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圆桌(423)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困困,冯唐,布丁,古十九)
我不是芙蓉
◎困困
我觉得自己不上相。不论是抓拍,摆拍,黑着拍,闪光拍,修饰一新后拍还是拍完了再修饰一新,看着照片我总难以相信自己就是这么个样儿。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底子确实不好,脸比较宽阔,经镜头一扩大,就是给脸上的肉留多少心理富余也是难以置信。二是确实有点自恋,一天照100次镜子起码有50次觉得自己比照片好看。
专业人士分析,不上相是必然的。首先闪光灯或者特亮的光能让人脸部缺点毕露,身材走形。只有影棚里人工制造的柔和光才能避免此问题,女性掩藏了皱纹和赘肉,男性轮廓分明。所以在大型活动或者走红地毯的时候,强光刺眼,除了超级自信外,大部分明星都避免穿白色礼服。另外是远摄镜头焦距太长,能把远景变成近景,人一拉近就不可避免地变形了。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狗仔”拍的明星都那么惨不忍睹,尤以“毁人不倦”的《苹果日报》为甚。因为这些技术原因,被拍摄了才被认识了的明星都依仗后期修饰,还有些人有特别设计的拍照造型,比如王心凌从来只露右半边脸,陈慧琳很少有正面照。前者左脸畸形,后者颌骨太宽。
还有一个不上相原因据说是拍照的人。曾经有一朋友拿着一张前女友的照片作为佐证,女孩站在一群人中央,光线刚好,形态俏丽,其他人七扭八歪都变形了,完全沦为她的背景。该朋友依此认定拍照片的人跟前女友有暧昧关系。这一说法未经科学认定,如果是真的,那外国的时尚摄影师得多博爱,中国的时尚摄影师得多么仇恨社会。
既然大家都不上相,那就欣然接受得了。有一些人明知道照片丑陋,拿出来显摆那叫坦率或者幽默;最怕的就是没有自知之明的不上相。代表人物是芙蓉姐姐。此女一出,祸害万人。脸稍微圆了点的女性都遭了殃,动不动就被冠以“芙蓉”称号;还有一些爱摆S形的女明星也没能幸免。前一阵子芙蓉姐姐突然穿了件跟明星黄奕一样的上衣,女明星登时也被拉下水。这完全是只看表面忽略本质的愚蠢观点,要不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看到芙蓉姐姐的精神实质。单讲芙蓉的肉身,也相貌端正,体态丰满,算不得丑得触目惊心。招人不待见的原因,一是糟糕的衣着品位,想破脑袋也想不出她从哪儿淘换来那些花里胡哨的衣服。最近她在淘宝网上开了服装店,“芙蓉牌”服装卖天价,首都时尚界又添奇葩。二是没由来地超级自恋,明明中人之姿,非自比黛玉天仙,仿若雪霁寒花,人对自己外貌的认知低到如此程度也算天赋异禀了。因此不要看见点皮毛就乱喊“芙蓉姐姐”,判断一人是不是堪比芙蓉要参考以上两个硬指标。
有些人看了我的照片,也会说,你长得像芙蓉一样。初听这样的批评我很生气,后来我发现这样的评语到处可见,也就是说,它抽象化了,不是说谁真的像芙蓉姐姐,而是一种价值判断:“你长得如果有你想象的一半漂亮,那就很不错了。”
退休生活
◎冯唐 图◎谢峰
在信箱里看到我最新的国航里程报告,消费总里程,76万公里,吓了我一跳。8年前加入这个常旅客计划,之前没坐过飞机,当时看到手册里提及,累积100万公里就是终身白金卡,想,要什么样的衰人才能飞这么多啊,女的飞到了,一定绝经,男的飞到了,一定脱发。8年过去,30多岁,我看着印刷着的“76万”,开始畅想40岁退休。
退休之后,五六身西装都送小区保安,20来条领带和黑袜子捆个墩布,几个PDA手机和黑莓跟我外甥换他的PSP和NDS,固定电话也不装,只保留一个小区宽带,MSN每次都隐身登录。谁要找我,来门口敲门。
退休之后,第一,睡觉。睡到阳光掀眼皮,枕头埋头,再睡半天儿。第二,写书。过去码字不顾礼法,不理章法,脱了裤子,劈头就说。反复被别人提意见,节奏感太差,文字太挤。现在,有了便意就去蹲着,一边蹲着一边看王安石和古龙,等待,感觉来了,只管自己,不管别人,只管肥沃大地,不管救赎灵魂。第三,念书。高中的相好,女儿都那么大了。高中念的《史记》和《西京杂记》,还可以再看吧?第四,修门冷僻的学问。比如甲骨文,比如商周玉,比如禅师的性生活史。第五,开个旧书店。刘白羽《红玛瑙集》的第一版和凯鲁亚克《在路上》的第一版一起卖。夏天要凉快,冬天要暖和。最好生个蜂窝煤炉子,炉子里烤红薯,上面烤包子,吃不了的,也卖。第六,和老流氓们泡在一起。从下午3点到早上3点,从2012到2022,从九零后到零零后,姑娘们像超市里的瓜果梨桃,每天都是新的,老流氓们慈祥地笑笑,皱纹泛起涟漪,连上洗手间的想法都没有。第七,陪父母。老爸老妈忽然就70多了,尽管我闭上眼睛,想起来的还是他们四五十岁时候的样子。我去买个录音笔,能录8小时的那种,放在我老妈面前,和老妈白嘴儿分喝两瓶红酒,问她,什么是幸福啊?你相信来生吗?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啊?我姐又换相好了是不是脑子短路了?我哥每天都睡到中午一天一顿饭是不是都是你从小培养的啊?我爸最近常去街道组织的“棋牌乐”,总说赢钱,总说马上就被誉为垂杨柳西区赌神了,你信吗?我老妈眼睛会放出淡红色的光芒,嘴角泛起细碎的泡沫,一定能骂满一支录音笔,骂满两个红酒橡木桶,原文照发就是纳博科夫的《说吧,记忆》。这时候饭菜该做好了,干炸带鱼的味道闪过厨房门缝,暖暖地弥漫整个屋子。
16∶9和40∶2
◎布丁 图◎谢峰
2月26日一早,打开电脑,发现平常都是中午才起床的几位,已经在MSN上挂着了,个个严肃,不打招呼,倒是先后传来一个相同的软件安装程序,告诉我,他们都正在看奥斯卡颁奖典礼,安上这个软件,可以看好多个电视台的节目。没费几分钟,安上了,正赶上发最后那几个大奖。屏幕大概是两英寸,图像不是很清晰,调到ESPN,正转播橄榄球赛,球员的动作不是很流畅,要是用它看英超,估计比较麻烦,调到STAR体育台,主持人正在聊比赛,声音画面都稳定多了。网上的视频节目让我们已经习惯了盯着两英寸的画面看,但我在过年前还是买了个40英寸的大电视。
如果想戒掉看电视的毛病,我的建议是买一台40或46或者更大的高清电视,等离子或液晶的都无所谓。把电视买回来往家里一摆,您就看吧,所有电视节目都是模糊的,原本我们的电视节目是那么粗糙呀。北京奥运会转播公司(BOB)的马国力先生说,高清节目的制作与传播,将在未来几年越来越热。北京奥运会时,BOB肯定会提供两路高清节目信号,满足观众的观看需求。至于咱们的电视节目什么时候都是高清的,那您就等着吧。
本来,英超比赛是我每周必看的节目,但现在还剩下的10轮很可能是最后的晚餐,下个赛季,广东一家公司垄断了英超,要看比赛,一个月的收视费是188块,这价格就是英国本地的价钱,一个月10多英镑,搁在这边就太贵了,如果英超联赛、欧洲冠军杯打包,还是高清信号,那一个月188块还凑合能接受。英国一记者写过一本书,叫《足球是怎样失去球迷的》,现在看,英超在下赛季肯定会失去我这个球迷。
体育和电影是推动电视更新换代的主要力量,我记得索尼从2004年欧洲杯就开始推广他们的BRAVIA液晶电视,推到2006年世界杯,在欧洲还积压了不少。而我买第一台VCD机,是为了看《勇敢的心》,买第一台DVD机,是为了看《刺激1995》,换一个新电视,是为了看《窃听风暴》。估计今后再买高清或蓝光DVD,也是会有一个好电影给刺激一下。
网上能找到免费看美剧的网站,BT下载电影的合法网站也推出了,要想在下赛季看到2英寸的英超也不是什么难事。MP3那么差的音质,却有很大的市场,高级音响那么美妙的效果,却越来越萎缩。以后的人,是不是都适应了网上2英寸的微视频呢?适应爱国者、爱可视那小屏幕呢?
每天早上,我欣赏自己买回来的大电视,纯黑色、轻巧,按钮和接口都很人性化,但就是舍不得打开看,我就奇怪,这么漂亮的一玩意儿,里面怎么就没什么好看的呢?
小说勘误
◎古十九
裘琪出了一本书,书里有一篇小说,小说的主人公原型是她的老朋友老吴。老吴听说后当然不好要求裘琪付梓前给他审阅,但从此对此书朝思暮想。新书上市后,他连忙致电裘琪,问在哪些书店有售,要买些送人,以便为裘琪著作的销售事业略尽绵薄。老吴绝无索书之意,正如他看演出都是自掏腰包买票、绝不索要赠票一样正直。
考虑到小说中主人公太过丰富的罗曼史,裘琪笑问:“你要把我的书当自传送人啊?”先送了一本给老吴看样。老吴彼夜留宿于朋友小黄家,连夜挑灯开卷。正收集读者意见的裘琪给小黄发短信,探听老吴的读后感。小黄便发短信现场直播。第一条短信说,老吴一边看一边笑。第二条说,老吴叹:“怎么把我写成这样?写成这样我怎么能送人啊?”第三条说,老吴赞:“这件事她还记得啊,我自己都忘了。”
不久后,老吴登门造访,要买50本,还不要折扣。他豁出去了,不计形象,不怕丢人,只“患人之不己知”。裘琪又解决了一些存书,心中大悦,便说:“这篇小说将你的婚前生活都交代清楚了,以后凡是有人想了解你,就请他们读我的书,省你多少口舌啊。”老吴将钱掏出来放到裘琪家的茶几上,心算了一下书价,他给的是整数,超过了几十块,总不能叫裘琪找钱吧,便又拿了两本,取得平衡。这时,他才说:“你瞎写,一点都不符合实际情况。”裘琪争辩说:“哪里瞎写了?你那些情史,一桩一桩,不都是你自己汇报出来的?”他们以前是同事,一屋子人通宵加班时,全靠老吴口沫横飞的胡扯来提神。他重点谈的是奔向人生第一次婚姻途中的屡战屡败,别人都左耳进右耳出,不提防裘琪全给他记下了,连虚构与加工都用不着,本身已太戏剧化。老吴说:“你写我上中学时成绩中等,这是大错特错,我哪门功课不考第一呀?”裘琪本以为是哪段情史失真,没想到是这个。老吴又说:“你怎么写我都不要紧,关于我的成绩这一点可不能搞错。”
裘琪的书要再版了,老吴来电祝贺。只过了30秒,他又追加了一个电话来:“再版时,你一定要把关于我成绩的内容改正。”裘琪“唔唔”答应着。老吴得寸进尺说:“还有第178页第二段,那个女的其实皮肤很白的,你却写她是‘黑牡丹’,这是不对的。”裘琪嗔道:“又不是报告文学!”老吴只好说:“这个不改也行,但我的成绩一定要改!”他现在就等着第二版出来后找裘琪换一批书再送人呢。 芙蓉姐姐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