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宝贝,尼尔·盖曼

作者:李孟苏

好莱坞宝贝,尼尔·盖曼0

( 作家尼尔·盖曼及其小说 《美国众神》 )

说尼尔·盖曼为好莱坞写作,有失公平,应该说他得到了好莱坞的追捧。他是当下好莱坞最红的宝贝作家,近10年来有多部作品被改编成电影。2007年即将上映的大片就有3部和他有关:华纳公司的《贝奥武夫》(Beowulf)由他编剧,取材于英格兰同名史诗,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是不折不扣的大腕,执导过同类题材的《回到未来》三部曲、《超时空接触》和《极地特快》,主演为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安吉丽娜·朱莉;一部是根据他同名绘本小说改编的《星尘》(Stardust),派拉蒙出品,罗伯特·德·尼罗和西恩娜·米勒主演;还有一部卡通片《卡罗琳》。

盖曼是天生的奇幻小说作家,他创作的绘本小说(graphic novel)、儿童文学、给成年人看的纯文学小说、剧本、歌词,均带有浓厚的欧洲神话色彩和哥特风格,几乎得遍了各类重要的奇幻文学奖项,包括最有影响力的雨果奖和星云奖。盖曼1960年出生在英格兰汉普郡一个犹太家庭,12岁那年,在举行成人礼之前,每个周末他都被送去和家族里的堂兄弟们一起修习犹太教义,听到了很多犹太神话。大学毕业后,他做了自由记者,出版的第一本书是给摇滚乐队杜兰·杜兰写的传记,还写了本《银河系漫游指南》的解读。这期间,他结识了英国绘本小说怪才阿兰·摩尔(Alan Moore),在后者影响下,进入漫画界。1989年,他开始为美国著名漫画公司DC Comics创作系列绘本小说《睡魔》(Sandman),与他合作的是著名插图画家达夫·麦肯(Dave McKean)。《睡魔》一个月出版一本,连续出了76个月,到1996年结束,每年都要卖出120万册,销量超过《超人》。《睡魔》与美国以超级英雄为主人公的漫画传统不同,主人公是一位掌管世人梦境的神父,故事基调黑暗深沉,内容天马行空,对白旁征博引,把原本不是绘本小说读者的女性、知识分子都吸引了过来。《睡魔》获重要的世界奇幻奖,是第一个获文学奖的漫画作品,成为漫画工业上的一块里程碑,也让盖曼声名鹊起。他的“粉丝”斯蒂芬·金赞叹他想象力之丰富好像一座“故事宝库”。

不过,主流媒体对《睡魔》嗤之以鼻。盖曼不以为然,他认为写绘本小说锻炼了写作技巧,允许他犯错误,尽情发挥想象力,兴之所至地写侦探、间谍、惊悚、喜剧等各种类型的故事。他的绘本小说还有《好兆头》(Good Omens)、《星尘》。1992年盖曼迁居美国后,开始创作剧本和小说,小说《乌有乡》(Neverwhere)、《美国众神》、《阿纳西的崽子们》(Anansi Boys)、儿童小说《卡罗琳》,每一本都曾登上美国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阿纳西的崽子们》还把丹·布朗从榜上拉了下来。

其中,《美国众神》颇受评论家好评。这部现代神话中创造了两个神仙系统:一个是以北欧万神殿霸主奥丁为代表的旧神系统,象征美国的开国先父,在历史上曾显赫无比。但当代美国人早已停止了对这些旧神的崇拜和祭祀,旧神们都变得相当虚弱,和凡人没有区别,要靠做屠夫、开殡仪馆等谋生,犯罪后也要坐牢。与旧神对立的是新生的美国众神,他们源自一些现代仪式和高科技产品,包括电视之神、信用卡之神和互联网之神等等。看上去他们拥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因此似乎也拥有更多的信徒,与旧神们争夺着领导权。盖曼在书中阐明,新神系统正是当代美国的象征,崇拜新神的已不仅仅是美国人,还有全球各地不同文化不同种族的人们。为了崇拜这些新神,新移民源源不断来到美国,寻找新的美国梦。《美国众神》于2001年出版,囊括了当年所有幻想类小说大奖。我国也引进出版了该书的中文版,庆幸的是译者是魔幻小说行家,充分保留了盖曼诡异、灵动、幽默的语言特色。

小说终于让盖曼摘掉了“漫画书作者”的帽子,成为著名的“小说家”,美国著名作家诺曼·梅勒称盖曼的作品是给“知识分子看的”,评论界开始重视他。于是好莱坞就看上了他。英国作家一向是好莱坞喜爱的“编剧”,远的有奥斯汀、狄更斯、哈代,近的是托尔金和罗琳等魔幻小说作家,他们非凡的原创性思想是好莱坞的硬通货。作家们价廉物美,当年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的电影改编权仅卖了10.46万英镑,电影获得成功后,票房加上DVD、电视转播权、主题公园、电脑游戏,一部《魔戒》在20年内能带来30亿英镑的收入。罗琳则燃起了作家名利双收的希望之灯,她与好莱坞的合作模式设立了一个标准,作家将得到1%的票房收入,和高达5%的特许商品提成。

好莱坞宝贝,尼尔·盖曼1

盖曼的电影处女作是为宫崎骏的动画大制作影片《幽灵公主》撰写英文版对白,那是1997年。随后,盖曼频频为大制片商写剧本,或者改编自己的作品。盖曼遇到了好时候。20世纪70年代,魔幻题材的小说、绘本,如《魔戒》、《蝙蝠侠》等还是另类读物,只有嬉皮士、社会边缘人才对它们着迷。到90年代,这类书籍已经成为产值最大的娱乐业。特别是绘本小说,除了故事吸引人,每一幅画面仿佛电影分镜头,人物对话、情节描述简洁明快,最适合改编成电影。20多年前,他第一次去好莱坞,发现剧组里唯一一个看绘本小说的人是最年轻的助理,而这个只管订饭打水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时过境迁,当年的杂役今天也熬出了头,手里掌握了电影的生杀大权,愿意为盖曼等作家的想象力投巨资。绘本高手盖曼写起剧本来得心应手。

2005年,盖曼为华纳公司编写《贝奥武夫》的剧本。写作过程中,他为剧情中过多的巨龙大战抓狂,担心预算超支。导演泽米基斯安慰他:“别急,你能想出来,我就能拍出来,我拍电影一分钟的成本是100万美元。”这部电影的投资为1.5亿美元,盖曼尝到了与好莱坞大亨合作的极大乐趣。

好莱坞宝贝,尼尔·盖曼2( 电影《银镜面具》剧照 )

在电影界的成功,让出版商不再敢小觑盖曼。盖曼的儿童小说《卡罗琳》1992年就写好了。这个怪异的故事讲述女孩卡罗琳进到一个与现实社会平行的幽灵世界,在那里纽扣是她父母的眼睛,死了的孩子们变成幽灵,希望有人帮助他们挣脱灵魂的束缚。出版商说没有人把儿童小说写成黑色的,大人小孩都不会喜欢,直拖到2002年才面世。好莱坞投资7000万美元将小说改编成动画片,今年上映。

有了成功的经验,盖曼跃跃欲试亲自做一部电影。他改编了自己的小说《银镜面具》(Mirror Mask),请来老搭档达夫·麦肯担任导演,拉到了索尼200万英镑的投资。预算非常紧张,如果麦肯是泽米基斯这种大导演,区区200万不够他把自己的几幅插图转变成相应的电影画面。片子在伦敦拍摄、制作,仅动画部分麦肯就和15位漫画家工作了18个月,制作出了几个银幕上前所未见的特技形象,如在空中飞翔的石头巨人,由书垒出来的图书馆馆员。《银镜面具》于2006年上映,但出品方主打DVD发行,在美国只上了几座中心城市的院线,因此尽管这部“是寿司而不是巧克力”的英国风格影片备受好评,全美票房还不到90万美元。

好莱坞宝贝,尼尔·盖曼3( 阿兰·摩尔因《V字仇杀队》与好莱坞交恶。图为《V字仇杀队》剧照 )

盖曼教训深刻,他总结说,想象力并不是最有吸引力的词,拍电影时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往里面砸钱。制作电影,想得最多的还是美元和总部在美国的跨国传媒集团;投资越大,越要做出妥协,以讨得大多数观众的喜欢。而写作,则“小”得多,甚至可以说是私人事务,在动笔之始并不会过多考虑有多少人愿意看的问题。毕竟,墨水比菲林便宜多了。盖曼也不愿再亲自改编自己的作品,“那好比用自己的婴儿做烧烤”。

盖曼实在算幸运,他的作品得到了较好的待遇。并非所有英国作家都有盖曼、罗琳的好命,阿兰·摩尔就被好莱坞折磨得患了强迫症。摩尔的作品一直受到制片人的青睐,最近叫得比较响的电影《天降奇兵》、《V字仇杀队》正改编自他的代表作。摩尔说他烦透了好莱坞匠人践踏他的作品,他为《天降奇兵》打官司,不许《V字仇杀队》以他的名号宣传。他还彻底跟好莱坞掰了,表示与之前根据其作品改编的电影划清界限,不再从中获取一分原本属于他的收益。摩尔对盖曼抱怨说,魔幻小说“只是好莱坞进食后的一种帮助消化的东西”,是好莱坞出于经济考虑而找的素材。电影过度利用了魔幻文学的资源,绘本小说成了好莱坞的一块菜地,要做菜了只管到里面来摘个瓜。

不管怎样,借助好莱坞,盖曼功成名就了。在Google上搜索Neil,不必打Gaiman,他的主页是第一个结果,比同名不同姓的歌星萨达卡、戴门先出来,也早过第一批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他从2001年开始写的博客每月也有140万点击率。 文学小说v字仇杀队悬疑电视剧好莱坞美剧魔戒美国众神

上一篇: 席勒和《游行》
下一篇: 他曾经试着爱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