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古拉·科罗列夫
作者:朱步冲从3月2日到3月3日,短暂的两天对于参加拉斯维加斯网球频道公开赛的19岁俄罗斯小将尼古拉·科罗列夫来说,无疑是漫长而跌宕起伏的48小时。随着ATP管理委员会主席埃坦尼·德·维利尔3月3日下午发布的最终裁定,他终于幸运地再次保住了自己进军四分之一决赛的权力。
“2日ATP委员会的决定是荒诞的,他们企图用一点奖金就弥补自己的疏忽,并天真地以为这样也就能弥补出局对科罗列夫的伤害,潜台词就是,感谢你参赛,俄罗斯无名氏先生,不过为了票房和我们的面子,还是把机会让给布莱克吧。”这是3月2日ATP委员会剥夺科罗列夫的晋级资格后,ESPN网球频道对于这一结果的嘲讽。造成这场纷扰的导火线是3月2日下午詹姆斯·布莱克对阿根廷人德尔波特罗的比赛,就在布莱克处在6∶1/3∶1的大好形势下,阿根廷小将德尔波特罗却因为呼吸问题退出比赛。由于首场比赛布莱克曾2∶6/4∶6输给了科罗列夫,而科罗列夫也曾以3∶6/2∶6输给了德尔波特罗,该小组3位选手都有输球的战绩。根据赛事规则,如果布莱克在和德尔波特罗的对抗中直落两盘取胜,而且对手赢球的局数不能超过5局,他就有机会以净胜局的优势从错综复杂的形势中出线。鉴于对手退赛所获得的净胜局不能记入比评标准之内,由此布莱克不得不非常窝囊地被淘汰出局。几个小时后,比赛主办方却宣布这位卫冕冠军可以进入8强,而给被判出局的科罗列夫11375美元的现金赔偿。然而布莱克刚刚庆幸了一天,3月3日,ATP官方再次取消了他晋级的权利,承认先前的决定是“对ATP规则的不恰当变更”。
尽管已经得到解决,这个充满黑色幽默的事件却让两个老问题浮出水面:ATP的赛制是否公平?职业网球选手应当如何制定自己的参赛时间表?很明显,为了尽快提升排名并获取足够的奖金,以及按照赞助商的要求保持曝光率,初出茅庐的新人不得不在各大洲之间疲于奔命,看看他们平均每年15万公里的航空旅程数就知道了。现以441分排名世界第99的科罗列夫也不例外,2006年他总共参加了21项不同赛事,一共打了53场比赛。对于1988年2月14日才出生的科罗列夫来说,他的职业生涯注定要笼罩在两个名字下面,一个是偶像桑普拉斯,另一个是表姐库尔妮科娃。职业评论界早就喋喋不休地拿他的大力发球、底线抽杀和少年老成的心理素质跟桑普拉斯对比。在这样的盛名压力下,科罗列夫证明自己的欲望超乎寻常地强——他在2006年5月法国公开赛第一轮直落两盘战胜意大利选手萨皮,然后迫使2004年法国公开赛冠军加斯顿·高迪奥花了足足5盘才利用经验将自己淘汰出局。相对这样充满活力的后来者,网坛老将们不得不超负荷运转,才能保住自己的排名:2005年,布莱克参加了24项赛事,打了56场比赛。而在2005年,为了保住他世界第4的排名,他不得不把参加的赛事提高到26项,这还不算长达三周的戴维斯杯,带着受伤未愈的脖子和左膝拿到了59胜25负的成绩。
然而,仅仅努力比赛还不够,循环赛造成的恶果显而易见,它让选手们在赛场上提心吊胆,他们晋级与否不仅要取决于自己的表现,还要取决于其他一些莫名其妙的因素。ESPN曾恶毒地发问,假如在对布莱克的比赛中德尔波特罗领先,布莱克为了胜出而故意扭到了脚,那么组委会也会对年轻的俄罗斯人开绿灯么?选手们对循环淘汰赛制的不满,也早已有之,瑞典重炮乔·约翰森已经在自己的博客上嘲讽说自己已经找到了其中的破绽,并扬言只要在实行循环赛制的24人比赛中精心算计,即便4负3胜也能夺冠。迫于各方压力,埃坦尼·德·维利尔不得不宣布ATP委员会将于下月在迈阿密举行会议,讨论循环赛制的修改与完善,最终结果如何,无论是对急欲上位的科罗列夫们,还是极力想保住自己地位的布莱克们,都将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网球尼古拉·科罗列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