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熊维尼和一群聪明人
作者:李孟苏( 维尼的版权所有人谢丽·施莱辛格(左)与律师伯特兰·菲尔兹 )
小熊维尼拜访名律师
洛杉矶星光大道路东的一家律师事务所里,小熊维尼坐在会议室的一张椅子上。他的主人、律师们刚刚打赢一场拖了15年、声势浩大的官司,再次夺得对他的所有权。2月,美国加州高等法院裁定,谢丽·施莱辛格和女儿拥有小熊维尼系列形象的版权,迪斯尼公司败诉。维尼觉得,15年来他被律师们抓住一个胳膊脑袋着地,砰——砰——砰——倒拖着走。
拖他的律师前后换了17个,最后也是帮他主人打赢官司的这一个叫伯特兰·菲尔兹(Bertram Fields),是好莱坞法律圈中数一数二的精英。施莱辛格每次来和菲尔兹的律师小组开会讨论案子,都要带上维尼;菲尔兹也会为维尼安排一个座位,让他坐在会议桌边,还不忘向他问个好。
维尼和菲尔兹算是同龄人,都出生于20世纪20年代,现都已进入耋耄之年,也都精力充沛。1921年,英国作家阿伦·亚历山大·米尔恩(A.A. Milne,1882~1956)的独生子克里斯托夫·罗宾1岁生日前夕,妻子从伦敦的著名百货公司哈罗兹买回一只叫“爱德华”的布熊送给罗宾。1924年,米尔恩把小熊爱德华写进了给儿子的一组儿童诗中。1925年米尔恩全家搬到苏塞克斯郡的一座农场。在乡下,米尔恩把罗宾、小熊和他的小猪、老虎等几个玩偶朋友写成了故事,将家附近的森林安排成他们的天堂百亩林。故事中小熊有了新名字维尼(Winnie the Pooh),“Winnie”是罗宾在伦敦动物园中的好朋友黑熊的名字,Pooh则来自罗宾最喜爱的一只天鹅的名字。故事发表在当年圣诞节前一天的《伦敦晚报》上,一炮而红。1926年,米尔恩出版了第一本以维尼为主人公的童话书《小熊维尼》,著名插图画家欧内斯特·谢泼德(Ernest H. Shepard)为其画了插图。谢泼德以真实的罗宾、他的玩具为模特,塑造出的罗宾、维尼、小猪皮杰、小驴依唷等百亩林的居民形象稚朴可爱。1928年,《小熊维尼角落的房子》出版。
维尼3岁那年,菲尔兹出生。菲尔兹认为他的一生要比维尼安稳得多。维尼虽然身家几十亿,却在小小年纪就被倒卖,80年来见过多位律师、法官、会计师,被人算计来算计去。而菲尔兹,从哈佛法学院毕业后就踏踏实实做律师,如今他高高的身材还保持得很好,气质尊贵,穿着高级律师爱穿的黑条子西装。他的客户都是有来头的,不是姓克鲁斯、比蒂、霍夫曼,就是叫乔治、保罗、迈克尔、林格。
( 动画片《小猪历险记》 )
在洛杉矶执业40年,菲尔兹为好莱坞的每一家电影公司做过法律代理,除了迪斯尼。他倒是和迪斯尼交过若干次手,是迪斯尼的老对头。一次是1999年,当时迪斯尼的暴君迈克尔·艾斯纳骂时任迪斯尼制片部总裁杰弗里·卡赞伯格:“我恨死这个矬子了。”几周后,迪斯尼给了卡赞伯格一大笔钱作为安抚费,据说数字超过2.5亿美元。后面的推手便是菲尔兹。他还帮米拉麦克斯赢得了和迪斯尼的经济纠纷。这回,菲尔兹说,他要为维尼维权了。
小熊维尼被官司围困
谢丽·施莱辛格(Shirley Slesinger)解雇了n个律师,找到菲尔兹时,他快80岁了。老太太的第一任丈夫斯蒂芬·施莱辛格生前是个文学经纪人,1930年向米尔恩买下了维尼系列形象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商品化权。斯蒂芬死后,谢丽继承了这些版权。1961年,谢丽授权迪斯尼使用维尼系列的商品化等权利。有迪斯尼支付的版权,老太太成了超级富婆。
谢丽大概是世界上最爱维尼的人。几十年来,她换了数辆凯迪拉克,车牌一直是Pooh-1。她一直穿印有维尼图案的睡衣,用的钢笔上也印着维尼,每年自费购买数千美元迪斯尼出的维尼商品。她不管去哪儿都要带上维尼。她说,出门前她都会告诉小熊我们要去哪儿,去干什么,而小熊也会告诉她他想跟着去。
( 印有维尼形象的面包机 )
1982年,谢丽和迪斯尼、米尔恩基金会签订新的合同,重新商讨版权分配问题。就录像带收入问题,他们吵翻了。1961年斯蒂芬·施莱辛格和迪斯尼签署第一份合同时,录像机还没有出现,到七八十年代,在家中看录像带已成为欧美国家重要的娱乐消费方式。谢丽要求把录像带的版权收入补充进合同,迪斯尼一口答应,却暗地里把维尼与米老鼠等其他形象的收入混为一谈,玩汇率差少报海外收入。谢丽发现迪斯尼给她看的账目有差异,而后迪斯尼不再向她提供销售报表。她提出质疑,迪斯尼的销售总监信誓旦旦说:“迪斯尼怎么会欺骗你们孤儿寡母呢?”
1987年,米尔恩基金会的律师发现他们并没有拿到录像带收入,同时谢丽的女儿也在商场发现未经授权的维尼牙刷。此后母女俩花费万金到日本等地搜集到很多侵犯商标权和版权的物证。1991年,谢丽将迪斯尼告上法庭,指控迪斯尼隐瞒商业收入,至少少付给她2亿美元应有的版税。随着有线电视网、DVD、电脑游戏等娱乐形式的流行,诉讼涉及的版权费越来越庞大,案情也越来越复杂。维尼和他的朋友们都是百亩林里的摇钱树,每年能为迪斯尼赚到数十亿美元,2005年维尼系列的商品权收益就达60亿美元,超过了米老鼠,在迪斯尼250亿美元的年收入中占极为重要的比例。迪斯尼强硬地表示,1961年的合同中所说的商品化权,实际已经包含了今天录像带、DVD等收入,因此不能再增补上去,谢丽也无权从中分红。
( 谢泼德画的维尼形象极为经典 )
和谢丽对峙,正赶上迪斯尼风雨飘摇的时期。90年代中期以后,迪斯尼的股票表现不佳,最坏的一年股票跌了27%。和卡赞伯格发生纠纷,法庭召开了2个月的听证会,这期间公司股票跌了超过20点。票房收入不好,主题公园门票差,迪斯尼不能再丢了小熊。2001年,他们请来了律师丹尼尔·佩特罗切里(Daniel Petrocelli)。
佩特罗切里的办公室和菲尔兹的事务所隔街相望,他也是个不好对付的人。他曾为安龙公司的CEO做过辩护,1997年做过辛普森一案被害者家属的民事诉讼代理人。他成功得到陪审团的全票同意,为2位死者家属赢得3350万美元的赔偿金,成为老百姓的英雄,登上了《时代》周刊封面。事后,他写了本644页的书《正义的胜利》,讲述办案经过。
( 创造了维尼的作家米尔恩 )
说到维尼的案子,佩特罗切里的看法是:“(施莱辛格母女)恬不知耻的贪婪。”他说,维尼原本不过是一只静态的小熊,靠着迪斯尼几十年的努力和再创造才有了今天的影响力;施莱辛格母女必须承认,正是靠着迪斯尼支付的巨额版税,她们才过上了比梦想还要好的生活。看得出来,佩特罗切里的工作之一是防止施莱辛格母女更有钱,二是别再给迪斯尼的高层们添堵。
小熊维尼上法庭
( 丹尼尔·佩特罗切里 )
历时15年的维尼版权纠纷案是洛杉矶高等法院历史上审理时间最长的一桩案件。迪斯尼始终在做庭外调解工作,价码从最初的5万涨到200万美元,倔强的老太太不松口,宁愿花数百万美元打官司。官司打得旷日持久,法官、律师、迪斯尼高层换了一茬又一茬,很多证人熬不过先死了。
1997年,由法院指定的一家会计事务所花9个月时间、100万美元费用,审计了迪斯尼的财务资料。根据审计结果,法官裁定迪斯尼只欠谢丽·施莱辛格6万美元的未支付版税。迪斯尼取得初步胜利。
菲尔兹接手案件后,改变了作战计划,指出迪斯尼销毁很多资料,作假虚报利润。2001年,洛杉矶高等法院的法官下令对案件重审,并驳回了之前会计事务所的审计报告,认为“这只是一面之词,根本不准确”。
菲尔兹带领律师小组一头扎进了洛杉矶高级档案馆。档案馆一个落满灰尘的房间里有11个麻袋,里面保存了44卷诉讼材料。其中一个卷宗编号为BC022365,异常关键。它是迪斯尼公司的账本,经迪斯尼律师的强烈要求被封存了11年。2002年法官下令解密,允许公众查阅,菲尔兹这才发现了重要证据。
好莱坞的账本比他们拍的大片还让人眼花缭乱。菲尔兹曾靠账本打赢了一场官司。1988年,明星艾迪·墨菲编剧、主演了一部喜剧片《来到美国》,票房获得3亿美元的极大成功,但出品方派拉蒙却宣称电影亏损了1800万美元。已于今年1月去世的美国著名专栏作家阿特·包可华不高兴了,起诉墨菲和派拉蒙影业公司剽窃他的思路,要求支付相应的版权费。官司庭外和解,包可华的律师菲尔兹帮他获赔90万美元。一时间,好莱坞的编剧们增加了会计意识。一些票房极高的影片如《阿甘正传》,相继卷入隐瞒票房的丑闻。编剧们互相提醒,如果你为某制片公司写了个剧本,或者把某个角色授权给电影大亨,一定要请会计事务所帮忙查账。
公开的档案显示,维尼的商业号召力和高尔夫传奇运动员阿诺德·帕尔默相当。菲尔兹还发现星巴克等食品公司的合同,希望小熊促销他们的咖啡。多年来,维尼成了迪斯尼高层坐牢自己位置的法宝。据报道,1999年艾斯纳曾沾沾自喜地说,3年中维尼产品线的年产值就从3.9亿美元迅速上升到33亿美元。佩特罗切里说,迪斯尼从维尼那里赚到的利润根本没有人们传说的那么多。他全然不顾几年前帮迪斯尼对付卡赞伯格时说过相反的话了。2002年,法官判定迪斯尼作假,罚款9万美元。
这场诉讼复杂之处在于,米尔恩和谢泼德的家族也卷了进来。最初,他们和谢丽并肩作战,共同挑战迪斯尼帝国。2002年,迪斯尼成功化解了她们之间的联盟,与米尔恩托管会达成庭外调解,付给后者3.5亿美元。两位作者的孙女转而倒向迪斯尼,反过来向谢丽要求重新获得对维尼的版权。2006年底,法官判定作者的家族败诉。
今年高等法院的裁决下来后,谢丽的一位律师说:“今后我们可以集中精力,帮助斯蒂芬·施莱辛格公司就损害、侵犯商标和版权、违约、欺瞒版税等行为向迪斯尼公司进行索赔,预计赔偿金额将超过20亿美元。”老于世故的菲尔兹可没那么乐观,他说,事情还没完,好戏还在后头呢。
黏黏糊糊的版权蜜罐
米尔恩的想象力超级怪异,就连成心要挑刺的人都觉得他在故事中安排的文字游戏很机巧可爱。不过,纽约文学经纪人斯蒂芬·施莱辛格关心的却是书迷们喜欢的那些角色:故作聪明的猫头鹰,絮絮叨叨的兔子瑞比,郁闷自怜的哲学家驴子依唷,还有人人都想躲进去的世外桃源百亩林。1930年,恰逢大萧条时期,施莱辛格东拼西凑筹集到1000美元,向米尔恩购买了维尼等系列形象在加拿大和美国的商品转化权。他下了个赌注,认为美国人和加拿大人总有一天会和维尼做朋友。
两年后,他和米尔恩修正合同,增加了一条内容:施莱辛格有维尼的电视、广播,以及“将来可能出现的类似的或与之有关的装备”的改编权。60年后,施莱辛格遗孀和迪斯尼双方的律师正是在这一条上针锋相对。
施莱辛格坚信,只有花钱才能让美国人记住他们童年时看过的故事,并购买相关的商业产品,关键是要选对书、广播剧和电影,买下它们的附加权利。30年代,他凭着这一信念,买下了陈查理、人猿泰山等流行形象的版权。在美国,施莱辛格制作出一系列畅销的维尼唱片和玩具。1953年,施莱辛格猝死,而在大西洋对岸,英国人尚不知维尼有了商业号召力。
谢丽婚前是名歌舞剧演员,不懂经商,接手丈夫的公司后一页页仔细阅读每一份合同,决定重点投资维尼熊。最初,她着重开发儿童市场,生产童装、餐具、玩具、挂件、日历,在全美各大商场建立“维尼的角落”,小顾客可以来这里定做维尼服装,与维尼做游戏。在她的苦心经营下,维尼在美国开始获得成功,进入了纽约的高级百货公司,并涉足成人市场。
迪斯尼注意到了维尼熊。在塑造儿童偶像上,无人能比迪斯尼。迪斯尼艰苦创业时期,靠卖米老鼠手表和玩具有了原始积累。到50年代,仅米老鼠一个形象迪斯尼就开发出5000种商品,全美销售额达2.5亿美元。1961年,迪斯尼从米尔恩的遗孀那里购买到维尼在全球的运动影像制作权。接下来,迪斯尼派了位特使游说谢丽。谢丽相信了沃尔特·迪斯尼是大家的“上帝”,甘愿让迪斯尼帮她打理其他版权。不久,她在一个派对上见到了上帝。迪斯尼拍拍她的肩膀说:“和我们签约,你永远不会后悔。”谢丽并不相信迪斯尼会把天大的好事给她,但还是很高兴维尼从今以后能够走向大众。
其实,在和迪斯尼接触之前,谢丽就开始了对维尼的商业推广。她在报上以维尼的口吻,登出茶会广告,欢迎妈妈们带着孩子前来与维尼共进英式下午茶。与迪斯尼的合同生效后,她没有了举办茶会的权利。迪斯尼对小熊维尼做了彻底的改造,让他穿上红色的T恤,说美国口音,变得甜腻腻,到60年代中期,这只英国小熊成了美式中产阶级生活的一个标志。
最初5年是他们合作的蜜月期,迪斯尼让谢丽负责她开发出来的维尼商品,并支付相应的酬劳。1966年,第一部维尼动画片《小熊维尼与蜂蜜树》上映,同年底沃尔特·迪斯尼去世,迪斯尼公司开始了自己的维尼商业计划,和谢丽有了分歧。配合电影,迪斯尼推出169种维尼产品和49种授权商品。斯蒂芬·施莱辛格赢了,小熊维尼进入了千万美国人的家庭。到1996年,美国市场上的婴儿用品,授权商品一半有维尼的形象。
对待米尔恩的后人,迪斯尼施行怀柔政策,谢丽则采用了铁腕手段。米尔恩去世后,维尼在美国和加拿大以外地区的版权,包括出版权由米尔恩托管会负责管理,但他们管得一团糟。1982年,迪斯尼宣称将和米尔恩托管会、谢丽签订新的合同,向他们支付在世界各地的版权。谈判过程中,谢丽与迪斯尼就录像带收入吵翻。1983年,谢丽未雨绸缪,和米尔恩的儿子罗宾签署了一份合同,有效地阻止了米尔恩家族重新获得维尼的版权。现在,米尔恩的孙女患上脑神经性瘫痪,多年住在疗养院,就算谢丽是行将就木的老人,她也不是其对手。
维尼的朋友小猪皮杰说过:“维尼一点脑子都没有,但他却从来都没遇到过危险,他老是做一些蠢事,结果却总变成好事。”照维尼“智慧藏在简单中”的逻辑,他一定无法理解身边这些有脑子的成年人做的复杂的聪明事。 法律小熊维尼聪明人施莱辛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