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官与法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梁剑芳)

《大明王朝1566:嘉靖与海瑞》正在湖南卫视二次热播,5年前,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成龙》与《海瑞》反响同样强烈,引发了一场“清官”热——接下来,《天下粮仓》、《黑洞》、《忠诚》等有着浓烈反腐色彩的电视剧相继登场。

中国人对清官的企盼与歌颂,大概也算得上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商周、唐宋到明清,从比干、包拯到海瑞、于成龙,人们通过歌颂清官寄托对社会公平、公正的向往。然而,依靠一两个清官个人力量是不可能改变历史的——君不见,清官、廉吏代代有,可他们谁也没能阻挡王朝灭亡的命运。建国伊始,毛泽东在回答民主人士“新中国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怪圈时指出:我们已经找到了,那就是民主。可惜,没有法制的保障,民主难以施行,于是建设一个法治国家终于成为我们的目标。

《嘉靖与海瑞》作为一部电视剧是成功的,海瑞的风骨也值得世人敬佩,但为廉政文化代言却是不能承受之重。将江山社稷与黎民百姓的福祉系于官员的个人品德上,是危险的事情。因而,企盼清官,不如推动法制的健全。 清官法治国家法治明朝嘉靖海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