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海钩沉——消化道溃疡的真正元凶

作者:袁越

消化道溃疡(Peptic Ulcer)是指胃和十二指肠内壁的保护性粘膜破损,导致胃酸侵蚀消化道,严重的还会引发胃出血,甚至胃癌。

中医认为消化道溃疡的病因主要是“情志所伤、饮食劳倦”等。在中医看来,忧思恼怒,七情刺激,脾气郁结,饮食失节或偏嗜等都可以诱发消化道溃疡。中医建议的临床治疗多以疏肝和胃、温中健脾、养阴益胃、活血化瘀、调理寒热等治法为主。

上世纪80年代以前,西医的看法和中医类似。他们认为绝大多数消化道溃疡都是由于焦虑或者精神压力过大造成的,属于心理疾病。

医海钩沉——消化道溃疡的真正元凶0罗宾·沃伦(左)与巴里·马歇尔

首先发现这个规律的是精神分析师们。上世纪30年代,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非常流行,有个名叫弗朗兹·亚历山大(Franz Alexander)的美国心理医生撰文指出,消化道溃疡病人都患有“心理依赖症”。他们内心里渴望被权威庇护,被家长“喂食”。对应到消化系统,就是胃酸过量分泌,就像婴儿看到母亲的奶头一样。这个理论在当时非常流行,后来甚至发展到把责任推给了病人的家长,有医生研究后得出结论说:消化道溃疡病人的母亲都是“母老虎”,而他们的父亲则都是“妻管严”。

精神分析师们的理论很快就找到了临床证据。上世纪40年代的时候,纽约医院接待了一名奇怪病人,此人小时候因为误食热汤而烧伤了食管,愈合后食管被堵,医生只好在他的腹部开了个小口,插进一根管子直通他的胃。从此,这个代号为“汤姆”的病人就无法正常进食,他只能先把食物在嘴里嚼烂,然后吐到管子里,直接倒进胃中。纽约医院有两个医生发现汤姆后如获至宝,他俩一个叫斯蒂伍德·沃夫(Steward Wolf),一个叫霍华德·沃夫(Howard Wolff)。这两个沃夫想办法让医院雇用汤姆作为清洁工,于是他们每周都可以有5天时间详细观察一个活生生的胃。他俩做了一根塑料管,直接插到汤姆的胃里,收集胃液。然后,两人设计了各种办法刺激汤姆,比如故意错怪他,让他生气,或者以解雇相威胁,让汤姆感到压力等等。与此同时,两人分析汤姆的胃液,研究汤姆的心理状态和胃酸分泌量之间的关系。后来两人写了本书,“证实”了心理学家们的理论。因为“汤姆”的特殊性,使这本书成为研究人类消化系统的最权威的著作之一。

在这一理论指导下,西医们设计出很多治疗方案,但思路都是一致的:要么中和胃酸,要么减少胃酸的分泌。医生们还会叮嘱病人,一定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杜绝辛辣食品,减少抽烟,因为烟和辣椒都能刺激胃酸分泌。这些治疗方法都取得了一定功效,病人的症状暂时消失了。但只要一停止用药,溃疡就又会复发,医生们对此束手无策。

其实,有一项数据明显地与“精神理论”不符,那就是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据统计,消化道溃疡在19世纪还是一种很罕见的疾病,进入20世纪后发病率直线上升,到1950年大约每10个成年男性中就有一名患者。可在1960~1972年这12年里,消化道溃疡的发病率却突然经历了一次低谷,降幅高达50%。这种大起大落不太可能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反而更符合传染病的特征。但是,当时的西方主流医学界对权威的迷信阻碍了科学家们对病因的质疑。

80年代初,有个名叫巴里·马歇尔(Barry Marshall)的年轻澳大利亚医生接触到一个奇怪的胃溃疡病人,这名病人同时患上了支气管炎,因此服用了大量四环素,结果他报告说自己的胃溃疡症状有了明显的好转。其实这样的病历肯定发生过不止一次,但马歇尔当时刚当上住院医生,没有多少临床经验,没有成见,很自然地把四环素和胃溃疡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说,他怀疑溃疡病其实是一种病菌引起的。

同院的另一个名叫罗宾·沃伦(Robin Warren)的病理学家在显微镜下发现溃疡病人消化道内存在一种螺旋形的幽门螺杆菌,但当时没人相信这是溃疡病的元凶。马歇尔却如获至宝。为了证明自己的假说,马歇尔必须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出这种病菌。他试了34次都没有成功。第35次试验被复活节打断了,那个细菌培养皿因此在培养箱里多待了5天,正是这多出来的几天被证明是培养幽门螺杆菌的关键。

马歇尔自己吞下了一管培养的幽门螺杆菌,一星期后他果然得了胃溃疡,服用抗生素后症状很快消失。之后,他又进行了一次大规模临床试验,终于证明幽门螺杆菌才是消化道溃疡的真正元凶。相比之下,精神紧张或者辣椒食品只是其中比较次要的原因。

2005年,两人因为这项成果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

这项成就让越来越多科学家开始怀疑权威的结论。也许很多以前被认为是内源性的疾病其实是某种病菌在作怪。

上一篇: 肖恩·利文斯通
下一篇: 无法回避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