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封沈阳的24小时
作者:贾冬婷/( 3月4日,沈阳火车站的工作人员在清扫站台的积雪 )
又有两辆车剐蹭上了。7点多,青年大街大西岗的交警高晓骞比往常要忙碌些。夜里开始下雪,清晨的路面已经积了薄薄一层,车都小心翼翼走着,还是免不了磕磕碰碰。
并不是鹅毛大雪,是雪粒子,随大风扬起来,像小石子打在脸上。高晓骞不禁把衣服紧了紧,为了晚上的正月十五灯会出勤,大队要求统一着装,他换上了春装夹克。这里紧邻市委,是青年大街最美的一段,两侧已经张灯结彩了,正应了一句古谚“正月十五雪打灯”,是好年景的兆头。
沈河交警大队大队长杨振全知道今天又不能回家过节了。他所管辖的沈河区五里河公园、中街今晚都有灯会,老人、小孩会蜂拥而至。他想着傍晚要调些警力去维持秩序,或许晚点儿能抽空陪85岁的老母亲吃一顿团圆饭。昨晚20点他接到市交警支队电话,说今天有“暴雪”,他已经下令全体民警待命。在他的经验里,再大的雪,撒上融雪剂,很快就化了,应该不会对交通造成太大阻碍。
没想到这雪一直下个不停。一警务区警长赵庆东在彩塔岗指挥,这是个风口,四面没有高大建筑物遮挡,他身边瘦弱的张振被风吹得东倒西歪。赵庆东一面开他的玩笑,一面向杨振全汇报路口的拥堵。10点多,杨振全传呼机的响声此起彼伏,各路口都在报堵点。
12点,雪已有半米深。巡警出现场的摩托车派不上用场了,他们开始背着勘查包徒步去越来越多两车剐蹭的地方。杨振全调集待命民警,还有300多名协勤全部上路推车。但一切都是徒劳,下午14点,双向八车道的青年大街还是瘫痪了。
( 3月7日,解放军战士在街头除雪 )
交警支队支队长宁家彬在大屏幕上看到这一幕,从指挥中心跑过来,对杨振全下了死命令:必须把青年大街打通。他们都知道,这条被称作“金廊”的中轴线连接着沈阳命脉,别的不说,就垃圾一项,这条街连着城南、城北两大垃圾场,而720万人一天就能产生4500吨垃圾。这时,150条公交线路瘫痪,11条高速公路封闭,桃仙机场出港144趟航班取消,全部长客停运。
但杨振全心里也没底,青年大街到处是横躺竖卧的车,车与车的空隙处是人,从人行道、公交车里、商店里涌出的人,在风雪中艰难地移动脚步。杨振全把全区所有交警、铲车、环卫工人都调到青年大街,采用人海战术,开始攻坚战——以中央隔离线为界的最内两车道,一边是一警务区警长赵庆东从市政府路口往南,一边是二警务区警长佟宇从文化路立交桥向北。
( 一场暴雪令沈阳城市交通陷入瘫痪 )
“汽油涨价时我后悔过,磕磕碰碰时我后悔过,但今天我真是欲哭无泪。我的伊兰特陷在雪堆里,我推又推不动,挖又挖不出,就像参加达喀尔拉力赛的车手。把车丢在这里自己走,谁舍得啊?”一个司机无奈地坐在车里等。但一次次重新打火后,越来越多的人弃了车,加入徒步大军。无人车多了,“推车”就改成了“抬车”,等铲车清了一辆车的空地,十几个人就把一辆车推向前,就这么步步为营,一点点向前挪动。
下午15点,中街上的“兴隆大家庭”涌出大批的人,昼夜不间断的“疯狂60小时抢购”提前关门了。路边小卖部压箱底的东西也没了。一位50多岁的中年人过来递给杨振全装在一个大可乐瓶里的热茶,嗓子里冒烟的他像干啤酒一样一口喝下不少,那人把瓶子揣在棉袄里暖一会儿,再递给他说,“我在路边看你很久了,你是个老警察,太辛苦了”。
( 3月5日,沈阳市民上街除雪 )
大雪把两侧的花灯吹得七零八落,也吹散了看灯的人。中午取消了远郊的世博园灯会,反而将更多人聚集在了青年大街上。杨振全奇怪有人冒着大雪还抱着孩子出来,但小卖部里避风的行人都说,“十五走百病!”还有出来看热闹的,拍照的,摄影的,路上的人比车还多。没想到被困在路上了。
下午17点,沈阳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发布第一号紧急公告,宣布沈阳市内交通已处于“瘫痪”状态,“请广大市民不要开车出行,以减轻道路出行压力,确保安全”。
在城市的外围,沈阳世博园里的“万盏观灯”已被风雪吹得七零八落,不得不临时取消原定3天的灯会。也因为元宵节,沈阳市东北育才双语学校组织4000多名学生乘校车从棋盘山返回市内,但这13辆车陆续陷入雪坑,滞留在半路。这天也是大学生返校的日子,本该下午16点多到沈阳的6650次列车停在了本溪的一个小站,数千名乘客吃光了车上所有的食物。
城市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切断了,蔬菜随之涨价:黄瓜从5毛涨到3块,香菜也从1块8涨到3块了……菜贩们都想着明天卖个好价钱,忙着在大棚里码货,没想到灾难也降临到他们头上:明廉地区市场坍塌,1死12伤;盛发蔬菜批发市场、苏家屯区一农贸市场坍塌。
青年大街上,一切像回到了原始时代,“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靠吼”。大西岗上的高晓骞脖子里的雪全冻成冰了,后来都没了感觉,甚至觉得路上套个纸盒、塑料袋套在头上的行人也挺幸福的。他被问得最多的就是三个问题:“去沈阳站怎么走?”“附近哪儿有旅店?”“洗浴中心在哪儿?”附近是五星级的凯宾斯基,这个老百姓平时根本不问津的地方也在这个雪夜爆满了。
这个团圆的节日,更多人选择了家的方向。晚上19点多,正在青年大街推车的交警刘永亮接到妻子电话,才知道她刚刚从皇姑区的单位走到浑南区的家里,整整走了6小时,以为他会回来吃饭,没想到面对的是停电后的动荡屋子。
23点多,赵庆东和佟宇率领的两队人马终于在热闹路附近会合,隔着50米,两队人就面对面激动得大喊。喘了口气的赵庆东终于可以在路边休息一下,他从口袋里一掏,一兜一兜全是雪,两层鞋垫都拧出了水,袜子也都湿透了。路边传来一阵鞭炮声,他才意识到这是元宵节的午夜了。
司机们抢着冲出重围,他们等得太久了。穿着反光背心的交警们站在中央黄线上,每隔50米一个,用人墙将两侧车辆隔开。杨振全记得,第一个放行的是一个小储蓄所的运钞车,车上几个保安荷枪实弹站在里面,抬起来特别沉。然后是“120”急救车、消防车。从来没给杨振全打过手机的老母亲给他打了第三个电话,说着说着就哭了,这一晚,全家人都被雪滞留在路上,她还一个人在空荡荡的屋里坐着。
3月5日凌晨3点,青年大街四车道通行,将城市从大雪的封锁中打开了一条缝。这时雪终于停了,下了整整24小时。
雪灾下的城市重启报告
3月3日,沈阳市气象台副台长张子峰发现,这几天他们密切关注的冷暖气流——自贝加尔湖南下的强冷空气和自河套倒槽北上的充沛暖湿气流——即将交汇在沈阳上空。而且,两股气流正面交锋,又势均力敌,“一次教科书式的冷暖交汇”,他断定,“历史罕见暴风雪将袭击沈阳”。
下午16点30分,分管农业的副市长李宝权和主管城建的副市长邢凯办公室收到了气象局的专报气象信息:3月4日凌晨2点将有一场10毫米到18毫米的降水过程,风力6到7级,阵风8级。邢凯对记者说,乍看上去好像不是太严重,但前面冠上了“历史罕见”4个字,让他警惕起来,“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17点,他签署发出除暴雪特级预案,同时由媒体对全市发布气象预警。但这则小消息很快就淹没在当日长篇累牍的元宵节报道中,见惯了大雪的沈阳人显然没有在意这一场暴风雪,何况沈阳的这个冬天一直展现了它的温暖一面——比历史平均水平高出3摄氏度。
当时谁也无法想象雪会有这么大,雪后统计为49毫米降水量,查阅沈阳气象历史,百年不遇。而一般的“暴雪”标准,是指超过10毫米的降水,约为10厘米降雪。
面对天气的莫测变幻,市政府应急系统由城市、农村两条线进行。下午18点,沈阳市除雪指挥部根据预报发布特级除暴雪预警令。晚20点,市政府520会议室,负责城市一线的邢凯召集各区、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召开工作调度会,提出应对暴雪的三方面保障:除雪,春运,水电起暖等群众日常生活的运行。
3月4日凌晨3时20分,监测人员在大屏幕上观察到第一片雪花落下。10点后,风雪越来越大,沈阳中心气象台半小时内连续发布三次预警信号,预警等级也从蓝色迅速上升到红色。市政府随之启动了气象灾害专项应急预案。
邢凯在12点赶去市政府时候,他的越野车靠除雪车开道还可以勉强行进。但到下午14点,全市道路交通瘫痪了,除雪车也动不了了,推进速度缓慢,开始全力在主要道路上攻坚。这时,只能像烙煎饼一样把雪推出来,运送都来不及。
下午17点,沈阳市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发布第一号紧急公告,宣布沈阳市内交通已处于瘫痪。5小时内,市政府应急中心又连发两道紧急公告,把滞留在路面上的车清运出去。全市除保证基本生活和城市运行的公共服务事业单位外,全部放假一天。另外,从3月5日6点至6日6点,除公交车、出租车、警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以及除雪车辆外,禁止其他机动车辆在二环路以内的道路上行驶。
“17点,降水49毫米。预计这场暴风雪的降水量将超过50毫米……”从11点开始,沈阳市除雪指挥部内,副总指挥于沈光每1小时观测一次雪情,他越来越焦急:气象学上测量降雪,是按照雪融化后的水来度量,粗略估计,10毫米深的积雪大约融化为1毫米深的水。而每增加1毫米降水量,就意味着全市的环卫工人要多扫三四万立方米的积雪。
交警支队支队长宁家彬接到邢凯的电话:“全市共有多少辆车可以支援?”他查了一下,“5吨以上货车2.67万台,自卸车5600台,铲车2200台”,全市总动员上街除雪。
邢凯对记者说,以沈阳市的除雪能力,应对20毫米降水没问题,但现在是49毫米,这不是简单1.5倍的问题,因为这雪是雪丝不是雪花,越轧越扎实。他粗略算了一下:“沈阳市3500万平方米道路面积,降水49毫米,即为降雪49厘米,道路会产生1750万立方米积雪。一台车能运10立方米的话,需要175万辆车次,还得在48小时内运出去。”
3月5日是“学雷锋日”,全民大除雪中,这个被忽略的纪念日的原始意义有一次得到彰显,而“雷锋团”也从抚顺来到沈阳,增援桃仙机场除雪。这天,为腾出道路空间给除雪车,政府发布了4号公告:3月6日、7日,单双号分时限行。沈阳市交警支队政治处主任张尔江说,他们对特种车辆采取“友情操作”,但仍有司机用雪将车牌字母盖住,或者直接闯,沈河大队交警佟宇6日早晨一上班,就被一辆单号的白色雪铁龙轧了脚。为平抑物价的5号公告也发出,同时采取了涨价罚款和细菜5毛、粗菜3毛的补贴,菜价逐步恢复正常。
5日凌晨中轴线青年大街贯通后,6日早8点,第一辆公交车开出。10点,桃仙机场第一班飞机离港。7日晚18时,沈阳市的生命线——75条干线、42座桥贯通。同时,5条国道、12条省道、28条高速路打通了,铁路恢复运输。从中心向外,这个巨大的城市网络重新开始了运转。 交通雪封邢凯沈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