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百国兴隆寺

作者:王家耀

城乡结合处的幽静寺庙

在长春打听百国兴隆寺还真不容易,起码许多出租车司机并不知道这个寺庙。更多的出租车司机会迅即告诉你,长春香火最盛的寺庙——般若寺的准确位置。与处于长春市中心人民广场附近有85年历史的般若寺相比,紧挨西三环的百国兴隆寺显然寂寥了很多。

“初一、十五召开法会的时候庙门才会大开,人相当多。此外就是初八、十八、二十八,也允许香客进入念佛。”按照百国兴隆寺客堂尼僧的说法,除了上述日子,平常的百国兴隆寺并不对外开放。记者到的那天是正月十一,大门紧闭,值班的尼僧在告知记者主持常慧法师云游去了后,没让记者进入。大门外还有几名慕名而来的香客。“你们都不用等了,肯定不会放你们进去。”紧挨百国兴隆寺正门而住的村民老孙解释说,从正月初八开始,众多记者前来百国兴隆寺,但除了最开始一天有几名记者摸进了寺庙,后来的记者都没能进去。寺庙东面的正门,西面的侧门都有身穿黄大衣的人把守。只允许持有居士或剃度证件的尼僧进入。有两次,忘带证件的两名女居士都被“黄大衣”拒之门外。

寻访百国兴隆寺0( 来自乌兰察布的女尼前来百国兴隆寺挂单修行 )

住在寺庙正门口,虽然不经常进庙,但有时候还是要和庙里人打交道。老孙显然不像佛教徒那样敬仰寺庙和常慧法师。“我们都喊她老二,有事就找老二,没事就各过各的。”老孙解释说,常慧法师是寺庙所在地宽城区奋进乡新月村人,家中有兄弟姐妹9人,两个哥哥,在7个女孩中,常慧排行第二,所以村里人习惯喊她老二。新月村主要有孙、高两大姓,常慧的家族姓陈,在新月村只有很少几户,虽然户数不多,但常慧的大姐、六妹也都在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了。

至于她是不是像网络上所说那样,12岁出家,拥有大智慧,能泽被众生、济世渡人,老孙笑称,有几次他曾经因为一些小事情,找到常慧,顺便也请教她如何才能发家致富等俗世问题。比如一个现实问题是,处于长春城乡结合部的新月村,既有工业户,也有农业户。城市化进程中,很多人出租了地进城务工,由此成了工业户。前几年村里成立了新月集团,老孙一直犹豫,是不是放弃祖辈的种地生活,进入集团,成为城里人。为此,他曾经专门请常慧法师指点。法师的回答很简练:“进不进完全看自己的缘分。”“怎么样才看到缘分?”回答依然简练:“缘分不可强求!”问了几次后,老孙也就不再问了。

寻访百国兴隆寺1长春百国兴隆寺与杭州昭明寺齐名,是佛教界有名的净宗道场

“寺庙确实很少和村庄发生关系。”老孙解释说,寺庙有自己的食堂,自己的锅炉房,自己的食杂店,吃住都不用出寺庙。唯一和村庄发生关系的就是占了村里地皮。但那也是从1993年开始,逐渐扩展的。最初的寺庙只有几间殿房,2000年,寺庙开始向东西发展,由于西侧是一个水库,水库西面就是长春的西三环,中间空地少,因此更多是向东面发展。老孙回忆,当年因为补偿太低,好几户村民都不同意搬迁,最后城管、公安等多个部门一起出动,最终寺庙得到了想要的土地。寺庙现在看来至少占地10亩。由于香火很旺,没有经济上的压力。说没有关系,也不是绝对的。老孙解释说,以前每逢初一、十五开法会,很多香客都在寺庙正门口烧纸或者烧香,一起风,烟灰全都吹到他的小院。为这事,他和附近几名村民几次找常慧法师,最初几年,每次常慧都会让人赶紧打扫。后来,常慧出名了,就只能见到寺里的管事尼僧了。最终常慧让人在寺庙南侧100米处修建了一个祭台,不用再在庙门口烧纸了。但老孙依然将在院子外面的自家厕所上了锁,不然初一、十五用的人太多,很快就要清理。

除了这样的麻烦,寺庙多少也给老孙带来了一点利处。老孙有两间偏房,出租给了邻村的一位中年妇女,中年妇女每逢初一、十五就来卖香纸。老孙每月收取房租100元。虽然因为寺庙本身出售香纸,中年妇女的生意并不好。“卖点香火就是寺庙带给村里唯一的利处了。”新月村一名村干部解释说,百国兴隆寺香火确实很旺,但寺庙直接属于长春市佛教协会、宗教局管理,跟村里并不发生关系。长春市宗教局宗教事务处的工作人员解释说,长春的寺庙中,绝大多数都是像百国兴隆寺这样的尼庵,尼僧能占到僧人总数的80%以上,但绝大多数寺庙,建筑简陋,规模较小,香火不旺。

百国兴隆寺的一天

在长春某政府部门工作的女居士孙小云(化名)今年春节都是在百国兴隆寺过的。孙小云回忆说,其实她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刚入大学时,就对佛教产生了兴趣。当时主要是由于功课太紧,压力太大,偶然有一次听到了一位法师讲座,就开始心向佛教。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没有了功课,但接踵而来的是繁重的工作,信佛让孙小云在尘世生活中从容了很多。

上世纪90年代中,偶然一次机会听到了常慧法师的一次讲座,从此与百国兴隆寺结下了不解之缘。期间,孙小云数次想要剃度出家,终因已经成婚,诸事无法脱身。按照她自己的说法,“这一世只能做个居士了”。对于陈晓旭,她是羡慕的,也曾经在百国兴隆寺见过陈,当时知道她是个演员,但并不觉得有什么,大家都是来念佛,相互并不关注身份。但陈终于在百国兴隆寺剃度,孙小云自忖无法做到,“我所能做的除了平常空闲时经常来此念佛,就是春节在寺庙过了”。

已近中年的孙小云最不喜欢热闹,家里亲戚朋友多,过年更是人来人往,今年她选择了去百国兴隆寺念佛。百国兴隆寺在佛教界名声极大,净空法师曾数次在讲座中提到它,称其为清修的好去处。寺院佛号声24小时不断,来此念佛居士终年不断,盛况空前。正月十一,孙小云带我们进入寺庙。下午的百国兴隆寺异常安静,偌大院子里只有两名值班的尼僧和两个看门人,其他尼僧和居士都在静心念佛。陌生人到来,并没有引来居士、尼僧的一点目光。

在孙小云的讲述中,百国兴隆寺无论对尼僧还是居士的要求都很严格。一般人进来后,先是由客堂师傅登记,然后发放一件海青,办完这些俗事后,就开始念佛。寺里所有师傅包括常慧法师,都是过午不食,因此晚餐都要居士们自己解决。寺里为方便大众,设了一个食杂店,可以在食杂店买些素食。

早上3点,白班念佛就开始,这一班多数都是尼僧,她们头天晚上21点睡觉。早上4点30分,夜班念佛的也起床了,这批人一般以男众居多,他们头天晚上一直念佛到24点。两拨人整理好个人卫生后,相继来到大殿开始一天功课。大殿宽敞清净明亮,殿内四周墙上都有阿弥陀佛圣像,几位比丘尼(对尼僧的称呼)师父在前面领着经行绕佛念佛,形态庄严威仪,步履齐整,后面是男女众居士们跟着念佛。早上6点,是过早斋时间,孙小云和众居士、尼僧一起随佛号声来到斋堂,后勤师傅身着统一服装,给每个人盛添饭菜,过斋时候斋堂同时放映电影《了凡四训》。孙小云的解释是,这是为了让大众随时体会到佛法的教益,并逐渐去除积习。吃饭时间很短,一般都是十几分钟,随后接着念佛。每人都专心念佛,整个上午,大殿里回旋的只有佛号声,这样的氛围,你很难心有杂念。

上午念佛间隙,寺庙会给众人发水果,或者是瓜子、花生、糖、葡萄干等。众人在佛像前端着盘子,由后勤师傅在每人盘中分放食品。有时上午念佛,人少时法师也会带居士们到大殿上面的二楼、三楼去念,那里光线充足,温暖。

不吃晚饭,还要一大早起床,整个白天多数时间都在绕经念佛。这样生活是不是很辛苦?孙小云的回答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辛苦,有缘才能念佛。”从第一次进寺庙,孙小云就决定严格要求自己,出家人能做到的,她都要努力做到。孙小云整个春节四天在寺庙挂单(暂时借宿),一直没有吃晚饭,也没有在寺庙中的食杂店买过东西。白天11:30~13:00和下午规定休息时间也从未回自己的房间。每天随众念佛,直到晚上21点睡觉,早上3点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