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消息·坏消息(42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美科学家发现新种恐龙化石
美国科学家确认发现了一种此前未知的有角恐龙的化石。这种恐龙眉毛上方长出的角粗细相当于人的手臂,长度接近1米。美国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瑞安称,他于6年前在加拿大艾伯塔南部发掘出了上述恐龙化石,并以发现地点和协助他发掘的一位加拿大农场主的姓氏将其命名。分析显示,该恐龙以植物为食,体长6米左右,生活在距今约7800万年前。专家认为,瑞安的发现对于研究恐龙演化具有重要价值,新种恐龙可能是年代更久远、角更大的恐龙以及在其后出现的一些角更小恐龙的“过渡物”。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古生物学家多德森称,新发现的这种恐龙,某种程度上相当于其后出现的多种有角恐龙的“祖父或叔祖父”。■坏消息
影响睡眠的基因
英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人体生物钟基因PERIOD3有两种变异版本,拥有不同变异版本生物钟基因的人对睡眠不足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样。英国萨里大学睡眠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发现,PERIOD3基因的两个变异版本分别负责合成长蛋白质和短蛋白质。研究人员对拥有长蛋白质者和短蛋白质者如何应对睡眠不足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拥有短蛋白质者能够适应连续两天一夜不睡觉,而拥有长蛋白质者却显得非常痛苦。这种现象在早晨4时至8时期间尤其明显。在注意力和记忆力测试中,拥有长蛋白质者表现也非常差。此外,当参与者获准睡觉时,与拥有短蛋白质者相比,拥有长蛋白质者进入慢波睡眠(深度睡眠)所需时间要长约50%。研究人员说,不过这只是实验室状态下出现的情况,至于现实生活中是否如此还需进一步研究。
灭绝边缘的两栖动物
美国动物学家何塞·门德尔森警告说,全球两栖动物目前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数量及种类都在减少,至少有170种正处于灭绝边缘。门德尔森在墨西哥国立自治大学举办的一个有关全球两栖动物危机的研讨会上介绍说,全球两栖动物目前已经不足6000种。从1980年至今,已有至少120种两栖动物灭绝。门德尔森指出,生存环境遭到破坏、环境污染、人类捕食以及气候变化等是造成两栖动物不断减少的原因。他还特别举例说,一种名为壶菌的真菌对两栖动物的生存构成严重威胁。这种真菌会攻击两栖动物的皮肤,造成其体内水分代谢紊乱,50%至80%的受感染两栖动物会在6个月内死亡。有科学家认为,20世纪末两栖动物大量死亡可能与壶菌在全球蔓延有较大关系。■好消息
看得到的思维
由德国计算神经科学伯恩斯坦中心海恩斯领导的科学小组试图弄清楚人类的想法来自于大脑的哪个部分。他们通过对大脑的扫描发现,人在思考时,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表现活跃。且不同想法,如数字的加或减,会在大脑前额叶皮质区域表现出不同的活动模式。海恩斯说:“只要你知道应该监测哪个脑区,理论上你就可以预测出此人在未来会做些什么。”海恩斯相信这项研究的利大于弊。他说,这项技术可望让瘫痪的病人切换电视频道、到网上冲浪并操作小型机器人。他说:“通过理解大脑的语言,我们在读出人们特殊想法方面迈出了第一步,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明天就会有一架(能读出人类所有想法的)机器。”
昨日之日不可追
一些美国科学家宣称,“时间机器”纯粹只是一种伟大的梦想,人类不可能穿越时空返回“过去”,和少年时代的自己、或者刚谈恋爱的父母相会。此前,有许多理论科学家提出了“时间旅行”的可行方法,最著名的就是“虫洞”——这是一个理论上连接两个时空地点的时光隧道,这两个地点可能处于完全不同的宇宙,也可能是同一宇宙中的两个地方,物质可以通过一个“虫洞”的入口,迅速抵达另一处时空的目的地。物理学家奇奥·卡库称,在时空结构中制造出一个“虫洞”,将可能需要一颗恒星的能量,这显然都不是人类可以办到的事情。■ 考古思维两栖动物基因化石时间旅行睡眠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