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她只是选择了一个新职业 ——专访陈晓旭丈夫郝彤
作者:孟静郝彤
看过陈晓旭自述的人都会记得她对郝彤充满感情的描述:1.83米、当年那届北京电影学院最帅的男生、比她小几岁,即使是学佛、出家也要随她一起。陈晓旭21岁时与支持她参演《红楼梦》的原话剧团同事毕彦君结婚(毕是《大宅门》中白二爷的扮演者),24岁离婚,90年代初承包经营长城国际广告公司制作部,职位是副总经理。后与郝彤创建世邦广告公司,下设广告、商贸、文化三个子公司,郝彤是世邦商贸的董事长。世人只知道陈晓旭拍过两部电视剧——《红楼梦》和《家春秋》,其实陈晓旭的最后一部戏《黑葡萄》正是郝彤担任的摄像,在那个与方城县拐河镇焦作莹石矿合拍的农村剧中,陈晓旭是伏牛山里的农家姑娘细妹,那是她在影视道路上的最后一次尝试。
记者:对世俗的人来说,出家都是要有一个原因的,可能是挫折,可能是解不开的难题,所以会对陈晓旭的出家有各种猜测,那么她到底有没有这样一个原因?
郝彤:没有学佛之前我们并不了解,对佛教有一个曲解,其实佛教不是宗教,而是智慧的教育。她这次只是选择了一个新的职业,向释迦牟尼学习,做一个佛学的义务教育工作者,向人们宣讲人生道路,包括做一些慈善工作。我们不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逃得一个清静。我们一直是比较安静的人,生活简单,本来就清静。我们是想把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文化积累发扬下去。
记者:既然只是一个职业,为什么不选择在家做居士呢?
郝彤:我们不是有意选择的,毕竟剃度会不一样,我们是听老师的安排,是缘分到了。每个人机缘不同,从事教育工作的确不剃发也可以。社会角色各有不同,剃发会使我们更深入。真正的修行还是要在道场里,也不是刻意要回避什么。
( 学佛已成为郝彤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 )
记者:可是她的出家使得她修行的场所不再清静,和她的初衷不是背道而驰了吗?
郝彤:不清静是一时的,她的目的是让那些能理解、想去理解的人去了解智慧教育。
记者:学佛有不同方式,为何您和陈晓旭会选择净空法师做师父呢?
郝彤:选择净空法师也是一种缘分,听到他讲解的大乘经典,被深深吸引了,并且理解和认同。佛法不是大经大论,它全部体现在日常生活中,只是需要老师讲解将它通俗化。如果佛法让人听不懂,它就很难吸引人,见到净空法师,感觉他慈悲、纯净、有常人不具备的智慧,让人升起欢喜心、敬佩心。
记者:陈晓旭事业有成,平日心情快乐吗?有没有精神上的忧郁?
郝彤:当时我们像其他人一样,天天都在追逐,每天工作上的事务特别多,没有什么爱好,生活比较单调。白天在公司忙,下班后回家,私人朋友非常少。我俩性格是比较平和的那种人,喜欢安静,不喜欢出去逛、去玩、去参加聚会,除了工作,就是回家和家里人待在一起。陈晓旭爱读书,文学、佛学的书都爱看,做事非常认真。她的不快乐,并不是遇到了什么大事,而是像普通人那样,总会有不顺心的时候。晓旭聪明多思,她跟我说,从很小时候,她就一直在想:“我从哪里来”、“我来到世上的目的是什么”、“我要到哪里去?”现在她会自问,“我经营事业的最终目的在哪儿?”
我俩不是很好的生意人,虽然做生意也必定追逐名利,但我们不懂规章制度,不懂人情世故,性格上一直很诚实。早年为工作拼命时候,全身心投入,经常加班到半夜。那时候先是为了生存,后来是为了事业心,整天忙手头上具体的事情,也就没有思考太多其他问题。等到了一定阶段,晓旭疑惑了多年的问题一直在困绕她,还是没有答案,这样就会有苦恼。而我们做业务时,会有私心,做不成会烦恼。
记者:陈晓旭在日常生活中是一个性格怎样的人?是林妹妹那样吗,敏感自怜?
郝彤:她大气、阳光、快乐,聪明,开朗,也幽默,和林黛玉不一样,她不是忧郁,只是更成熟、懂得人生。她热爱生活,有很多朋友,实际上是一个很外向的人,但她对工作的要求特别高。她喜欢安静的、有规律的生活。她经常会聊起《红楼梦》剧组的生活,那都是些很开心的事情,和大家一起生活了三年,感情很深。我并没有觉得林黛玉性格对她有负面影响。
记者:做广告是一个特别看重人脉关系的行业,陈晓旭却非常喜欢安静,不喜欢交际。而且听说她虽然代理了十几年的五粮液广告,自己却根本不喝酒,这些不矛盾吗?
郝彤:交际不在于形式,在于真心。长时期积累,彼此交心,不在于吃饭喝酒这些形式上的周全。初期做广告,我们连什么是代理都不懂。非常单纯,不懂人情世故。比如人家上门找我们了,我们很诚心地把事情做好,最后谈了很久,可是到了吃饭时间,我们不知道应该请人家吃顿饭,送走了客户后继续干事情。我们一直都是这样,把人的信任看得很重。
记者:你的学佛、出家都是受陈晓旭影响吗?
郝彤:我们接触佛法有一定年头了,心里有几个愿望想实现。她比我早一些,后来共同学佛,出家是一起决定的。
记者:你们有没有为了出家而离婚?
郝彤:法律上我们至今没有离婚,只是现在变成了同学关系。
记者:你认为陈晓旭出演《红楼梦》对现在的选择有没有影响呢?
郝彤:人做任何事都会有影响,心里有所想,你的目的、责任、义务是什么,有感就有应。能把一个角色演成功,她自身素质和这个角色也必定有相同之处。
记者:你们的出家和工作压力究竟有没有关系呢?
郝彤:没有关系,生意上我们早已经驾轻就熟,只会发展得更好。工作上没有压力,我们放弃公司,选择更宽广的道路。
记者:和她的身体状况也没有关系吗?
郝彤:没有关系。这是人生的一个角色,对于佛法不了解的人会提出这些疑问,佛教传承了3000年,我们今后会让大家更了解。
记者:你们会不会出家几年之后再选择还俗?
郝彤:不会,学佛肯定是我们的终生事业,她比我早一步,我们互相鼓励。她目前在静修,我会在3月份剃度。她剃发的时候非常平静,家里人都赞同她的决定,有些朋友可能在感情上接受不了。
记者:据说你们的财产中有三分之一要捐给佛教事业?
郝彤:有这个安排,我正在处理,到底是三分之一、五分之一还是二分之一没有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