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人工智能:谁来颠覆《Second Life》和Google
作者:尚进( 杰夫·霍金斯 )
不再是手持个人数字助理,整天端着大脑模型到处游荡,成为杰夫·霍金斯(Jeff Hawkins)新的爱好,这位十几年前创立Plam掌上电脑、此后又独立门户做Handspring公司、被不少人誉为PDA先驱的家伙,在过去20个月里创办了自己的第三家公司Numenta,并在3月5日端上自己的新成果:大脑皮层模拟,谁也想不到Palm掌上电脑之父杰夫·霍金斯会玩这个。包括很多计算机科学界的巨擘都没有注意到杰夫·霍金斯,以及他在2005年出版的那本《人工智能的未来》。
杰夫·霍金斯总挂在嘴边的说法是:“人脑如何运作,人类一直忽略了这个最大的人类学问题。”其实像霍金斯这样的IT富豪试图影响学术界并不罕见,比较罕见的是霍金斯的假设理论居然能自圆其说了。加州理工学院教授柯奇就曾经对霍金斯评价说:“有钱的企业家们没有什么了不起,但真正科学知识丰富的就相当少见。”其实这位杰夫·霍金斯在1982年投奔硅谷之前,一直都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班的成员,算是专业的人工智能学者。正是当时学术界官僚体制和科研经费的挫折让他退学,决定去硅谷打工,4年零工赚来的钱准备下一步科研,可谁知道此后他拼凑起来了一个掌上电脑的商业王国。
霍金斯对人工智能普遍认可的输入和输出理论提出了挑战,在他看来,头脑不是通过信息输入输出,而是靠预期判断模式在运作。他凭借自己卖掉公司后的大量现金投资了Numenta,并初步设计了一套模拟大脑皮层的软件模型,理论上可以进行面部识别和定位辨认的初步思维。与以往模拟人工智能的尝试完全不同,有20余年硅谷经历的霍金斯没有掉进学术枯燥的纸堆中,他很清楚,人工智能对商业社会意味着什么,任何成果都可以被转化成商业机会,哪怕仅仅是用软件方式模拟大脑生理反应。所以他在3月5日发布的第一套脑皮层模拟平台就标上了开放源代码的标签,包括算法的源代码都免费注册下载,这样全球的程序员都可以加入他的实验,就像Linux操作系统最初也是大学试验品一样。
不少风险投资商对此很有兴趣,尤其是那些热衷生命科学的生物大亨们,可大多数人都持观望态度。大脑皮层模拟还是太超前,却又距离真正的人工智能很遥远,真正吸引来的是一些游戏界的怪人。曾经设计《虚幻》的提姆·斯韦尼就对霍金斯的模拟大脑很有兴趣,在他看来,任何准人工智能都可以最巧妙地被转化到游戏中,不仅可以让游戏中的敌人更聪明,模拟大脑皮层的研究甚至可以改变目前游戏依靠手指和肢体操控的局限。让大脑直接操控电脑,这条清晰的路线实际上早已摆在霍金斯面前,与之相比,任天堂Wii刚刚开创的肢体感应器可以被划归石器时代的技术了。
而一旦这种尝试被认为有效,80年代著名游戏《沙罗曼蛇》中的构想很有可能成为现实,战斗机将不再需要飞行员亲自操作,躺在基地用大脑就可以意念控制。实际上一个叫做Emotiv的公司已经用物理方法完成了大脑控制系统的部分,他们设计的一套Project Epoc系统就像自行车头盔,内装多个传感器,通过脑电波这种物理方式来识别大脑运转,尽管Emotiv的这套系统只能感应简单动作和有限的脸部表情,可一旦与杰夫·霍金斯的模拟大脑挂钩,原始人工智能的数字技术就突破在即,至少可以让机器实现有逻辑思维的反射行为了。一旦模拟大脑皮层成为可靠的技术,类似《Second Life》的虚拟游戏很有可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人们不用再抱着鼠标指指点点,也不用死守键盘敲字。而像Google这类走机器筛选路线的搜索引擎也很有可能被颠覆,逻辑化的思维识别,可以让使用者不用再掂量关键词,也不用再在数百个搜索结果中甄别,更别再提往搜索结果里插广告了,大脑里可不掺沙子。甚至连最无拘无束的网络聊天也得审慎点了,谁知道你是在跟真人聊,还是在跟准人工智能下的模拟机器调情。 人工智能颠覆霍金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