对方的高额报酬。当时制作人雷米约站出来,言辞凿凿辟谣。几个月后,雷米约和大老板拉加德尔集团(Lagardere)传出不和,这个将出版巨头Huchette也一口吞下的财大气粗者很快让雷米约出局,并且着手审计他制作公司的账目。事态于是越来越严重:2005年11月,凡尔赛金融警察大队向德纳芙发出传票,同一天接受聆讯的还有影星布盖以及时尚界名人、设计大师拉杰斐尔德。最后法庭证实拉杰斐尔德与案件无涉,两位老牌美女影星却脱不了干系。德纳芙向“8点10分准时播报”节目组报销了5.64万欧元发票,其中包括2.23万的室内装饰费用,1.03万服装费用以及4400欧元园艺开销。布盖则接受了7600欧元现金,以此为条件允许“传奇”摄制组到她在西西里岛的别墅中拍摄,“传奇”是雷米约监制的另一档节目,专门报道名流生活,在法国电视二台播出后收视率一直很不错。因为这两位大明星和节目组没有签下任何工作合约,也没有收款单据,法庭认定所得为非法的隐形报酬。法庭没有对两位女影星的逃税行为做出任何处罚,雷米约和他的财务顾问就没这么幸运了。

网络上对雷米约有不少同情的声音,就像雷米约为自己做的辩解:确实没有给嘉宾私下报酬的惯例,但大牌嘉宾确实都有拿钱的要求。依照雷米约的法庭陈述,德纳芙这位“法国女人优雅的象征”也不太免俗:雷米约电话里邀约她做嘉宾,德纳芙先是表示自己从不参加节目录制,从不上电视,转口就开出价码30万法郎。雷米约表示提给她这么多现金很难,德纳芙马上说可以给他们寄去一些发票,显然曾经有过先例。澳大利亚报纸《星期天时报》报道这次“报酬”案件时,提及德纳芙一些明码标价的前事:阿尔及利亚有个名声很臭的银行家拉菲克·哈里发,因为一起涉及金额4500万欧元的银行倒闭案件2003年外逃到伦敦。这个人喜欢装点门面,常用大价钱请些名人来假扮老友,陪他一起出入公众场合,德纳芙就是“老友”中的一位,她曾陪哈里发一起看过某场重要的英式橄榄球比赛,并出席他在戛纳豪宅里举行的私人派对。

嘉宾以稀为贵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1

2005年马拉多纳在阿根廷电视13台黄金时间主持娱乐谈话节目“10号之夜”

在他那本薄薄的却畅销再版数次的著作《关于电视》中,法国社会学家布尔迪厄说过谈话节目的本质,大意是,这种节目是由职业脱口秀高手坐镇、其他业余人士围在旁边配戏的表演。这是10年前,欧美谈话节目正在喝口水也长肉的上升时期。布尔迪厄没预见到如今局面:录影棚的强势逐渐被消解,职业高手孤掌难鸣,业余人士变得资源稀缺,奇货可居。美国那个帕丽丝·希尔顿本是不缺钱花的希尔顿少主,被披露到一家清谈节目做嘉宾时开口索价50万美元,这让老德纳芙遮遮掩掩的5万多欧元气短。

与中国一样,除了购买电视剧播出,法国各个电视台之间的收视率竞争主要依托在娱乐和谈话这两类节目。有家纸媒为不收费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晚20点30分到22点30分)算过一笔账:老大是私营的法国电视一台TF1,为节目支付的购买价合每分钟5500欧元,两个小时就是66万欧元,在巴黎市中心能买下一套小公寓了。国营的法国电视二台收视稍差,大约每分钟在4000欧元,再往下是娱乐频道M6的3300欧元,法国电视三台也是国营台,收视最差,为这个时段的两小时节目也要花费30万欧元。为了争夺观众,制作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名主持,要么名嘉宾,结果都是增加节目制作成本。在法国,谈话节目和娱乐节目的成本构成相似,主持人和嘉宾是两大块。一般来说,一期节目最终售价的大约10%是被用来支付主持人工资。TF1的名嘴让-皮埃尔·佩尔诺主持一集“价钱知多少”要价1.5万到2.5万欧元,“传奇”的两任主持,尼科·阿里亚加斯或弗拉薇·弗拉芒也是这个价位。王牌节目“谁想成为百万富翁”法国版主持人让-皮埃尔·福柯无论做什么节目,制作方都得支付3.8万到4.5万欧元。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2

另一位涉案女明星布盖曾是“邦德女郎”

成本的另一大块就在嘉宾身上。谈话节目,明星嘉宾始终是制作人的首选。比如雷米约,官司在身,去年9月在法国电视二台还上了一档每晚22点48分播出的新谈话节目,名字叫“法兰西竞技场”。节目类似大辩论,我们中央二台也有这么一档类似的“大家说法”,只是场面上不如它,大致就是嘉宾分正反两个阵营,争辩某个敏感事件、观点,现场观众也能参与。嘉宾开始是选普通人,收视不太理想,雷米约决定两个阵营邀请的主辩还得换名人,改版之后收视率从40多万人次上升到200多万。明星既然成了收视保证,也就不好说话了,即便是为宣传最新作品而出场的大明星,要价也会占到制作成本的20%~30%。以前段时间为避税移民比利时的老歌星哈利代为例,他出场一次大概要2.5万欧元,如果是当红歌星,四五分钟表演,制作人得支付3万欧元左右,这还不包括类似和德纳芙协议的那种“灰色报酬”。雷米约在法庭上诉说现在做电视节目很无奈,戛纳那期现场访谈,没有德纳芙出镜意味着失败,她的条件就必须答应。还有女星布盖,在摄制组出发去她家的前一天突然提出现金要求,制作人没有办法拒绝。

谁来说合算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3

在美国走红20多年的“今夜秀”主持人雷诺

美国有一本社会学专著《无耻世界:电视脱口秀节目与瓦解社会》,作者批评脱口秀遍地开花,然后为了抢收视率不择手段,很多节目把争议性话题和问题嘉宾当作奇货出手。嘉宾都是观众想不到的“人物”,像美国著名的垃圾脱口秀主持人杰瑞(Jerry Srpinger),请来现场的不是通奸乱伦,就是变性怪癖,当事人常常在直播间互相扭打到鼻青脸肿。可这种无需明星的平民脱口秀至少解决了令制作人头疼的嘉宾和成本问题。

可多数谈话节目是不能缺少明星的。为了解决嘉宾问题,制作人有两个办法。用政治、学术明星来取代娱乐明星,成本可以适度降低,对于谈话节目也算质量保证。政界、学术界中人和明星一样需要保持曝光度,受公众关注度不输给明星,碍于形象又不便狮子大开口。法国电视一台原来有档“政坛家访”节目,主持人每次登门造访一位政界人物,假装政治、社会、文化、艺术、生活都敞开了谈,收视率不错。电视三台的“答辩权”,邀请新闻界名流评侃一周来的媒体报道,有时还找不同观点者一通激辩,不断惹官司上身,节目收视也越来越好,可惜最后还是口无遮拦树敌太多,停播了。当代哲学家贝尔纳-亨利·莱维,人称“超级明星哲学家”,在法国只要拼出他姓名的缩写BHL人们就明白所指何人。作为“新哲学”的掌门人,莱维主张利用媒介传播思想,他因此成为法国各个电视台谈话节目如获至宝的嘉宾人选:有深度、有名望、形象出众又善侃,而且最可贵的是他有主动参与的姿态,这样的谈话嘉宾到哪里找去?!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4

大明星德纳芙狮子大开口,尽失优雅

要么就把赌注全部押在主持人身上,花天价请名人来做主持,利用对方的个人魅力招揽名人,解决嘉宾饥荒。2001年克林顿卸任的时候,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打过他的主意,想为他量身打造一个每周播出的新闻谈话节目,嘉宾则是学者专家、政府官员、新闻人物,与前总统一起评论美国人关心的国内外时事。可惜克林顿毫无此意,这事黄了。退役体育明星也是佳选:2004年10月11日,德国慕尼黑某电视台搬来前网球明星贝克尔主持一档名为“贝克尔1∶1”的谈话节目。2005年马拉多纳在阿根廷电视13台黄金时间主持娱乐谈话节目“10号之夜”,球王贝利、NBA球星吉诺比利、网球名将科里亚都去捧场做过嘉宾,甚至还请去了卡斯特罗,据说收视是万人空巷。没多久传出切尔西主帅穆里尼奥为葡萄牙SIC电视台开播一台脱口秀的消息,首播收视率高达40%。

请名主持人也是办法。一般的名气不行,要的是那种对观众有莫名魔力的资深主持。在美国,脱口秀节目从早播到晚,收视地位仅次于新闻,在各个电视频道都稳居老二位置。白天的脱口秀一般没什么正经,夜间才安排有政治人物或者当红明星出场做嘉宾的主流脱口秀。也有例外,比如在美国走红20多年的“今夜秀”,放弃政治、国际新闻,播报的全是娱乐和社会新闻,主持人雷诺(Jay Leno)2006年上了《福布斯》“全球百位最具影响力名人榜”第23名。还有ABC下午播出的“奥普拉·温弗瑞节目”。本来只是收视毫无保障的日间“垃圾时段”,但由于她的个人魅力,收视率全球最高的纪录已经保持了十余年。红到什么程度?《名利场》杂志评价她:“在大众文化中,奥普拉的影响力,可能除了教皇以外,比任何大学教授、政治家或者宗教领袖都多。”1996年奥普拉在节目中增加一个新的板块“读书俱乐部”,每月向观众介绍一本书,并请作者来做嘉宾,和读者面对面交流。结果就是,不管上节目之前这本书如何地被冷落,经奥普拉推荐后统统一夜畅销,销量至少攀升10倍,节目播出第二天全美各大书店、咖啡馆里都会摆上奥普拉推荐的这本书。节目播了11年,这种神话都没被打破过,获邀参加她的节目被作家们看成是“中奖”一般走运,哪里还用制作人发愁嘉宾。奥普拉最重的时候超过90公斤,从没观众嫌过她胖。奥普拉说要写本减肥的书,出版商立马承诺付她天文数字稿酬,比前总统克林顿《我的生活》2000万美元还要高。《福布斯》2007年1月最新公布的“全球最富有女星排行榜”中,奥普拉凭借15亿美元资产高居榜首,成为全球娱乐界最富有的女人,落在她后面的,有凭《哈利·波特》跻身新贵的J.K.罗琳、统治家居王国的玛莎·斯图尔特以及麦当娜、席琳·迪翁这样的女明星。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5

对观众有莫名魔力的主持人——美国的奥普拉·温弗瑞

在法国电视界,至今最有魔力的主持人不是大腕娱乐主持,而是已经72岁的文化类节目主持人伯纳德·比沃(Bernard Pivot)。法国电视二台1975年开办一档由比沃主持的“书评”节目,每周五晚21点30分播出,在约90分钟时间里,屏幕上基本只有主持人和被评的书的作者在那里清谈。这样一个本应曲高和寡的节目,竟数十年在法国收视率排行榜上位于前列位置。凡经“书评”评选的书,即成畅销书,这使出版商密切关注其动向而紧跟运转。美国的基辛格、法国前总统德斯坦、前总理巴尔等,都曾当过嘉宾。比沃本人就是评论家、作家,晚年还因为这个节目的影响力,被增补为法国“龚古尔”文学大奖的评委。

不过法国电视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谈话或综艺类节目如果收视持续看好,大腕主持一般都自组了公司,自兼制片人,节目再卖给电视台。省掉主持人成本这一块,收入比较可观。前段时间很多法国媒体报道过法航飞南非班机上发生的一起空中性骚扰事件,著名主持人酒后猥亵同机的阿尔及利亚女子足球队员,这个主持人就是42岁的简·德拉鲁埃,他在法国电视二台主持一个探讨社会和家庭问题的谈话节目,1994年开播以来一直保持着高收视率,德拉鲁埃于是自组了公司,身价现在近3000万英镑。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6

电视台的“灰色收入”事件7

法国“书评”的主持人伯纳德·比沃(上图)。让-路易斯·雷米约(下图) 电视台收视率灰色收入制作人奥普拉

上一篇: 给DRM判个死缓
下一篇: 别人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