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播剧,会不会成为救命稻草?

作者:孟静

独播剧,会不会成为救命稻草?0

( 《武林外传》剧照 )

大明星,小剧本

电视台购片时先问“有没有大明星?”因为没有明星就意味着高风险;制片方不得不高价请明星,压缩剧本和拍摄经费,生产烂片,明星片酬又暴涨,进入恶性循环。制作公司一方面抱怨明星挤掉了制作费,一方面明星要价高反而让他们吃了“定心丸”。杨文红有个形象的比喻,她说:“明星的心态不市场化,迟早会成为中超球员。”他们调查后又发现,观众根本不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对明星买账,《一江春水向东流》汇聚了陈道明、刘嘉玲、胡军等大量明星,收视率却远远对不起片酬。

这又引出另一个现象,真人秀节目占据了各大卫视的周五~周日的黄金时间,因为真人秀可以树立自家品牌,成本又不比购买电视剧高,导致选秀节目互相抄袭。前两年就有人预言,安徽电视台这样的以电视剧发家的模式太容易被复制,果然,从今年开始,国家级电视台的总购片费从八九亿元减少到六七亿元,各电视台纷纷压缩电视剧采购额。广电总局放开了制作立项,又加强了播出管理,提出卫视黄金时间只能播主旋律作品。当广电总局电视司王卫平司长宣布这个消息时,本来浑身干劲的制片公司老板们一个劲儿地埋头狂吸烟,但这个政策对于各地卫视的震动并没有想象中大。从今年开始,各家卫视开始强调“独播剧”概念,把传统中的20点档推迟到22点。22点钟不受主旋律限制,可以敞开地放引进剧。最早引进独播剧的是央视,《人鱼小姐》、《汉武大帝》都可以称作独播剧。和几年前很热闹的首播剧相比,独播剧只能在买断频道播出,《婉君》、《还珠格格》等早期琼瑶剧就是湖南台制作的独播剧,而《情深深雨蒙蒙》则是由央视投资的独播剧。央视在去年还没有重视独播概念,直到央视对《亮剑》估计有误,把它的二轮播出早早卖给了地方卫视,使得央视损失了2000万广告费,央视才开始囤积独播剧。

湖南台最先提出了“独播”概念,他们花费800万元引进的《大长今》首轮带来了4000万元广告费,在上海这种具有文化排他性的城市也取得了极高收视,独播剧仿佛成了拯救电视台的最后一根稻草。独播是一个不准确的定义,湖南卫视正在“独播”的《火玫瑰》是一部十几年的老戏,去年底的《创世记》也早在央视播出过。即便是《大长今》,也不算全国首播,华娱卫视早就抢先播出过,所谓“独播”,顶多是在内地的上星台里买断。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强调独播呢?由于优秀电视剧的稀缺,广电总局规定:一部抢手的首播剧由4家卫视同时播出,费用分摊。SMG一位购片人士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国产电视剧的制作费平均四五十万元一集,如果要赢利,必须卖到80万元一集。”浙江卫视引进的《争霸传奇》就号称花了3500万元。“可引进韩剧、TVB剧我们是集团购片,一部片子在内部分配播出,摊到卫视20多万元一集。二轮剧摊到每个频道每集十几万元,价格差得并不多,但是独播剧是一种品牌,4家卫视播一部戏,观众怎么会关注哪些频道播过哪部戏?但他们永远会记得《大长今》是属于湖南卫视的。”在收视效果上,引进剧不比内地国产剧独播效果差,价格又便宜许多。湖南卫视总编室工作人员称《火玫瑰》的全国收视低于《贞观长歌》,列第二位。他们说,春节期间娱乐节目很多,没有时间炒作新剧,以旧抵新效果不差,还可以省钱。因此,地方卫视很流行强弱剧搭配播出。

独播剧,会不会成为救命稻草?1( 《真爱之百万新娘》剧照 )

独播剧的利与弊

苏晓指出:独播剧运行到现在,广告效果并不理想,“不能为独播而独播”。由于独播剧都在晚22点后播出,无论怎么强调这部分人群年轻、有购买力,观念相对滞后的广告商还是对20、21点时段情有独钟,独播剧带来的更多是一种观念的转变。像SMG今年的电视剧排行榜,上海本地收视最高的新闻综合频道排名第一的是《危情杜鹃》,电视剧频道排名前5位的更是《真爱之百万新娘》、《真情无限之继母》这种苦情戏,这类戏制作手法陈旧,走的是家庭妇女路线。而相对高端的东方卫视排名前5的是《武林外传》、《陈赓大将》、《幸福像花儿一样》,曾经有演员告诉记者:“业内公认,拍到《幸福像花儿一样》这种戏就等于一炮而红。”可这部剧的收视和口碑并不成正比。SMG为这一类型的电视剧设立了特别贡献奖,获奖的有《暗算》、《福贵》、《半路夫妻》等片,每部奖励10万元,高于收视冠军的奖金。《暗算》导演柳云龙就说:“去年我拿了很多有机玻璃,但是这个奖含金量不一样,它背后是有一笔奖金的。”苏晓也说,这么做的意图就是引导制作公司做一些有想法的戏,鼓励使用非著名演员。目前一部投资40万元的剧,一个男主角就要划走10万元,剧本最高给到4万元左右。美国正相反,《六人行》每集编剧费有百万美元,直到剧中的小演员安妮斯顿熬成好莱坞一线明星,在她的争取下,6个主演才拿到百万片酬。韩国每年春秋两季有剧本选秀,只有中国,演员、导演都很成熟了,最重要的剧本环节却最薄弱。所以SMG设立了剧本奖金,每集戏给5万~10万元,类似于当年台湾电影的辅导金,从根本上提高编剧待遇。另一个策略是“预购”,看到剧本后,先付给片商30%资金作为风险投资,如果能作为A档剧播出再付30%,最后根据收视率打分支付40%,这样片商的风险就可以部分转嫁给电视台,制片方可以大胆投入一些突破传统的戏。

现在SMG和索福瑞、尼尔森共同试验一种机器测评制,在样本户家中两小时内放6部电视剧,用电脑分析用户的选择和注意力转移。苏晓说,这种方式还不是很科学,两小时内看这么多戏毕竟太短促。可是比起电视台传统购片过程,已经是一种进步。购片人员往往是看过两集戏后就拍板,片花漂亮、内容空洞的《蓝色妖姬》曾使多家电视台陷入滑铁卢,苏晓说,今后购片剧本、样片、片花要综合考量。

独播剧风潮带来的弊端在大多数电视台还没赢利时就已经出现,为了抢独播概念,TVB和韩国电视台成为最大受益者,前二者可以先在韩国、香港地区放,内地只是二、三轮播放,国产剧由于是真正的独播,售价过高,反而竞争不过引进剧。从湖南卫视的明年安排可见一斑:《宫》、《薯童谣》是韩剧,《微笑pasta》是台湾戏,《火舞黄沙》、《东方之珠》是港剧,除了他们自己制作的主旋律,几乎没有内地国产剧。和湖南卫视掐上的东方卫视也是这样,最近播出的《胭脂水粉》、《随时候命》全是TVB剧集,不注意还以为调到了香港台。

另一些实力较弱的地方卫视也不得不抢夺独播剧,但又出不了高价,只能竞拍到一些二三流剧集。比如贵州卫视近期的独播剧是《美丽分贝》,一部2006年“超女”主演的应景之作,本来只有湖南的地面频道播过,因为主演何洁是贵州人,也被当作珍宝似地放在黄金时段。 救命稻草独播剧大长今湖南卫视古装剧影视韩剧

上一篇: 血钻
下一篇: 前戏奥斯卡