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快来和我们一起跳舞” ——专访百老汇最大的剧院管理商罗伯特·倪德伦父子
作者:马戎戎( 2004年12月,《42街》在莫斯科演出 )
3月21日,一个名为“中国百老汇院线”的合资剧院院线宣告成立,由曾引进过滚石乐队在中国演出的北京新纪元传播公司董事长陈纪新和小罗伯特·倪德伦共同管理的新纪元倪德伦公司负责运营。这是中国文化领域第一个建立专业剧院院线的公司,凭借这个公司,试水多年的百老汇,终于正式进入了中国音乐剧市场。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观众就可以在自己家门口看到原汁原味的美国百老汇歌剧演出了。”王洛勇这样解释这家院线将对中国音乐剧产生的影响。目前,新纪元倪德伦公司已与全国20多家剧院签署了框架协议。根据协议,新纪元倪德伦公司每年在合作剧院推出一系列经典百老汇音乐剧;同时投资院线中的剧院,更新设施,帮助剧院经理取得更大职业发展,为他们提供剧院经营、长期财务规划和信息管理方面的专业经验。最后还要与剧院经理一起制定富有创意的新型营销战略和观众服务计划,为中国观众提供美国以及世界的优秀剧目。
“中国百老汇院线”的第一个计划,是今年9月到11月,曾经赢得托尼大奖的《42街》将通过这个院线联盟在北京、上海、南京、武汉、宁波、长沙6城市的6家剧院巡演。此外,中国百老汇院线拥有自己的票务系统Ticketmaster,通过这个系统,新纪元倪德伦公司正尝试把平均票价初步定在30至40美元,折合人民币在220至300元左右。对于动辄800、1000元的中国剧场演出来说,这将是个不小的冲击。
“百老汇音乐剧商业成功的秘密就是一次投入,反复产出。但我们怎样才能演那么多场次,又怎样能保证持续不断地有人忠实地跟着你看呢?”陈纪新说。显然,这正是“中国百老汇院线”对中国剧院管理的真正意义。
三联生活周刊:您曾经两次来过中国,两次旅行中,您对中国的演出市场有什么印象?
( 大罗伯特·倪德伦 , 小罗伯特·倪德伦 )
大罗伯特·倪德伦:1975年左右,我是密歇根大学董事会成员,应邀请访问华盛顿,在那里我见到了当时的中国官员,获得了访问中国的邀请,在中国待了3个半星期。那时,能够获准在中国停留3个半星期已经很长了。1994年,我和前美国大使又来到中国。我发现,20年中国的变化非常大,建筑,社会环境都很不一样。我第一次访问的时候,中国没有演出市场的概念,但是现在中国城市飞速发展、经济飞速发展让我现在能够在这里做些事。我的儿子在中国停留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三联生活周刊:据说陈纪新女士为了见到你们曾等待了3年?之后,从2001年起,您就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考察。这些考察带给您什么信息?
小罗伯特·倪德伦:3年?我的家族等陈女士已经等了30年。我的朋友在2001年向我介绍了中国的娱乐市场发展情况,同时向我介绍了陈纪新在中国演出市场的业绩。随后我开始了对中国市场的考察。3年里我去了很多城市,我们在中国的所到之处,都看到中国人对百老汇有很大的热情,这对我们起了很大的激励作用。我还看到中国各地有许多剧院,剧院设施都很好,有时候我甚至希望能把美国观众带到中国来看戏。但是这些剧院往往被看做政府形象工程,缺乏后期开发的预测和设计。所以我认为,我们可以和中国的合作伙伴一起发展这个市场,提升剧场的票房、效率。同时我发现这个市场和美国市场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所以我们必须结合这里的市场特点来建设一种新的管理模式。
三联生活周刊:《狮子王》在上海创下了13周的演出纪录。您怎样看待这个成功?
大罗伯特·倪德伦:我听说上座率到了99%,这很明显说明,作品很优秀就会得到市场的欢迎。我认为这是美国的经验和当地经验结合在一起取得的成功,同时说明了中国观众对音乐剧文化的开放度和潜力。
三联生活周刊:但是,无论北京、上海,还是杭州、青岛,都是非常不同的城市。你们怎样解决这种差异,怎样解决中国观众的文化趣味和百老汇音乐剧趣味之间的差异?
小罗伯特·倪德伦:我们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寻找合适的当地合伙人来推动项目,唤起观众对百老汇演出的兴趣。我想这样的思维和目标对我们的成功来说至关重要。我们确实认识到不是每一个剧目都能在中国得到同等的欢迎,所以我们的第一步就是要选择那些具有国际吸引力的经典剧目。的确,百老汇的口味很美国化,但是百老汇在它本身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影响,这也是它能在全球受欢迎的原因。中国观众的文化口味很高,也有很长历史的演剧传统,所以我觉得百老汇在中国也会受到欢迎。我们会做很多工作来帮助观众了解百老汇的文化和传统,同时我们会结合中国观众的口味和中国题材,专门为中国观众量身定做一些剧目。
三联生活周刊:很多中国剧院属于当地政府所有,你们怎样解决中国剧院的地域性管理和院线要求的连锁管理之间的差异?
小罗伯特·倪德伦:从我的感觉上来说,两者的确很不同,所以我们会花很大力气和合作伙伴相互协商,一起降低管理成本,提高赢利。我们是私营企业,赢利非常重要。这是百老汇的首要经验。由于主管单位不同,不同剧院需要签不同的协定。这和在美国差别不大,因为美国很多剧院的所有者也不同。在和剧院讨论时,陈纪新女士的政府资源和文化背景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很多决定都是我们一起做出的。
三联生活周刊:院线制对百老汇音乐剧的成功起了什么作用?
小罗伯特·倪德伦:我们家族在100年里积累了很多管理经验。就票价说,百老汇上演的剧目由于演出场次多,票价相对美国人的收入,并不算贵。在美国,普通观众花费40美元就能买到一张位置不错的票;如果到位于时报广场的售票处(TKTS)购买当日的余票,价格还会更便宜。《猫》从1982年10月上演到2000年6月,以1997年的统计数字显示,上演了7397场,票房收入约3.8亿美元。
三联生活周刊:2001年,由于“9·11”的影响,百老汇数月之内票房下跌了80%,现在恢复得怎样?
大罗伯特·倪德伦:现在的百老汇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好。很多游客并没有因为“9·11”而停止热爱纽约,政府也给了百老汇大力支持。我们继续上演优秀剧目,而且人们希望过正常的日子。“9·11”之后,百老汇票房的确急剧下降,但是纽约政府在这时候给了百老汇很大的支持,其中包括邀请百老汇到酒店去演出,给予很多优惠,这样百老汇的票房更好了。
三联生活周刊:这几年,不仅仅是倪德伦,包括英国真正好等各家音乐剧公司都纷纷试水中国。2006年5月,百老汇亚洲娱乐公司成立,称在未来3年里投入巨资,在中国20多个主要城市演出至少12部中英文音乐剧。但倪德伦却是第一个能够通过和中方公司合作方式在中国建立连锁剧场的公司。您认为倪德伦为什么能成为这第一个?
小罗伯特·倪德伦:我不觉得迪斯尼、“百老汇亚洲”和麦金托什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在美国我们是一起工作的伙伴。他们制作好的剧目,在我们的剧场里上演。在中国,我们依然和他们一起工作,把好剧目带来。我们的业务涵盖了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剧院管理。我们发展观众,选择最合适市场的剧目和最合适一个剧目的市场,给观众提供多种选择。
三联生活周刊:就好比,你们是商店老板,而其他人是供货商?
小罗伯特·倪德伦:很有趣的比喻。
三联生活周刊:但对中国来说,目前音乐剧仍然是小众市场。
小罗伯特·倪德伦:这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已经和投资伙伴达成共识,做了3年内不赢利的准备。 跳舞父子百老汇剧院专访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