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纪念册(42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4月10日,日俄军队撤离满洲行动完成
4月10日,日本军队撤离满洲(留守铁路者除外),将奉天省行政权力移交给清政府,落实了《朴次茅斯条款》,该条约是1904年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经由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巧妙调停谈判达成的。日本从奉天撤离之后,清政府居然向日方发了感谢信,告知日方清廷计划在满洲三省配备军队以便迅速接管行政权力。徐世昌负责监督东三省的行政管理,并被授予帮助实现改组权。此前,中国军队已经接管了俄国军队最后撤离的两个城市——吉林和齐齐哈尔。俄国比条约规定提前一个月完成了撤军任务,但也留下了8000名铁路人员。俄国外交部发布的声明中称,这些人与陆军部无关,他们的任务仅限于监护铁路,人数是在条约允许范围之内。图为1905年,被日军占领的奉天(沈阳)城内街景。■
4月17日,纽约皇后区公共图书馆正式成立
那时成立它的人没想到百年后它将成为全美借阅量最大的图书馆。上世纪初,钢铁大王、慈善家安德鲁·卡内基实施他在全国范围内捐献建造1650所公共图书馆的计划,目的在保证“穷困阶层的人们接受教育并改善其境遇”。皇后区图书馆开放时,服务的读者约有15万人,至1910年扩大到17家分馆,借阅量约75万册。目前,皇后区公共图书馆已经具备“集团”性质,旗下拥有63个分馆,并在馆际联网。每年借阅量长期居全美图书馆之榜首,亚裔读者集聚的法拉盛、艾姆赫斯特和贝赛等分馆的借阅量年年居高不下,去年皇后区图书馆的借阅总量打破了历史纪录,达到2000万册。上图为20世纪初美国纽约的公共图书馆。■
4月12日,戴鸿慈请解法部与大理院权限
法部尚书戴鸿慈曾致书梁启超,就法部与大理院之间的权限之争,请求声援。在官制改革中,清政府虽然明确了法部专掌司法行政,大理院独执司法审判,但法部所掌的司法行政范围,大理院所掌司法审判范围,并没有给出明确界定。结果,从人员选拔、筹办经费到职责权限都不可避免会产生争论。1907年4月初,戴鸿慈上奏朝廷提出了法部与大理院的权限划分。法部认为:“司法者与审判分立,而大理院特为审判中最高之一级。盖审判权必级级独立,而后能保执法之不阿。而司法权则层层监督,而后能防专断之流弊。”法部进而认为,其所管的司法行政权包括司法权和行政权。其中,司法权包括外省的死刑核准权、具奏秋审朝审大典和恩赦、特典以及宗室案件的审理。其行政权包括管理牢狱、监督大理院和各省提法司、调度检察事务。戴鸿慈提出的法部权限条目几乎包揽了大理院的大部分审判权和人事权。大理院虽有全国最高裁判机关之名,但只对一些徒、流案件具有最终审判权。不明就里的朝廷,批复了戴鸿慈的奏折。■
4月13日,出使英国大臣汪大燮奏请行用金币
驻英公使汪大燮上奏清政府改行金本位制。1900年前后,币制改革受到清政府重视,原因是甲午赔款和庚子赔款等总额在6.6亿美元以上的债务,必须用价格不稳定的银币在市场上购买金币来支付,如何取得足够支付巨款的财源便成为重要问题。1903年,英国人赫德建议清政府采用金本位制,并写成《中国银币确定金价论》上陈,1904年,美国人精琦也曾建议清政府执行金本位,直到这次驻英公使汪大燮上奏清政府改行金本位制,此类呼声一直不绝。宣统二年(1910)颁布的《币制则例》规定采用银本位,而列强各国普遍用金本位,这导致金涨银落给中国带来的损失无法避免。图为清代的钱币兑换商。■
4月11日,法租界公董局将电气厂交于法商公司
法租界公董局于1896年4月着手在洋泾浜畔带钩桥南建造电气厂,次年6月建成,3台机组送直流电给法租界道路、商行、住户使用。1903年6月,第4台机组安装竣工,投资银11488.8两,电厂总容量增至180千瓦。供电范围东起黄浦江西岸、北临洋泾浜、西至八仙桥、南沿城厢北城墙。后随着法租界的扩大,西面又延伸至顾家宅。电气厂自开办至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底不进行独立核算,一切照明费用开支,报法租界公董局核销。1907年1月,法电以22.5万法郎向法租界公董局购买洋泾浜电气厂及设备,这为该公司开设电车业务奠定了基础。图为法商卢家湾发电厂。■
4月10日,川汉铁路公司改为商办
在四川总督锡良创议下,川汉铁路由官办改为商办。起因是1903年民间盛传清廷准备将川汉铁路建筑权出卖给英国,四川绅商和地主,包括立宪党人成了股东,部分农民也持有股票。四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1903年7月创办,初由冯煦任总理。在宣统元年(1909)十二月十八日发出的商办川省川汉铁路有限公司股票上,注明“本公司蒙督部奏准商办,先集股本银叁千伍百万两,股票分大小两宗。大票计伍拾万股,每股库平银伍拾两;小票计贰百万股,每股库平银伍两,息单附给”。股票上表明公司有3位总理,分别是驻川:胡峻;驻京:乔树;驻宜:费道纯。川汉铁路股票背面颇具特色,以一列奔驰的火车为主图,上方是两面大清国旗——龙旗。■ 图书馆历史中国近代史纪念册租界《朴次茅斯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