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卓别灵
( 电影《血钻》海报
扮演安迪的莱昂纳 多·迪卡普里奥(左)和扮演索罗门的吉蒙·汉索 )
“这一次,是钻石。”这句话是《血钻》中一位联合国官员的台词。
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盛产钻石,为了控制钻石的出口权,从1991年起,这个国家经历了长达11年的内战。占世界钻石贸易4%的塞拉利昂钻石走私到欧美的商店里,而每颗钻石背后都有鲜血和生命,非洲人管这种钻石叫“血钻”。
《血钻》的故事发生在1999年。渔民索罗门有一个幸福的家庭,长子迪亚是个好孩子,也是他的挚爱。战火蔓延到他们居住的村庄,索罗门被叛军抓到钻石矿做苦工,妻子和女儿逃亡到难民营,迪亚与家人失散后被叛军训练成一名杀人不眨眼的儿童兵。索罗门发现并藏匿了一枚冰块儿般大小的粉色钻石,这是他解救家人逃离战争的唯一希望。
这枚钻石也是另一个人离开非洲大陆的机会,他就是出生在津巴布韦的白人、走私贩安迪·阿彻。安迪是个独行侠,自私狡猾,在动荡的非洲,这也许是生存的必要素质。他帮助索罗门寻找钻石,又给美国女记者麦迪提供幕后买家的资料,这一切都是交易。
寻找钻石的过程是一场惊心残酷的冒险,这其间穿插着索罗门探询儿子下落的线索,以及安迪和麦迪暧昧的感情线,如果归类的话,《血钻》是一部以历史和政治为背景的动作片兼爱情故事。影片导演爱德华·泽威克曾经执导过《燃情岁月》和《最后的武士》,还担任过《恋爱中的莎士比亚》和《毒品网络》等影片的制片人。他擅长在商业元素和社会意识之间寻找平衡,将吸引人的故事和深刻的政治命题同时展开。《血钻》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从剧本结构到叙事节奏,再到各项电影技术手段的设计和完成,《血钻》是一部各个环节都达到高水平的好莱坞主流商业片,它让你在获得感官冲击的同时,对政治和人性进行一番思考。
在今年奥斯卡的角逐中,《血钻》获得了最佳剪辑、最佳声音剪辑和最佳混音的提名,但这些都不是它有可能获得的最高奖项,包括奥斯卡在内,《血钻》已经在各类评奖中获得了5个最佳男主角提名,8个最佳男配角提名,扮演安迪的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和扮演索罗门的吉蒙·汉索让我们看到两个具有人性立体感的角色。
尽管综合而言,《血钻》是一部没有弱项的电影,但是很多评论都非常直白地指出“这是迪卡普里奥的电影”。在片中他操着南非腔的英语,即使是不说话的时候,神情也在准确细腻地传达着某种信息。他先让你看到这个人的缺点和欲望,再慢慢告诉你这些缺点和欲望的根源。当你理解他时,你也就理解了影片所要反映的问题的复杂性,而这个角色最打动观众的,是他内心的善良一面与悲剧色彩同时呈现。也许是非洲,战争和爱情这三个关键词的存在,《纽约客》的专栏作者大卫·丹比认为《血钻》和《卡萨布兰卡》有相似之处,虽然迪卡普里奥还不是亨弗莱·鲍嘉,但他显然已经不是《泰坦尼克号》时代的偶像明星,现在他有足够的技巧去驾驭这个经历丰富,价值观独特的人物。
近几年“伤心非洲”成为电影界的热门题材,以非洲为背景的影片引起高度关注,描写种族屠杀的《卢旺达饭店》,描写政治阴谋和经济黑幕的《不朽园丁》,描写独裁暴君的《苏格兰最后的国王》,再加上这部反映内战的《血钻》。对于这些影片的意义,泽威克认为,只有充分了解我们生活的时代和环境,改变才有可能产生。“在提高公众的政治认知方面,娱乐产品和书籍的功能是一样的”,当然,“一部电影也许不能改变世界,但至少它可以发出声音”。
对非洲来说,这声音期待已久。《血钻》的前期准备阶段,当泽威克去了解塞拉利昂内战期间的生活细节时,他惊讶地发现能找到的影像资料只有一部纪录片,它是一个塞拉利昂人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的,而当时,外国记者全部撤离了这片危险的土地,国际社会对塞拉利昂的灾难袖手旁观。
《血钻》中,索罗门带安迪来到一片狼藉的村庄,他对安迪说:“当和平到来时,这里是天堂。”
但是在钻石矿,叛军首领用儿子的生命威胁索罗门,他说:“我是魔鬼,因为我在地狱里。” 钻石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